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8):64-64
撞上了一驾驶员在路边倒车,看到车后站着一位老人就说:"大爷,要撞上了麻烦您告诉我一声。"大爷:"好的,好的,倒吧!倒,倒,倒……""咣"一声巨响。大爷:"好了,撞上了。"  相似文献   

2.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3.
听说湖北省京山县钱场福利院5位孤寡老人结为3对新婚夫妇,笔者觉得是桩新鲜事,决定前去采访。钱杨福利院建于1987年,院长叫潘金保。潘院长是个办院能手,副业生产红红火火,全体院民丰衣足食,1994年被县政府定为“一级福利院”。潘院长又是老人们的好红娘,她让一对对有情人成为眷属。78岁的潘少美老人身体很差,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和气喘病。邻近房间84岁的熊责英老人守寡多年、见潘老体弱病多,经常给予照顾。时司长了,两人成为知心。73岁的胡福英老人1970年丈夫去世后、守寡至今,孤苦伶i;;76岁的赵忠国老人晚年失伴,十分悲哀。两…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09,(14):12-13
①7月9日,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众乐艺术团老人模特队正在排练。这支被大家称为“大爷超模”的老人模特队是在两年前组建的,目前共有8名队员,平均年龄68岁。  相似文献   

5.
黄楷书 《人民政坛》2013,(11):24-24
九月九重阳节,厦门市思明区143名“三无老人”又迎来了免费送餐服务。“今天送来的营养餐真是好吃呵,谢谢你!谢谢政府!”“老人家近来身体还好吗?”“还好”……89岁老人郭玉燕满脸欢欣与社区送餐服务员王李欣谈笑着。自今年3月开始,思明区给予“三无”老人免费提供爱心午餐和晚餐的活动“更新升级”,将“爱心餐”送到行动不便的受助老人家中。  相似文献   

6.
在莆田仙游县度尾镇中峰村,有一位87岁的老人特别受人敬重。这位老人膝下已是儿孙满堂,本可以安享晚年,但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现在仍在当地一家食品企业打工赚钱,并且在5年多的时间里,共捐资近十二万元,受助学生和群众达四百多人。这位老人叫黄文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乐观地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想一直打工到90岁,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7.
覃显杰 《当代广西》2014,(23):45-45
正一个媳妇伺候好一个家婆不容易,伺候两个更难,伺候三个则是难上加难,但这难上加难的事她却做到了。她就是曾被评为"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的凤山县乔音乡额里村党支部副书记黄秀萍。黄秀萍今年43岁,1989年与丈夫罗永芳结婚时,就有人悄悄地问她:"这家有三个老人,你受得了吗?"黄秀萍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能伺候好三个老人!"黄秀萍说到做到。这个特殊家庭的三位老人,都是苦命的寡妇:家婆陈美云,今年73岁,35岁那年就死了丈夫;太婆廖妈宝贵,今年98岁,21岁时丈夫就撒手人寰,当时她已有身孕,而  相似文献   

8.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6):66-67
2011年4月的一天傍晚,在湖南某市一栋居民楼前,坐着一对六七十岁的老人,身边还有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两位老人愁容满面。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人的出现。这时,巷口走进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老太太一见马上站了起来:“快看,妈妈回来了!”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黄埔》2010,(5):32-32
今年初夏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进我刊编辑部。寒暄过后,老人介绍了自己,他叫郁勃,今年已经84岁了。是黄埔军校十八期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万州青年远征军当见习官,曾参与军调处小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学教师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01,(6):47-47
凡是见过程思远老人的人,无一不为这位古稀老人充沛的精力和硬朗的身骨而惊讶!尽管他两鬓苍白,却依然面色红润,脚轻手健,耳聪目明,声若洪钟。有的朋友会问,程老的身体这么好,是怎么保养的?有什么秘诀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让程老自己来说。  相似文献   

11.
78岁的台湾老人于福聚回来七八天了。天天欣喜不已。老人咋不欣喜呢?出走时南郊乡庞庄稀稀拉拉就几十户人家,村里高高低低坑坑洼洼的小道,一下雨能粘掉鞋底。可眼下连村中旮旮旯旯的小道,都修成了水泥马路。那时村里连两家地主都没盖上瓦房,眼下两三层的小楼一座比一座靓。老人虽然心脏开过刀,但每天走亲串友忙个不停,竟丝毫不显疲累。从20多里外的开封县城回来,老人喜不自禁地说:“唉呀!不得了啊!过去的盐碱窝,不毛之地,眼下粮食花生多得没地方搁,真是不可思议哇!”和于福聚一茬的人都知道老人是个戏迷。阴历十五,老人家要唱堂会,周边…  相似文献   

