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河南省西峡县,是中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基地;提起猕猴桃,人们自然都会想起全国第一个使猕猴桃野生变家生,且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人。他,就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所长朱鸿云。1963年7月,年仅24岁的朱鸿云从南京林学院毕业后,没有留恋生他养他的故土江苏如皋,而是主动到位于河南省伏牛山纵深处、有中国中西部“天然经济林区”之称的西峡县,把他的事业和追求融进了对油桐、生漆、核桃等经济林的研究之中,这一干,就是十多个春秋。1975年9月,亲临西峡考察野生水果资源的中国科…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2,(6):26-28
近年来,广西农业科技工作者大胆改革创新,把传统耕作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良种+良法"与农业产业化互为支撑、互相推动,我区初步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新路子。"三免"、"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以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优势,惠及千万农民。从"畜拉人耕",到机械化耕作、精准化施肥,从"看天吃饭"、"靠地出粮",到"良种+良法+产业化",广西农业正从传统农业昂然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果农忙着采摘猕猴桃的季节里、我来到中华猕猴桃之乡——西峡县一个叫上龙富窝的村庄.那一架架猕猴桃,远远望去,宛如一团团青紫的云,密匝匝的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猕  相似文献   

4.
西峡县政协自 1999年 9月起,向回车镇东沟村派驻工作队,开展“双深入三到户”活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以“烟叶、猕猴桃、中药村”为主的支柱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帮助该村修建了 4公里长的村主干公路。今年元旦过后,县政协主席郭双才、副主席李华甫、李新学又来到 32户贫困户中进行“双节”慰问,给他们送去了棉被、棉衣、面粉等越冬过节必需品,座谈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安排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日前,该村给县政协机关送去了“双深入三到户缔结良缘,政协和东沟村友谊长存”的匾额。 深入农户访贫问答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2,(10):16-16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投入不足,缺乏保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副书记陈金发告诉本刊记者,基层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业技术运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来自基层、熟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谭志娟代表、刘建文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都表示,由于没有足够资金,许多基层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收入低、办公环境差、人员和设施设备不足,严重影响试验示范、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不愿意到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基层推广队伍严重老化、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红 《求索》2010,(6):21-23
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五个方面选择31项指标,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应用该体系对1999~2008年间湖南省农业发展状况作出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郤仁 《人大建设》2005,(2):17-19
近年,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从人民群众信访反映的点点滴滴做起,汇聚成人大情系人民、心怀群众的江河湖海…  相似文献   

8.
如今,走进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已看不到过去那荒芜贫瘠的面貌,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别墅、琳琅满目的超市、挂果满枝的果园,还有那穿梭在群山之间的私家车,无不彰显着孙沟人的富足与自豪。说起孙沟村这些年的变化,人们都会提到一个人,他貌不出众,却智慧过人;他语不惊人,却一诺千金,他以真情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真谛。他,就是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马景龙。  相似文献   

9.
岩甾 《创造》2011,(3):62-64
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普洱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步伐,要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通道农业、招商农业、创汇农业、和谐农业"为建设载体,努力打造茶叶、咖啡等八大特色品牌,构建优势农产品出口新基地,实现普洱农业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种子的力量     
《当代广西》2012,(6):22-25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近年来,在广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下,广西的育种繁殖技术不断突破,多项技术荣获大奖。正是他们辛勤而充满创造性的工作,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改变着农业的发展方式,提升着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西峡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党委满意、政府支持、群众拥护的效果。近日,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诗林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2.
韦保新 《中国减灾》2013,(11):30-31
"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过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农业保险定位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定器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充分给予政策和财政的优先支持.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中央会议和文件都对发展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发展农业保险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3.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4,(23):13-15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西华县党外科技专家认真践行“同心”理念。近日,20多名党外农业科技专家自发组织科技服务小分队,奔赴病虫害区域进行防控活动。手把手向群众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发放科技明白卡,现场指导群众进行秋田管理,用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以优质、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回报父老乡亲,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同事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可,2012年,他当选为西峡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他就是西峡县电业局西坪镇供电所所长李铁军。  相似文献   

16.
孙连珠 《前进》2011,(8):9-9
我省农业之长在于特色。省委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走出特色现代农业之路,就是要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抓住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为此,全省农业部门按照"板块规划、示范引领、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与农业职教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水"与"渠"的关系。科技发展了,才能有充足的源头之水;教育发展了,才能起到输水送水的功能。当前,由于我国农业科研体制不合理和科研经费不足(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排在世界的后面),使得农业科技发展缓慢和后劲不足;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只有30%左右。而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送子女到农职学校读书,就是要他们学到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发家致富,而农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农民、农村服务,是为当地培养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中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他的经历是一个奇迹。 从土里土气的猕猴桃种植“大王”,到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拥有同定资产上千万、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集信息流通、蜂产品加工、酿酒为一体的跨行业的集团公司董事长,短短十年间,他完成了破茧化蝶的嬗变,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飞越。他,就是西峡县政协委员、逢春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董事长叶逢春。  相似文献   

19.
屯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成效初显。"十三五"期间,屯昌实施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战略,并以此推进产城融合、带动三产发展。循环经济为屯昌发展带来勃勃生机。2016年5月20-22日,第七届中国海南(屯昌)农民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将在屯昌举行。本届农博会主题是"循环、品牌、电商、农业+",其中"生态循环农业"是一大亮点。本届农博会上专门设置了"屯昌循环农业馆",集中展示屯昌县循环农业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为民建言吐心声爬山族、跑步族,健身操、秧歌、太极拳……各式各样的健身运动,让山城西峡尽显运动活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西峡县"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理念已扎根山乡群众心中,人民群众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首选。在去年全国第七届农运会在南阳召开之前,西峡县政协委员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