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  相似文献   

2.
赵国勇 《世纪桥》2011,(23):47-48
老子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深入挖掘老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探索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道生万物与万物平等、道法自然、道的规律性意义几个方面,对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道"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意蕴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甘露 《学习月刊》2012,(16):33-34
道作为老子思想的核心词,是无,是创生宇宙万物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特性在于自然。《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就用了"大音希声"这一命题来描述"道",其文本字面意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声音",体现了道本身非感官所能把握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旨在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解放思想的品格。然而,"猫论"自提出后,就遭到了政治上的恶意曲解和社会上的普遍误读,乃至沦为"唯生产力论"和实用主义的代名词,"猫论"的精神实质遭受严重扭曲。实际上,"猫论"并非"唯生产力论",与实用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解读"猫论"应该从"猫论"的本来含义"、猫论"的精神实质"、猫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马克思学"思潮的兴起,国外学者对马恩关系的研究逐渐从"一致论"、"对立论"转向了"马恩差异论"。我国仅有少部分学者坚持"马恩差异论",大部分人仍然坚持"马恩一致论"的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阅历、气质、理论分工等方面的确存在差异;然而,他们之间的共同性是他们最本质的方面,正是这个最本质的方面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伟大厦。因此,无论"一致论"还是"对立论",单纯强调二人之间的完全一致或绝对对立而不对其具体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是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上有些贪官贪得无厌,蚕食鲸吞国家资财,甚至甘冒“殃必及身”的风险。《老子》云:“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是一个很豁达的人物,他把罪恶之源归纳为“世俗之欲”,把祸患产生归纳为贪而“不知足”。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认为;“贪心,就好比一个套结,会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都封闭了。”这个比喻十分形象逼真。因此,《天下粮仓》中的二品粮道总督苗宗书要掉脑袋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我一生的前程毁在一个‘贪’字上了,这个‘字’真该千刀万剐。”人,生而有欲。但是,欲望一旦超过了理智、道德,超过了法…  相似文献   

7.
“百善孝为先”。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的观念最早形成在殷代,是作为祭祖的形式出现。周代以后,“孝”的观念弥漫日甚,“孝”的精神普遍反映到先秦诸子的学说中。《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可见孝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最重视孝而又有完整系统的孝道理论的,当是儒家。《论语》中直接论孝共10处,另有多处虽无孝字,却是论孝名言,如“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而“孝悌也者,是为仁之本欤”,足见“孝”在孔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宋明理学派系源流的划分是中国哲学史上素有争议的问题,一般的划分方式是将宋明儒学划分为"理学"及"心学"。除此之外,对于宋明儒学的划分还有劳思光的"一系三阶段说",[1]陈来的"四派说"[2]以及牟宗三的"三系论"。[3]在这几种对宋明儒学划分的方式中,牟宗三的"三系论"独辟蹊径,理论独特,  相似文献   

9.
秦海 《新湘评论》2009,(7):64-64
中国的古哲学观点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虽然不是从一直接生出来的,但根子在一上。所以没有一也就没有万。任凭再大的数,也得从一开始:数再大的数也得从一数起。  相似文献   

10.
秦海 《学习导报》2009,(7):64-64
中国的古哲学观点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虽然不是从一直接生出来的,但根子在一上。所以没有一也就没有万。任凭再大的数,也得从一开始:数再大的数也得从一数起。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转型,客观上导致了个体道德价值内在困境,用"困惑"来言说规范伦理学的现代情境已经成为某种言语习惯。无论在逻辑意义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后果论"和"义务论"都是规范伦理学理论形态中两条重要路线。然而现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人性、个体与类、价值追求的再发现与不断的道德选择过程,因而"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互补性复合伦理制度在当代伦理发展中也逐步显示出其价值困惑。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经济观向为学术界所疏略,偶有论及,亦评价甚低。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老子》书重在哲理;二是《老子》的经济观从形式上看相当灰色,似不足道。其实,《老子》的经济观不乏可取之处,它蕴含着相当深刻的经济哲理。汉初行“黄老之治”,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其政绩为史所公认。追本溯源,其要出于《老子》。显然,《老子》的经济观有其独到与合理的地方,即使今天,亦有其可资借鉴的因素。惜其常为人弃而不论,本文试作阐述,并以此求教于有道。  相似文献   

13.
论道首谈无、有。无、有者,一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无"是指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存在,即"虚在之在"。"有"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即"实在之在"。道所指的存在,具有无(虚在)和有(实在)两种性质。无,是天地之源;有,是万物之源。这是指宇宙存在的性质和起源。二论修道的路径和境界。道不可言,然而道可修。常无,以观虚在之妙;常有,以观实在之徼。这是指修道的路径。三论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无有同源,同源于存在。任何一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同谓之玄。以自身之无有,通天地万物之无有,是为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乃洞悉一切存在的奥妙之门。  相似文献   

14.
《论粮食税》和《论合作社》是列宁晚年论述苏俄经济发展的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厘清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是把握列宁晚年发展经济新思路的关键。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初步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论粮食税》中提出的新思路,而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与《论粮食税》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论粮食税》是形成新思路的起点,对商品经济的作用有了新认识是形成新思路的关键,《论合作社》标志着新思路的基本形成。两篇文章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列宁晚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傅海燕 《理论学刊》2012,(11):81-83
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等书中提出了理性和信仰结合的幸福论。迈蒙尼德的幸福论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受《圣经》的影响,二是受古希腊理性思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成功与失败     
“一”者,数之始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表明:“一”虽小,却是“0”的突破,作用与反作用大。万物成败皆源于“一”。中华文字内涵丰富,复杂多变。同个“一”字,用在不同地方,含义截然不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勇士之勇让人敬佩;“一日千里”,速度之快令人感叹;“一呼百应”,得道者多助;“一诺千金”,诺言一句,价值千金;“一举成名”,叫人欣喜不一……这些“一”,非同凡响,多多益善。相反,“一之为甚”,过头的事,哪怕过了一点头,也就害在其中;“一之谓甚”,犯过一次错误,亦为可叹,其可再乎?“一人传虚,万…  相似文献   

17.
渴望“诤言”董治顺诤者,直言规谏之谓也;诤言者,率直规劝之谓也。据《说苑·臣术》解释:"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按这个解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善谏敢诤者,才称得上忠良之臣;二是,谏也罢,诤也罢,都...  相似文献   

18.
"一国胜利论"继承了"同时胜利论"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胜利的观点,发展了"同时胜利论"中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共同胜利的途径和方式,即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政权革命完成这个阶段性任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继承了"一国胜利论"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革命的理论,发展了"一国胜利论",从"城市中心论"发展为"农村中心论",丰富了"一国胜利论"取得的条件,不仅指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还论证了国内无产阶级主客观力量的成熟,也是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4,(12):38-39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意思是说,道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事物就能发展。万物以自身形态确认其本质特性而生,由其对环境的适应而有成。可见,道德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看法,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范畴,道德和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一浮先生的新儒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新《六艺》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新《六艺》论的首出观点,也是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的总纲。“《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六艺》该摄于心”,“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这三个观点集成为马先生“新《六艺》论”的核心层圈。其所建立的,是以心为根源(本原)为动力、为统摄的唯心论的一心开《六艺》、《六艺》开群学的文化哲学--学术思想体系。它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中国性和《六艺》的原典地位,确立了回向原典中发展的文化思路及中国学术和文化的主体地位,并且确认全人类实存而有普世价值,而结论则是:“《六艺》之道炳然常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