12.
胡同中一片漆黑,一个小姑娘一边使劲蹬着自行车,一边唱着自己也听不懂的歌曲,以此来驱散黑暗带来的恐惧,突然,前面一个摊贩的灯光让她如同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的高兴。“都回来了,都回来了!”摆摊的老人边说边收拾起摊子。小姑娘在心里默默地说:“大爷,谢谢您!”这是央视十二频道每天都播放的一段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13.
“看见了,看见了!”5月20日在江西省波阳县中医院住院部1号病房内,当医生揭开蒙在程雪娇老人眼睛上的纱布时,这位老人激动不已地叫了出来,微微发红的眼眶也许是尚未痊愈.也许是因为重见光明的喜悦。 这位76岁,家住鄱阳镇的老人  相似文献   

14.
“我想反映个事,你们管不管?”“管,您老有事.慢慢说!”今年81岁高龄的刘云秀夫妇俩,看到流动警务车就过来咨询户口相关问题,民警把两位老人扶上车了解情况后做了详细解释.两位老人很满意。刘大妈高兴地说:“现在的警察真好,办事真方便!”这是前几天,  相似文献   

15.
去年金秋的一天,扬州市广陵区婚姻登记处来了一男一步两位老人。男的叫陈志刚,70岁,北京某单位退休工.入。女的叫周淑琴,62岁,扬州市人。这一对异地老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老人爽快地道出了他们悲喜交结的感情和人生历程。43年前,陈志刚和周淑琴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小夫妻。本应过一种恩恩爱爱、天长地久的夫妻生活,怎奈生活偏偏让周淑琴遇上了一个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婆婆,对周淑琴横加管束、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不断向周淑琴袭来。天生倔强的周淑琴奋力抗争,婆媳间的隔阂愈来愈大。处在其间的陈志刚难立自身,无所适从。最终,周淑琴与…  相似文献   

16.
跃起、挥拍、扣球……清晨,三亚清平乐社区里打羽毛球的矫健身影拉开了一天的序幕。抖空竹的大爷灵活多变,打太极拳的老人们刚柔相济,走模特步的银发大妈们神采飞扬,书法家几笔挥就“家和万事兴”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2012年12月18日开幕的清平乐社区文化节上,居民们将自己普通的“一天”搬上了舞台。  相似文献   

17.
王立常 《创造》2001,(1):47
“吕氏春秋”上有则故事说,梁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村子,“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乡里有个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酒回家,这个奇鬼就装成这个老人的儿子的形状,一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了,责备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的嘛,哪一点对你不慈爱啊 ?我喝醉了,你一路上那么捉弄我,是什么道理 ?”儿子急得哭着跪在地上说:“作孽啊 !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昨天我到东边村子收债去了,不信可以问东村的人啊 !”他父亲相信了他的话,怀疑是奇鬼折磨他,准备“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剌杀之”。第二天,老人到市上去喝…  相似文献   

18.
艾诚 《中国残疾人》2009,(10):36-36
照片上这个孩子叫李博谦,看上去也就六七岁的光景,可他已经实实在在有17岁了。由于疾病,他的身体不能分泌生长激素,十几年来始终是这个样子。因为身体机能不健全,他只享受了几天的学校生活就被姥姥领回了家。他总是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给我治病吧,治好了,我想长大。”  相似文献   

19.
卢文斐 《当代广西》2013,(12):27-27
柳城县冲脉镇冲脉村是一个美丽的乡村,若要问村民,为什么?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全靠保洁员陶大爷!村民说的"保洁员"陶大爷叫陶显先,今年77岁,可从前他们称他"垃圾佬"。10年前非典肆虐的时候,陶大爷看到村中垃圾和牛粪鸡屎到处有,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村中的环境卫生,改变村民  相似文献   

20.
到西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参观那保存完好的碑林,那是我向往的地方。 1974年,我曾经去过一次,这次来到西安参观碑林正是暮春,是旅游的好季节。来参观碑林的人可真不少,南来北往的游人,熙熙攘攘。面对一座座青色的古碑,有的揣摩,有的议论,有的研读,有的在静静的思想。一对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轻声说话,从楷书、行书、草书说得头头是道,听得出是书法爱好者。是的,碑石成林,怎能不叫人情思缕缕感慨万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