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邓小平同志讲过“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因此,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迫切问题,推动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自然也应该是我们人民政协在参政议政上需要优先考虑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人们常常讲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问题,一是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问题。但是,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即引导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跨地区有序流动的问题。如果说,解决前两大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项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事关改革大局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子玉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可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首要问题是增加收入。但令人遗憾的是,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3.
80年代的中国商界,是一个斗勇的时代,只要有胆量就能发财。 90年代的中国商界,是一个斗财的时代,只要资金实力雄厚,就能渡过市场疲软。 到了21世纪,中国商界将是一个斗智的时代,知识型经济是发展的必然。 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谁能大数量地占有信息,谁就会成为最富有的人。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实际购买力不足,近两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对经济全局产生不利影响,使农村市场疲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在本世纪末使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靠两条;一是靠党的政策,二是靠人才。人才是生产力,而且是最后活跃的生产力。干部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因此,培养和选拔跨世纪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复强调了农业是基础、是根本的重要思想。他认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  相似文献   

7.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和发展蚕桑生产李健蚕桑,是德兴市农村主导产业之一。在目前茧丝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如何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是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一、冷静思考,批准症结。影响我市蚕桑发展的根本原因,除了国内外市场茧丝价格的下跌这个大家共同面临的困难以外...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增强竞争力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是我国市场的主体,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1990年以来,农村市场继续处于低谷,其疲软状况远甚于城市市场。因此,只有把农村市场启动起来,市场疲软才能真正缓解。  相似文献   

10.
薛驹 《今日浙江》2002,(3):34-35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增强竞争力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城市市场疲软,农村消费市场如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潜江市农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作了多方位调查,试图以此为正确指导农村消费、防止盲目倾销而提供反馈和依据。一、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当前农村市场特征是:物价平稳,农村消费心理恢复正常;货源充足,卖方市场急转为买方市场;消费倾向由高档家电俏销,转为日常用品频销,销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04年底,中国70.8%的人仍以农业为生,58.2%的人还居住在农村。在农业大国地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目前中国改革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村问题,探讨新时期农村的改革问题,不仅能惠及“三农”,还能为整个中国的新一轮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改革促进中国农村的新发展,以构建和谐的中国社会。客观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现状不可否认,经过两轮大改革,比起25年前,中国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农村大部分地方离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导致农民消费结…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00,(8)
江泽民同志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成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  相似文献   

14.
半月时政     
江泽民强调加紧培养造就中青年领导干部江泽民强调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市场疲软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它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那么,如何看待市场疲软?如何走出市场疲软低谷?这是当前经济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略陈管见。1.目前的市场疲软并非商品多得卖不了,而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农业发展呈阶段性变化和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寻找对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呢?结合遂川实际,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一调二推三改善”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在困难中找希望,在逆境中求出路,努力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一、狠抓“一个调整”就是狠抓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是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以市场为导向,调减早稻面积,积极发展果林、瓜菜、药材、食用菌及名、优、特、新、稀品种。二是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重点抓好生猪、山羊、鹅…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乡村社会的稳定是事关我国农村乃至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 ,中国稳定不稳定 ,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如何有效地教育农民 ,稳定乡村 ,稳定社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对于处在承上启下结合部的县(市)级领导来说 ,尤为重要。对此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 ,谈几点体会。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乡村稳定的坚实基础“农村富不富 ,关键在支部”、“送钱送物 ,不如帮助选个好干部”。一个乡 ,一个村能不能搞好 ,能不能稳定 ,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乡村领导班子 ,特别是有没有一个有威信、有魄力和能力的乡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凡是能开拓进取、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干部 ,就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 ,就能把村民紧紧地团结在党委和党支部的周围 ,形成强大合力 ,同心同德地推进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的治安与稳定。为此 ,我们要求乡村干部必须具备和炼就三种精神和能力。一是开拓进取 ,带富一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农民最大的愿望 ,就是要摆脱贫穷 ,走向富裕。因此 ,谁能带富一方人 ,谁就能赢得这方人的心 ,达到稳定一方的目...  相似文献   

18.
领导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因此,抓好领导人才的开发工作,努力建立一支始终坚持“三个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既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更是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不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制定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的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要论述,对指引苏南农村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能不能抓住深化改革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再造苏南农村经济新的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