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里亚姆·格罗斯问(以下简称“米”):17年前当您首次到达西方时,您说您感到非常高兴。您曾经写的一件事是,这里的人们“体会不到一直生活在沉重枷锁之下,突然发现能象小鸟一样飞出去时的心情是什么”。您现在是否还有这样感觉?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以下简称“斯”):我认为每个苏联叛逃者当他外逃时都有此心情。您过份夸张了一切自由,您把自由世界理想化了——也就是您把美国一切理想化了。一开始是处于狂喜和极度快乐的状态,后来懂得了现实是什么,并在许多方面感到失望。如今,  相似文献   

2.
兰波致乔治·伊藏巴尔 1871年5月13日于夏尔维尔亲爱的先生! 您如今又作老师了。人对社会是负有义务的,您曾经这样对我说过;您已经进入教师行列:您现在是走上坦途正道了。——我也一样,我坚持我的原则:我仍然玩世不恭地由人豢养;我要把学校那批蠢材校友全部发掘出来:一切我能想出的愚蠢、肮脏、恶劣,不论是在行为方面还是在言语方面,我都一并抛给他们:他们赏我喝啤酒和姑娘。Stat mater do-  相似文献   

3.
一、“一旦认识,亦即不被赏识”鲍里斯·维昂何许人也? 这曾是一个谜,即使是对法国人。1959年6月23日,根据他的小说《我将去你们坟上吐唾沫》改编的电影摄制完毕后在内部试映时,维昂猝然昏厥,几小时后便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九岁。维昂之死并未在法国引起震动,实在是因为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他。有人得悉他的死讯后说:“哦,鲍里斯·维昂,我知道,不就是那个爵士乐小号手吗?十几年前他发表过一部小说,小说里充斥着暴力、色情。他还硬说这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美国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4.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想说对能在你们面前讲话,感到十分高兴,因此特别感谢贵校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校方让我同你们谈谈一位法国名人,一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民族独立和战后法兰西共和国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戴高乐于1890年出生在法国北方的里尔市,很年轻时就立志从戎。我认为有两个  相似文献   

5.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原名米歇尔·埃康(MichelEyquem),1533年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卡斯蒂翁镇附近的蒙田城堡。他家世代在波尔多城经商,是当地富有的名门望族之一。他的曾祖父拉蒙·埃康在卡斯蒂翁镇购置的大片地产和蒙田城堡,代代相传,直到米歇尔的名下。在埃康家庭中,米歇尔是第一个自称为德·蒙田的人,全称为米歇尔·埃康·德·蒙田(MichelEyquemdeMontaigne),简称为米歇尔·德·蒙田。据史载,蒙田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人们忘却他家祖辈经商的痕迹。蒙田的父亲皮埃尔·埃康于…  相似文献   

6.
对“三·一运动”的评价可敬可佩的朝鲜人自从民族自决的声浪传到我们亚洲以后,那两千万自由夺尽,忍痛待死的朝鲜人,就欢天喜地的来运动独立。上书和平会议,通电各国,说他们自从被日本吞并以后,种种苛虐,种种残酷的待遇,简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这十几年来,弄得他...  相似文献   

7.
自解放到今天,可以说韩国政治比过去任何历史性变革都遇到更多的曲折和挫折。解放以后左翼和右翼的对立、外部势力造成的南北分断、“六·二五”战争、“四·一九”起义、“五·一六”军事政变、维新体制、缅甸事件、1980年汉城之春、光州民主化运动、“六·二九”宣言,等等,一系列民主与反民主的较量接连不断。这就是韩国政治的昨天。尤其是“五·一六”以来,在单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统治的32年时间里,以军事权威体制压制市民,给  相似文献   

8.
米歇尔·福柯先生,您的《求知的意愿》(The Will to know),即“性欲的历史”(History of sexuality)的第一卷使我感到震惊,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它都是影响力巨大的革命性著作。您提出的观点是出人意料的,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进一步探讨却又非常复杂。概括地说,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并非是单单为了儿子的生命而感到担忧,他更担心集中营会摧毁雅哥夫的意志并迫使他与德国人合作。在伊巴露丽于1985年在巴塞罗那出版的一部书的一些回忆录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这些事实以后既未得到确认,也未见有反驳。她写道:在1942年在前线曾征集成立了一个营救雅哥夫的专门小组,当时,雅哥夫在查克赛恩豪泽。在小组成员中曾有西班牙人胡塞·巴罗·穆依索,化名以法兰克时代等官“加罗波依·齐维士”为代号。但这次行动以失败和小组人员的全体阵亡而告终。雅哥夫自然也有担忧,他担心由于拷问、采取专门手段以及使用特殊的药品会把他摧垮,使得他在父亲为人民心目中成为叛徒。他对这种情况的担心、甚于一死。1943年4月14日雅哥夫被投入集中营作为障碍物的铁笈篱之内,一小时后被开枪射死。  相似文献   

