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萌芽于青少年时期,发展成熟于中年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阶段的锻炼磨砺与思想进步是其纵向发展的脉络;对德、智、体等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促进青年健康发展,就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深刻剖析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嬗变的主要表现及诱因,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影响青年发展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马克思主义影响青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并要为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明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各级政府和组织必须把它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校也应把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多方力量采取多样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从而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相似文献   

4.
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是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学科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的人学思想也是极其丰富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人"的塑造和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人"的塑造的目标一致性,通过探究和研习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科学把握学校立德树人与人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塑造青年的优良品德,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践呼唤青年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的创新。改革开放的新环境塑造了当代青年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接受特点。实践经验表明,只有根据当代青年的接受特点,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方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的学说纷繁众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的几组范畴进行辩证分析,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能适应新时期马克思理论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发展,从而能切实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要想赢得大众,首先就要赢得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中之重是要“化”好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去“化”更多的大众。审视历史、反观现实,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理应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通过深入实施“青马工程”来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主体骨干力量,是当前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事业中的总揽全局的根本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的公意性的重要手段,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事业,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这六个基本判断,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十分重视对青年的教育,他从时代化、区域化、可持续化的角度深刻剖析革命历史、当代国情、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青年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高度总结了过去、现在和国内外青年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当代青年教育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文献研究等多种形式,发现当代青年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青年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网络等现代传媒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中国化的重要渠道。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和提高。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青年化,需要准确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逻辑和方法上的统一性,纠正长期以来简单生硬的宣传教育方式和学风文风,改革管理方式和体制,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远未完结。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每一步无不与青年发展紧密相连,而青年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走向成熟,肩负起历史重任和使命。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特性,我们必须把当代青年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牢牢结合起来,使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尤其要重视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方向。针对当前在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改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方法、途径上入手,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信仰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学生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这向我们提出了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进行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面向青年学生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生的实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实践活动,打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所以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信仰。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交织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青年一代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冲击。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施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此产生的家庭代际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认真分析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家庭代际差异与冲突,找出产生差异与冲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当代青年家庭伦理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受特殊时代环境的影响,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出模糊性与冷漠性、迷茫性与悲观性前瞻性与可塑性等特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偏重童年、幼年时期的教育,忽略青年时期的教育;偏重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偏重形式主义的宣传贯彻,缺乏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教育效果不明显。为此,必须根据青年的成长规律,分年龄分阶段开展教育;根据青年的个性心理特点,开展“诊所式”教育;根据教育材料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既为党的创建提供了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党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武器。回顾党的建设与发展史,在党的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教育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发展遇到挫折时,都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马克思主义教育需要继续深入开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人采取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个人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它决定着个体行为的目标和倾向,对人们的行为提供普遍指导。教育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导向性的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健全的教育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要包括精神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的等具有价值观意义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对某些价值的认识、培育和提升,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