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甲 《文明大观》2001,(11):47-47
如果用“感谢”二字来表达我对《文明大观》的主编和编辑们的感情是不够的。我在10年前离开福建故乡到北京工作,他们在我离开故乡的10年里,给了我那么多的信任和关照,使我在全国各类期刊中与《文明大观》的联系是最密切的,也使我长期以来得以有机会与故乡人保持着非常珍贵的遥遥沟通。  相似文献   

2.
归乡记     
我终于回到了一别四十年的故乡。我是从北京南下,在广州小住几天后,乘小型飞机到汕头的。当飞机徐徐向机场降落时,我从窗口看到了亚热带翠绿的林木、婉蜒的河流和那我在青少年时期经常嬉游的海滩,心里喜悦地想:这次可真的回到亲爱的故乡来了。  相似文献   

3.
印尼散记     
今年8、9月间,我回到印尼探亲。我是20岁时离开印尼的,至今已是37年,算是阔别了。人到了年过半百时,常有缅怀往昔岁月,怀念亲朋故旧的习惯。风云变化时,想不到会有机会旧地重游。现在,赤道线上吹来和熙的风,我终于回到这个又熟悉又陌生的出生地。 我是在8月17日乘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航班从香港飞抵雅加达的。那一天恰逢是印尼建国45周年。机场内有印尼民族歌舞表演,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使远道而来的旅客顿感亲切。哥哥和弟弟们来接,因为我是在印尼的喜庆日子到达而特别高兴。他们说,印尼和中国刚刚恢复邦交,李鹏总理来访也刚离开几天,气氛不同了。要是你两年前来,我们真不知怎么办。从机场出来,所乘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海风令人清新凉快。雅加达以它的新区开发和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扑向我的眼帘,让人感到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变化和进步。在印尼,我呆了28天。朋友们问我,有什么印象和感想?现将耳闻目睹的零碎印象作一整理。而这个“印象”是管中窥豹,也是漫不经心获得的。缺乏系统,算作散记。  相似文献   

4.
郑杰  刘志鋒 《人民政坛》2009,(4):F0002-F0002
“福建是我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第二故乡.我很珍惜这17年同福建干部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尽管离开福建已经7年了,但福建的山山水水总让我魂牵梦绕。福建在各方面的进步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3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全体会议,与代表一道审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代表发言之后。他深情说道。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关键也取决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逆境奋起 王首道身处逆境不气馁,他抽暇回到家乡,准备再次和乡亲父老们一起战斗。回乡不久,接到了苏区中央政治局通知,他又一次离开家乡,迅即赶到中央局报到,被安排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期间,曾受毛泽东指派赴兴国、瑞金等县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毛泽东阅后,很是高兴,对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久,王首道被调任中央组织局秘书长。1934年  相似文献   

6.
返台探亲有感徐萌山我出生在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93年9月14H,在大陆生活了45年的我,与夫人一起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探亲访友、扫墓、参观,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基本跑遍了全岛,感受到了同胞的亲情和宝岛的变化。我离开台湾到大陆念...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1,(21)
今年是新华社建社70周年。我是1947年到新华社的,1997年离开工作岗位,在新华社工作了整整50年。从1965年到1997年,这30年,我是在国内值班室或国内政治编辑室编辑、签发国内新闻或政治新闻;从1989年开始,除作好国内部政治编辑室主编、发稿工作外,我又在中国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新闻写作课、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8.
20年前的元旦,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发 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我逐字逐句地仔细读了几遍,感到每一句话都有说服力和现实意义,整个身心按捺不住地高兴。特别是30年前离开台湾故乡的我,自然产生一个游子对故乡对父母日里夜里的思念。我知道,目前回  相似文献   

9.
北平五年(上)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到祖国大陆很多朋友问:你们家为什么离开台湾到大陆?对于这个问题,父亲的回答是很沉重的。︶?父亲说,1937年春天,从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回到台湾,正是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侵占我东三省之后,大举“南进”之势已经很明显,在台湾加紧压榨,横征暴敛,令人更加感到压…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17)
正在凌楷钧看来,从事医疗科技领域的工作,还是做公益,都是一件利他利己的事。"在美国读书时,我就清晰地感受到,华人未来的舞台、自己未来的舞台在大陆,我一定会回来。"随第一批来大陆开创事业的父亲1995年来到大陆就读中学,中间短暂赴美读书,后又回到大陆接手家族产业,凌楷钧到今年已在大陆生活了20年。  相似文献   

11.
正当我们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祖国统一的弦律又奏响了新的乐章,我们迎来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1999年12月20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民光荣与自豪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澳门———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要回到母亲的怀抱。沧桑四百年,游子回故乡,归期可数,令人鼓舞!半个世纪前,著名诗人闻一多曾发出执著却又无奈的呼喊:“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  相似文献   

