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王彬彬 《唯实》2008,(6):78-81
生态型政府是在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生态行政学”理论迅速发展、世人生态意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为自觉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目标、新概念。建构生态型政府,对于发展政治文明、化解生态危机、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以及创新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这样认为,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政治观.立足生态基础,把握生态规律,构建生态型政府,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态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模式及其政府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政治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因此, 统筹是生态型政府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腐败的治理工作,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新的反腐架构、新的反腐措施、新的反腐制度不断出台.与此同时,腐败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腐败手段愈加隐秘,腐败行为愈加复杂,腐败的社会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腐败严重侵蚀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肌体,瓦解着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基础.现阶段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但表明追成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正在形成,而且显示现行反腐措施解决问题和维护秩序的效能在逐渐削弱.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推进反腐败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代际公平视阈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代际公平的本义切入,寻求公共行政与代际公平的契合,就是要构建生态型政府。构建生态型政府是政府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及维持社会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构建生态型政府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型政府不仅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民众的生态认同度较低,加之政府生态职能不集中,存在政绩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使得生态型政府的构建陷入困境。实践中,构建生态型政府应当重塑政府价值取向,创新政府生态职能,完善政绩考核指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探寻经济发展新模式和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唯此,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要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在建设节约型政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造成严重的隐性浪费。建设节约型政府要求善抓体制机制创新管理,细抓日常公务开支,重抓职务消费管理,狠抓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常抓办公消费管理,并突出抓好内涵式精简节约.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时还体现了一种科学的领导观。领导力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范畴,是领导活动持续的生命力,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政府构建与生态NGO发展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爱宝  陈万明 《探索》2007,(1):57-61
生态型政府构建与生态NGO发展及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新颖问题。生态型政府构建对生态NGO发展的促动主要是通过生态优先的根本价值观确立,建立支持生态NGO发展的观念基础;通过生态管理职能的合理定位,开拓生态NGO发展的应有空间;通过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生态NGO发展的制度保障。而生态NGO发展对生态型政府构建的促动主要通过明确适当的生态责任,呼应生态型政府构建的改革要求;通过开展良性的生态合作,推动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发展进程;通过强化高效的生态政治参与,确保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决定了政府角色转型、政府管理及运行机制的创新,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浙江省长兴县在大力推进“生态长兴”建设的过程中,将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贯穿于生态治理的全过程,其重在协作、整合的运行机制在指导思想上同当代西方的“整体政府”及“整体性治理”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为探索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态型政府”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助推器,也是责任政府建设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法律滞后、问责信息缺失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合理配置和划分行政权力,明晰问责客体: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供给、实现问责的法制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等几方面来突破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县权公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和防治县权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当前“县权公开”改革仍然面临着困境,如怎么追究违犯规定后的责任、如何处理权威与公开的关系等。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领导干部个人方面的原因。要真正实现“县权公开”,还需要相关部门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度、改革完善监督制度、规范约束县委书记权力、提高县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并驾齐驱或替代式的公共行政改革新模式。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服务理念,民主参与的行为方式。新公共服务理论虽产生于美国,然而其倡导的公共利益至上、责任政府及人本主义理念,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核心的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政府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使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确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加快由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等路径选择,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约型政府理念的核心意蕴就是政府与自然的和谐。广义的和谐社会也就是一种政府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既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与利用自然以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和完善自身以遵循和顺应自然的需要。构建政府与自然和谐的路径主要在于强化政府的节约意识和建立健全政府的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超大社会视角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大社会是中国最大国情。以超大社会的视角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历朝各代的兴衰,当今世界其他主要大型社会的集权与分权的权衡,为构建适合超大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足以借鉴的智慧。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的集分平衡。  相似文献   

16.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上的一个实践创新。界定廉政文化的内涵,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杠杆具有基础性调节 作用;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根本性把关作用;监督制约机制具有关键性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资源、能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此,政府必须树立六大意识,即责任意识、宣传意识、重点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和人本意识。  相似文献   

19.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其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当前进行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是巩固党在广大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是全面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以及人民参与管理国家政权的最好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初期山西民主建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有效地保证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高效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