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是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时代,不同民族国家间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性存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民族国家主体与人类主体等不同立场和主张的矛盾与碰撞,交织演化为愈演愈烈的文化认同危机,已然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并破解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公共哲学、价值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开拓性发展,为理解和把握文化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坐标参照、研究范式和话语基础。从人学维度看,文化认同着重关注主体身份以及主体实践,突出了现实的活动的人的核心地位。从公共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即与社会成员生存体验密切相关的公共精神的形成。从价值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彰显着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倾向,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大众化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大众化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大众化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大众化促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民卿 《党建》2011,(12):33-35
新媒体文化就是借助电脑网络、移动电话、电子书籍等技术载体,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把文化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从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认为文化就是对政治、经济的观念形态的反映;文化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就必须在内容、形式、文化立场、文化态度等方面和社会大众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大众化;而作为文化大众化对象的社会大众不仅有政治性的内涵,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文化大众化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文化的领导权,坚持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杨萍 《实事求是》2013,(6):19-22
当前,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存在认识不清晰、认识态度不主动、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等外部原因造成,另一方面与认同主体理论素养不高,认同客体大众化水平不高有关。今后要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大众社会满意度、提升信仰教育以及实现理论最大限度的大众化等几方面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认同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先进文化是创新的文化、民主的文化、法治的文化,同时也是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方面条件状况相联系,并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建设先进文化,要从最基本的道德建设做起.各级官员在当前的道德重建中责无旁贷地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更高的要求,但普通民众亦"匹夫有责",要认真研究当前社会大众对许多社会反常现象的"集体无意识"的问题.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和外来文化的借鉴融合问题.一个民族的今天总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开始的,离开了传统美德这一基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建设先进文化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应对西方文化"航空母舰"的挑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中国这个充满变数、充满风险和流动性的转型社会提高社会认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方面,影响越来越大的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增加社会认同,可以通过满足受众需求提高社会认同,可以通过提升大众媒介的公信力提高社会认同,可以提升大众媒介的宣传效果来增进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9.
刘登科 《唯实》2007,2(1):19-21
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涵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日益深化,其形式会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创新和日益多样。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科学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原则;必须坚持既继承吸收,又积极创新的原则;必须坚持既引领时代,又服务大众的原则;必须坚持既关照当代,又着眼未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的建构不仅仅具有指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层面性,也具有对当下的、显在的、直接的现实的超越性,指向认同主体的潜文化境遇、隐文化境遇、元文化境遇。因为文化认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或政治、文化的问题,也更多地深入到诗性与审美性的层面。在建设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效果与影响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强化先进文化对潜在文化记忆、隐在生活体验、文化共同体作用的植根性,更好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女性就业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就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其中,传统性别文化带来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就业难背后深藏的重要文化因素。解决女性就业难,必须大力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从理论研究、男女参与、社会宣传、法律构建等方面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独特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认同的重要资源。一、红色文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认同的价值考量  相似文献   

13.
《党建与人才》2002,(12):13-13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江泽民强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20,(4)
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问题,对认同生成机制的研究是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与目的是大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将自身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均具备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生成遵循人类基本价值认同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两条线路"双螺旋式交互上升"的机制。本着"有利于促进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生成"的原则来构建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培育路径,需要通过"理论阐释+环境熏陶",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通过"双向互动+需求满足",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意识;通过"实践体认+长远规划",补足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及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催生的特殊群体,在其身上产生的文化冲突引发了对于城市文化的怨恨、乡土文化的拒绝和主流文化的怀疑等文化认同危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需要通过公民文化自觉教育、大众传播理念革新以及和谐文化体系建设等途径达致。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基础和力量.要达成文化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当下,大众传媒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类的难以置信的力量,其信息的流动或沟通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现代国民的文化建构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密切相关,大众传媒在国民文化认同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饶世权 《理论学刊》2012,(11):27-31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制教育,以动员大众革命为目的;以最基层的苏维埃和红军基层组织作为法制教育的组织型主体,并以干部、党员、积极分子为法制教育的个体型主体,以劳苦大众为教育对象;以宪法、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以及根据地法制价值观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大众传播媒体、特色载体、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以及根据地法制实施活动、大众化的司法审判活动等为载体,以标语、口号、文艺、美术等形式表达,取得了较好成果。给予当代法制教育的启示是:顺应时代确定法制教育目的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回应大众利益诉求,教育方法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中国社会有无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衡量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的民众认同程度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先进文化应有的本质性、连续性、阶段性特征;符合评判先进文化的标准:有利于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和推动社会生活全面提高;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普遍认同.这些都充分证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那么,到底什么是先进文化?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这是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在深刻理解“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时所必须澄清的问题。 一、先进文化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的文化 从总体上看,文化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理  相似文献   

20.
尹书博 《学习论坛》2006,22(6):28-31
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纽带。没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就丧失了必需的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讲就是权威性;从公众的角度讲就是认同。不断提升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认同,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深层次要求。从文化意义上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认同,必须用先进文化武装全体党员;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调控和引导;必须建构整个社会的新型道德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