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少奇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最先提出在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并为之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在党内第一个写出抗日游击战争的专著,深刻阐明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意义与胜利前途,协同毛泽东把抗日游击战确立为人民军队对目作战的战略方针;三是系统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问题,其思想理论构成我党我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与薄一波曾同在白区工作,两人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刘少奇赴华北,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当时,薄一波身陷国民党监狱,是以刘少奇为首的北方局将他及其他一些革命者营救出来的。出狱后,薄一波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与阎锡山建立上层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史志院张国祥研究员的新著《刘少奇和华北抗战》,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共30万字,从六个方面,即纠正党在白区工作中的错误,重新组建北方局领导机构、恢复和重建华北各地党组织,建立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广大的游击战争,创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及政权建设和群众运动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探讨,论述了刘少奇在中国革命最艰苦、最困难的历史关头,在指导华北抗战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将该书评介如下。 第一,关于清理和纠正“左”倾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错误的问题,书中指出,为了对“左”倾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进行深入的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以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和武装  相似文献   

4.
朱德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龚希光1937年9月,朱德亲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与其他领导人一起,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迅速打开局面,站稳了脚跟,普遍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到1940年5月朱德奉召回延安时,...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时,刘少奇同志是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他正确地估计到了华北会全部沦陷的形势,主张在华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出“要扩大八路军到拥有数十万人枪强大集团军”。为此,他向华北地区党组织提出了动员平津和华北各大城市的党员和青年学生到农村去参加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他还用陶尚行为名发表了《抗日游击战  相似文献   

6.
甄实 《党史博览》2013,(9):17-22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了《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会议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重申了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和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并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任书记。由此。刘少奇在华中抗战发展的紧要关头.担当起建立与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自游击战争发展最迅猛的地区,对壮大党和人民的力量,坚持华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德在山西抗日前线的近三年时间里,直接指挥八路军对日作战,对山西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俊 《党史文汇》2022,(10):40-43
<正>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党中央首先将山西作为八路军出师抗日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和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立脚点和出发地,使之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战略支点。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部署和发动山地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9.
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开创与形成与毛泽东的谋划、决策、指导是分不开的。1935年12月,他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将红军的发展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在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936年2月,红军东征战略第一步完成之后,毛泽东开始谋划并实施在山西全省创建根据地的战略。东征战役中期,毛泽东明确系统提出"经营山西",在山西全方位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在发展山西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不失时机地通过多种渠道对阎锡山进行争取工作,促使阎锡山作出联共抗日的决定。毛泽东及时与阎锡山商定八路军入晋抗日和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有关事宜,精心部署八路军在山西的战略展开,真诚与友军同舟共济,协同作战,推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战略,真正实现了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开创。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领导华中敌后抗日的军事战略与策略思想黄祖琳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斗争中,亲临第一线指挥,取得了成功地开创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发展华中地方武装和新...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与华北抗战局面的开创沙友林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指导华北抗战,中央委托自1936年春就以中央代表身份驻中共北方局进行华北抗战准备工作的刘少奇前往太原,重组北方局并任书记,直到1938年3月回延安。这期间,刘少奇亲临前线,指导华北抗战。他以政治家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刘少奇以毕生的精力和杰出的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刘少奇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深入华中敌后,迅速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开创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一、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华中地区的形势对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和建立根据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杨尚昆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党为人民整整奋斗了70个春秋.大革命失败后,他经历了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到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从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到参加万里长征;抗战期间,他在华北参加领导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46年之后,他连续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20年.  相似文献   

14.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可谓功勋卓  相似文献   

15.
罗晓红 《党史文苑》2010,(11):49-52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  相似文献   

16.
1937年9月,华北一带战云密布,河北抗日前线吃紧。 9月22日,周恩来陪同朱德再次前往太和岭口会见阎锡山。 阎锡山眼中布满血丝,焦躁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半瘫在太师椅上,口中重复着一句话:“真应了古人一句话:兵败如山倒啊!”猛地,他又支起身子,对着朱德和周恩来大声说道:“现在,我是独当一面,一条老命要搭在这里了。” 阎锡山没有说出真情。 抗战事起,他仍遵从他的“中的哲学”,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最好哪个也不要踩破。即使在联共之时,他私下还对他的亲信说:“一切事情都不要做得太绝对了。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联共要准备剿共。”  相似文献   

17.
八路军总指挥部(简称八路军总部,又称十八集团军总部、集总)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最高首脑机关。它由八路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后勤系统(包括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组成。抗战期间,根据抗日形势的发展和抗战的需要,八路军总部驻地曾有过多次变动。现将其变迁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郭志军  史真 《党史博采》2022,(10):19-24
<正>在20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中,彭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不懈奋斗,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一直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谱写了壮丽人生篇章。“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全面抗战爆发后,彭真全力协助刘少奇建立、巩固与调整北方各地党组织,调配干部,并参与部署在华北敌后创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等工作。1938年后,彭真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后为晋察冀分局)书记等职,他同聂荣臻等一起领导开辟和建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确定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和任务 1937年8月3日,刘少奇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就平津失陷后北方局给华北地区党的组织的工作要点指出:我们在平津附近及日军后方,应普遍发动游击战,在平津应加紧准备,响应抗日军的武装斗争,以至武装暴动,收复平津。在我军后方,加紧统一战线的活动,组织与动员群众参战,为各地党部的主要任务。主要准备游击战争,组织志愿兵、自卫军等。在战区,准备建立战委会等抗日政权。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太原失守后对山西敌后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全面部署,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史称"石拐会议"。石拐会议的召开,为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及时实行战略转变,坚定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创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