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情绪智力学说是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一种心理与教育观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警察司法领域的业务工作等诸多领域。警察情绪智力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其促进公安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警察情绪智力的概念、提高警察情绪智力的意义及警察情绪智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对公安机关的“警察情绪智力”进行初步探究,目的是为了澄清警察情绪智力概念,阐明情绪智力理论,分析公安机关警察情绪智力的状态和提出亟待解決的问題。  相似文献   

2.
警察职业情绪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高应激的职业,警察是典型的"情绪劳务工作者"。在警察队伍中开展情绪管理,使警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警察情绪管理方式有:一是警察个体自身情绪管理;二是警队管理者对警察情绪的管理;三是警察组织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不仅有助于警察的身心健康,也将会对警队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选取的241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女性警察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在情绪稳定性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警察。警察幸福感总分与精神质、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倾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倾、神经质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又通过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大学生常出现自卑、懒散、焦虑、嫉妒、自我中心、抑郁、愤怒等情绪障碍,已成为干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分析、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和思想政治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警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受警察职业特殊性的影响 ,警察情绪障碍的患病率比较高 ,这给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公安工作带来隐患 ,因此 ,掌握调控异常情绪的方法技巧 ,加强情绪管理 ,缓解或消除情绪障碍 ,对警察来说尤其重要 ,是警察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警察情绪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由于警察自身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比较高,这给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掌握一定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技巧,加强警察情绪管理,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公安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警察的工作倦怠现状,采用MBI-GS通用量表对300名警察进行调查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已婚警察人格解体高于未婚警察;年龄大的警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自我成就感降低比年龄小的警察严重;警龄长的警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比警龄短的警察严重;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警察自我成就感降低比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警察严重。为此,在预防和矫治工作倦怠时,应关注已婚、低学历人员、警龄长和年龄大的警察。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过设计一套"公安基层所队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分为"民警问卷"与"群众问卷"两个部分),筛选出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相关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深层问题:民警和群众对"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对警察的收入等都存在认知差异;还总结了民警和群众对上级公安机关出台政策措施的建议、群众对公安基层工作的期望等,以期为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SCL-90、SDS和STAT量表对123名参加安保前的警察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为:警察安保前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表现明显的焦虑、忧郁和恐惧等情绪.123名警察共同参与心理压力管理讲座后,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警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而对照组警察在进行心理压力管理讲座后不作其他心理干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警察忧郁情绪有效果.团体心理辅导对警察安保心理减压效果明显,而单靠传统的心理讲座难以解决警察应对重大事件时的心理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结构与问卷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结构”与“问卷”均由责任感、独立敢为、开放性、理智性、机警性五个维度组成。问卷共有111个项目,分属于16个二级因素和五大维度。对509份有效资料进行项目筛选和信度效度分析的同时,重点分析了“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结构”与“警察职业人格特征问卷”在内容与结构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多发型群体性事件与社会泄愤事件相比,前者是后者的诱因,也是其必经阶段。前者主体的最终目的为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具体有煽动情绪扩事态、杜撰事实博同情、强推己责问政府、曲解政策求利益等;后者的主体目的更杂,包括发泄不满、唯恐不乱、盲从、表现等。前者主体是"熟人群体",后者主体是无组织群体。前者行为方式以软暴力为主,后者行为方式有打砸抢烧。前者发生数量极多,称为多发,后者发生数量极少,是为可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艺术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远程通信。作者在文中就小型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做了简要的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形式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儿童证人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对儿童作证主体之适格性问题的争论已经转变为对儿童证言的可靠性的判断。儿童证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其记忆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否认儿童作证的适格性。相反,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制订出相应可行的实践操作原则以提高儿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教科书的篡改是其实行愚民政策、推行文化侵略的重要之举。日本侵略者铁蹄所到之处收缴焚毁一切具有爱国思想及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教科书,同时处心积虑地在中国教科书上动脑筋,做手脚,先是对原先国民政府审定的官方教科书进行删节;其血腥统治稍稍稳固后,即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教科书,毒害中国青少年。从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教科书的删节到日本右翼势力新编的教科书,其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0.
纪检监察证据转化为司法证据的基础是两者的共性。纪检监察证据向司法证据转化有利于固定证据、防止翻供和提高诉讼效率等。纪检监察证据向司法证据转化应遵循全面转化规则、最佳证据规则、非法纪检监察证据排除规则和自由裁量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