10.
围绕八·一九事件的一系列活动不是简单的活动。继事件之后,苏联宣布解体,俄罗斯联邦建立了叶利钦体制,但这种体制极不稳定。一、政变的评价围绕政变失败的一系列活动决不是简单的活动。可以说是人为的、权力斗争和历史必然因素的综合效应.政变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具有象物理力的集体如何使用决断力。叶利钦曾说:“克格勃特种部队比美国的特种部队经历了更好的训练。他们如果果断行动,我们都要被杀死。他们有完全左右形势的能力”。克格勃  相似文献   

11.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曾说:“家庭是人的安乐窝。”但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却道:“家庭,我恨你!”孰是孰非,无从评判。对于现代法国人来说,家庭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也众所纷纭,莫衷一是。难道它仅仅是《拉路丝辞典》中所给的词条解释:一伙属于  相似文献   

12.
女士们、先生们, 一位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选中的获奖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一位“诺贝尔同事”,——象安德烈·勒沃夫博士给我的一封信中所称呼的那样——说得再好不过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些书,人们无法避开它们,它们一下子就征服了读者;而有一些书,它们的权威是慢慢地显露出来的。《鼠疫》无疑属于第二类。加缪也希望它这样。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应该防止责备这本书缺乏说服力。的确,在奥兰城的鼠疫中,人们不是象通过丹尼尔·笛福那今人难忘的日记所了解到的伦敦流行鼠疫时那样地居住,那样地生活:不象对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日,是朝鲜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爆发的伟大“三·一”人民起义运动75周年。“三·一运动”被中国人称为朝鲜的五四运动。实际上,三·一运动在前,五四运动在后,应当说中国五四运动曾经受到过三·一运动的鼓舞和影响。 在三·一运动爆发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书刊上曾对它作过大量的报道、宣传和评论。在这一期上,本刊特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一组有关三·一运动在中国书刊上反映出来的珍贵资料,以飨读者。这是登载在中国解放前的出版物上而在其后鲜为人们了解和引用的重要资料和评论。由于篇幅有限,本刊登载这方面的资料仅作挂一漏万之尝试。  相似文献   

15.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格拉克(Julien Gracq,1910—)在中国鲜为人知,或者说几乎根本没有被介绍和研究过。去法国之前,我不知道有这个作家,更没接触过他的作品。到法国后,才知道他的成就、声望都在我原以为很重要的一些作家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学校教学是否需要分数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100年前俄国的教育家谢尔盖·米拉波伊斯基就提出了预告:)“不可避免的死亡正威胁着分数,它们的日子已经过尽。”1918年五月苏维埃俄罗斯人民教育委员阿那托利·卢那察尔斯基签署了一项决议《取消分数》。从一个年级升入另一个年级,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就是学校教育委员会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法国当代著名的评论家让·玛丽·道莫纳克(JeanMariaDe.menacn)针对哲学的价值和影响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思的话:“当一些观念被宣扬而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它们所占领的地盘是表面的。”与此相反,一种哲学思想,只有经受各方风雨,才会促进人们对它进行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使之牢固地占领其更大的“地盘”。让一保尔·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从开始为人所知时起,便一直引来种种论争,承受着各式各样的评论,这本身就说明了萨特及其存在主义的价值和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哲…  相似文献   

18.
杜燕 《法国研究》2002,(2):199-206
《鼠疫》(LaPeste)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 (AlbertCamus)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名叫奥兰 (Oran)的城市。自从一天早上 ,该城的里厄医生 (Dr.Rieux)在无意中踩到一只死老鼠之后 ,奥兰城的噩梦就开始了 :鼠疫患者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恐惧和不安笼罩着这个城市。《鼠疫》一书通过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面对鼠疫的不同态度 ,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荒谬和孤独的城市。《白鲸》(MobyDick)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 (HermanMelville)的一部作…  相似文献   

19.
《德国研究》2005,20(1):8-8
亲爱的李教授:惊闻您父亲李国豪教授逝世的噩耗,心情万分沉痛,谨此代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向您与您的家人表达我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相似文献   

20.
1795年6月8日,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巴黎寺院监狱阴森的牢房里孤寂地死去,临终极其痛苦。这就是人称王太子的路易十七。他是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之子查理·路易·卡佩。那天死掉的孩子的确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