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彬  胡峻梅  李宝花  胡泽卿  林勇 《证据科学》2007,14(1):I0024-I0028
目的 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犯罪学和人口学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对符合标准的206例被鉴定者进行犯罪学特征和人口学资料的收集.根据鉴定诊断分为精神障碍组(167例,81%)、无精神病组(39例,19%),对两组的犯罪学特征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男性为154例(92.2%),女性13例(7.8%),40岁以下者133例(79.6%),小学文化水平以下者93例(57.7%),农民和无业者133例(79.6%),未婚者和婚姻家庭不健全者104例(62.3%),并且与无精神病组相比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比较分析发现作案预谋(χ^2=40.22,p<0.01)、目标确定(χ^2=32.843,p<0.01)、作案后表现(χ^2=36.979,p<0.01)、作案动机(χ^2=82.333,p<0.01)、与被害人的关系(χ^2=23.138,p<0.01)、自称遗忘(χ^2=36.229,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犯罪多为突发性,常无预谋,目标多为临时确定,多无动机或动机不明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无论有无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多为40岁以下未婚青壮年男性,且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  相似文献   

2.
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犯罪学和人口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对符合标准的206例被鉴定者进行犯罪学特征和人口学资料的收集。根据鉴定诊断分为精神障碍组(167例,81%)、无精神病组(39例,19%),对两组的犯罪学特征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男性为154例(92.2%),女性13例(7.8%),40岁以下者133例(79.6%),小学文化水平以下者93例(57.7%),农民和无业者133例(79.6%),未婚者和婚姻家庭不健全者104例(62.3%),并且与无精神病组相比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比较分析发现作案预谋(2χ=40.22,p<0.01)、目标确定(2χ=32.843,p<0.01)、作案后表现(2χ=36.979,p<0.01)、作案动机(2χ=82.333,p<0.01)、与被害人的关系(2χ=23.138,p<0.01)、自称遗忘(2χ=36.229,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犯罪多为突发性,常无预谋,目标多为临时确定,多无动机或动机不明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无论有无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多为40岁以下未婚青壮年男性,且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  相似文献   

3.
<正> 在美国这个"犯罪王国"中,最能引起人们内心恐惧、关注,同时又最能代表犯罪问题的莫过于暴力犯罪了。在美国主要的人身暴力犯罪是谋杀、严重攻击、强奸和抢劫。此外,还有其他攻击、绑架,虐待配偶与儿童和放火等暴力犯罪。近年来的统计表明,各种暴力犯罪几乎无例外地呈上升趋势。以杀人为例,近几年平均每年在美国发生的杀人案约为22,000起,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年中有一万个人里就有一人被暴力杀人致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  相似文献   

4.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2,(30):276+291
近些年来女性犯罪逐年发生变化,其中暴力犯罪逐年攀升,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女性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巨大,不仅危害女性自身,还危害家庭、下一代和社会,故研究女性暴力犯罪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社会中恋爱暴力的普遍存在,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但与国际社会的视角不一致的是,恋爱暴力对我国来说依然是一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对婚姻暴力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恋爱暴力.但近些年来恶性恋爱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大对恋爱暴力的研究,制定防范恋爱暴力犯罪的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吴堃 《法制与社会》2013,(2):260-262
大学校园暴力犯罪是目前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之开展广泛深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社会学的角度从大学校园暴力犯罪的影响及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大学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解读其发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总结了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未成年人群体性暴力犯罪的总体特点、犯罪类型以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意见,以期能为有效地治理未成年人群体性暴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狱内暴力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狱内暴力犯罪问题的研究,归纳了狱内暴力的几种类型,分析了暴力犯罪主体构成的基本状况与特点及犯罪行为呈现出的特征,指出狱内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并对导致狱内暴力犯罪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逐一进行了探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狱内暴力犯罪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2,(16):177+185
暴力犯罪不仅危害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以近三年我区暴力犯罪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剖析暴力犯罪所具有的特点、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暴力犯罪类型与各种精神疾病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1997-2002年司法鉴定的暴力犯罪案件191例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资料中,精神疾病患者暴力犯罪以杀人、伤害多见,作案隐蔽性差、对环境辨认能力差,作案动机主要受病态影响,常不选择时间、地点,不顾及后果,攻击对象以亲人、熟人多见为主要特征。结论:掌握精神疾病患者与精神正常者不同的作案规律和特征,是鉴别是否由精神病性症状所致暴力犯罪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李钢 《法制与社会》2010,(26):267-268,270
严重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使用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工具和强暴手段或危险方法,对公民人身、公私财产和公共安全,具有严重威胁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一些刑事犯罪的总称。本文在此就严重暴力犯罪的现状及预防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王晶  孙锴 《法制与社会》2012,(27):290-291
中国社会转型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种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严重影响的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的急剧增加尤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控制才能有效的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暴力犯罪案件中出现案件事实认定错误或法律适用错误,就构成了暴力犯罪刑事错案。通过对137件暴力犯罪刑事错案进行研究可知,刑事错案普遍系疑罪从有的产物,且多错于事实认定而非适用法律。其中,虚假口供、虚假的证人证言、虚假的被害人陈述和虚假的鉴定结论都容易诱发刑事错案。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特殊正当防卫的对象是暴力犯罪,它同我国刑法中的暴力犯罪的关系界定问题便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监狱内的暴力凶杀、暴力袭警、暴力脱逃和暴力伤害等暴力型案件,往往造成受害人致伤致死、罪犯脱逃等严重后果,并严重影响了监狱的安全稳定。本文探讨了我国监狱暴力犯罪的类型,分析了当前我国监狱暴力犯罪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针对监狱暴力犯罪案件的应急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非暴力犯罪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暴力犯罪死刑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命题。经过分析,可以得知,暴力犯罪死刑具有典型性、有限性以及终极性,因而充分地反映出死刑制度在刑法典中的最终命运。推动全面废止暴力犯罪死刑,才能使得死刑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代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形成背景的分析,力求从心理学以及犯罪心理学视角,探索第二代独生子女暴力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为今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春建 《法制与社会》2012,(17):295-296
当今社会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且呈现出新趋势.对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暴力文化为青少年进行暴力犯罪提供了诱发氛围,价值取向、技术支持和模仿范本.探讨研究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的相关性,有利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遏制暴力文化的泛滥,以达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27日,上海奉贤区金汇学校旁发生骇人-幕。学校旁边一家烟杂店的店主杜先生目击了整个事发过程。他说,当天下午,浑身是血的凶徒先是在路口伤了两个男孩后,便由南向北疯狂砍人,嘴上还不停喊着“我杀人了,我杀人了”。附近的店铺纷纷关门,护住逃进来的孩子和行人,但仍有一名孩子在躲入一家手机店后,被穷凶极恶的歹徒追上砍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对青少年及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这四个方面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