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逻辑上讲,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发展与创新,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目标,前提和关键就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事业,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积累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尤其需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对于整个国家的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紧密联系。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党的科学领导和依法执政,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因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志明 《求知》2004,(10):10-12,23
我们党是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党的领导职能的实现,必须落实到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上,而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果,最终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因此,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在于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机制。这就要求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必须使党的领导机制的局部改革与党的领导制度的整体重建有机地统一起来;必须考虑到党的领导体制的机制转换、结构优化、功能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党的领导和执政而言是一个带有体制性的影响因素.但目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上还存在着权力高度集中、权力运行不平衡、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着力在权力制约权力、党的领导的法治化以及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上下工夫,并有所突破,使得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7.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在领导力上。领导力的主体既包括领导干部,也包括作为一个组织的政党。领导力体现出能使被领导者心甘情愿相追随的力量。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对领导干部而言,领导力主要由知识、经验、智慧和胸怀四个核心要素构成。提升领导力就是把这四个要素联通起来,统筹思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迫切需要推进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武斌 《民主》2003,(10)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中共中央依据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的成员,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党为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切实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我们的贡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与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基于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两者关系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求和根本保证;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备要素,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高度结合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执政责任",明确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责任;必须强化"权力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完善"执政程序",改进党的执政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4,(12):35-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领导政治文明建设是县市委执政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创新体制和机制,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落实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县市委领导政治文明建设的能力,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 ,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坚持党的领导 ,又要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地方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地方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权力代表与权力主体、政策与法律、党与政职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玉功 《求知》2005,(5):24-2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交通邮电系统的纪检监察部门,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任务很重。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重大战略课题。综观国内外的历史,政治合法性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在其政治合法性的历史建构中得到了考量。在新世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党不断深化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身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军  颜宪源 《理论探讨》2004,(1):115-116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这个价值取向必须充分体现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要有利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有利于实现各种利益的整合。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沿着科学轨道运行的先导。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入新世纪,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这一新战略是我党执政兴国的法宝。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整体上看,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政治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应高度重视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要论断,并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研究新世纪我国政治体制创新的问题。文章纲要式地阐发了四个问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政治体制创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推进政治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推进政治体制创新需要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