12.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19):60-61
民警来信: 我今年26岁.在派出所上班.我丈夫是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原先两个人感情很好。由于派出所工作特别忙,我经常加班加点到很晚。开始那段时间丈夫很理解我.遗憾的是这样的时间没有持续多久。不久我怀孕了.本来是件令我们高兴的事情.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不但不照顾我.家务活也干得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 5月 4日上午,丹江口水库曹冲码头,旅游观光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快的嬉笑声,游客们个个兴奋得像外出度假的小学生。   码头一角,一对老年夫妻,虔诚地跪在沙滩上,面向水库烧纸祭拜。   “夫人,你知道我此时的心情吗?”先生说。   “一定是高兴和激动。”   “是呀, 50多年前,我抛家离子,只身离开战火中的祖国,千里迢迢,独闯西班牙。 50多年来,我和万千羁留海外的同胞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为祖国、为故乡牵肠挂肚。今天,我终于回到了故乡,怎能不感慨万千?”   这位老人名叫张慕飞, 1922年生于…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山西女孩,今年二十岁。我在家乡做时装模特儿,做得很好,有一个和我同居三年的男友,他家在当地很有实力,所以我和他相处的几年里得到过他经济上很大地帮助。但是他后来又爱上了一个比我漂亮的女孩。这是促使我离开他到北京来发展的原因。 以前我以为凭着我的年轻美貌就能很快找到一份我所喜欢的职业,但我很快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的条件在当地当模特还可以,但在北京我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除非去当坐台小姐,可以不要工作能力,但我决不会那样去做。我租住在地下室开始找工作,我发现自己除了漂亮什么都不会,从前和男友在一起还养成了用钱  相似文献   

15.
汪东林 《北京观察》2000,(10):57-59
五、近五年来的交往 1994年底,我从人民政协报社调回全国政协机关工作。说来也是巧事,60年代初我是以政协宗教组的工作秘书开始的,没想到在90年代末我的工作岗位,也是在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的位置上结束的。我何以离开人民政协报,赵朴老从没有问过,我也没有告诉过他。但对我在政协民宗委办公室分管宗教工作,他是高兴的。在一次交谈时,他亲切地对我说:“你在报社工作十多年,进步快,不仅本职工作做好了,而且还写了许多文章,出版了好几本书,不易啊。现在你回到政协机关,工作上熟门熟路,也会做好的。我担任政协民宗委主任,负领导之责义不容辞,但我年近九旬,健康一天不及一天,怕是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16.
谈淑玲 《台声》2014,(10):81-82
前段时间回台省亲参加丰收祭,再次回到富饶美丽的故乡,心情激动而兴奋。唯有回到魂牵梦萦、望眼欲穿的故乡,身处族人部落,才能感受到那种似曾熟悉又稍显陌生的向往,那种在我血液中涌动的喜悦,那种心驰神往、落叶归根的平静。当我站在昔日父亲生长的土地上,感受到的是故乡的呼唤、更是祖灵的召唤。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1)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到家乡,这句诗一直萦绕在心头。我出生在无锡,直到1959年夏天离开故土北上求学,这一离开到现在已经是58年了。小学到中学,我都在无锡读书。当时二中的隔壁就是东林书院,书院里顾宪成先生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激励着我们求学。  相似文献   

18.
年届70高龄的加拿大籍华人、国际著名高分子专家魏永康博士,于今年5月至8月,连续两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浙江省嘉兴市讲学,捐资设立“魏永康奖学金”、“嘉兴市魏永康基金会”,并出资10万美元与嘉兴市郊区洛东乡化工厂合资办起了“中外合资嘉兴东晶化工有限公司”等,获得故乡人民的热烈赞誉。而魏永康博士却歉虚地说:“生我养我长大的是故土,我大学毕业后就远走国外,现已到花甲之年。如今,我要为故乡发挥余热,共建中华,报效祖国。”魏永康于1923年7月1日出生在嘉兴市城区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教师,  相似文献   

19.
受命1950年6月 ,朝鲜战争爆发 ,我当时正在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参加在职干部学习。我是朝鲜族人 ,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祖国岂能孰视无睹 ,因此 ,我满腔怒火 ,一心想去朝鲜参战 ,抗美援朝 ,保卫祖国。谁曾想 ,组织上却偏偏分派我去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 ,让我给日本战犯当翻译。我思想斗争很激烈 ,特别是想到又要捡起受奴化教育时学的日语 ,心里很不是滋味。我1926年4月8日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当时 ,朝鲜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 ,我们家因生活无着落 ,于1931年11月离开故乡 ,全家人冒着严寒来到中国东北 ,先后在…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来自省公安边防总队琼海支队的李明光,今年是我当兵的第15个年头了。之前两年半的时间,我一直在三沙工作。2016年9月,我调任琼海边防支队政治处主任。很高兴也很荣幸作为我省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向大家汇报我的家庭和工作的一些情况。奉献是家庭幸福之源。今年1月20日,是我和妻子胡乙真结婚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在我们的婚礼上,我对妻子说:"我穿上这身军装,肩上就扛着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