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桑榆 《唯实》2000,(9):136-137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替人看羊放牛,后来又因家乡大旱,瘟疫流行,一家人大都病饿而死,不得已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直到后来投奔红巾军,才渐渐出人头地。他有这样的出身与经历,自然不敢忘本,直到在金陵自立为吴王时,仍躬行节俭,建筑宫殿“制皆朴素,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4,(4):29-29
在我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反腐”广为后人所称道。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固,他制重典、用重刑,严厉打击贪官的腐败行为,甚至大义灭亲,连自己的女婿都敢杀。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倡廉     
我国历代皇帝中,但凡倡廉惩贪者,其江山就坐得比较稳固,尤其开国皇帝更深谙此道。朱元璋当了明代第一个皇帝以后,在倡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他鉴于元代官僚腐败贿赂成风、民不聊生之况,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兴王朝统治,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保护商业,鼓励农耕,同时对贪官污吏进行了严惩。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告诫百官说,他从前极痛恨那些州县官不为民不爱民,贪财好色,如今要严立法禁,官吏凡贪污蠹害百姓者,严惩不恕。为此特制定律令:官吏凡受贿枉法者,赃一贯(相当银一两)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  相似文献   

4.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的某天晚上,南京城东面的皇城中,只见守城的锦衣卫校尉打开中门,一群穿着麻衣草鞋的男女自门中走出。打头的一个人身材粗壮,五官长相虽说不上丑陋,但绝对怪异,一双眼睛厉于鹰隼,虽在三伏天,盯你一眼也会让你不寒而  相似文献   

5.
李开周 《廉政瞭望》2010,(17):64-64
雨水一大,水势就涨。水势一涨,大桥就垮。看看赵州桥,都一千四百年了,经历了多少场暴雨和洪水,人家一次也没塌过。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封建社会历史悠长的国度,其间称孤道寡的帝王数不胜数,大浪淘沙,许多曾高坐金殿、统御万民的王者早被历史尘封于故纸堆里,不为今人所知。历久不衰、至今仍能流传在人们口头和笔端的,往往是一些有过“耀眼”或者“刺眼”光芒的人,如以武功盖世的秦始皇赢政、纳谏如流的唐太宗李世民、荒淫残暴的隋炀帝杨广、敢于“牝鸡司晨”的女皇武则天、诗词歌舞以亡国的陈后主李煜……而明太祖朱元璋,则是以重典治贪名传千古,尤为今人所称道。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手段之严厉,在历代帝王中是首屈一指的。他规定,官吏贪污钱财至60两以上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社会分工也形成了庞大的法律职业群体,而普通民众大多对日益繁多的法律文本不太熟悉,这说明普法教育还有巨大空间。我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观念与现代社会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也产生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可以为今天所借鉴。古代普法教育做得最好的要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做法主要可概括为两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200多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故有“流民皇帝”、“乞丐皇帝”之称。朱元璋在称帝后也不隐讳自己的家世,“朕本淮右布衣”常常见诸诏令。在皇权神授观念盛行的时代,朱元璋能有这样的气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禁赌妙法明朝初年,南京城南淮青桥河沿,曾有一座用途特殊的楼馆,名曰“逍遥楼”。此楼在当时非常有名,其得名,缘于一段趣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发现京城内外有不少游手好闲之徒,聚赌成习,十分气恼。于是传旨:即刻建造一楼,把好赌博者囚于楼中。楼址...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人才思想概述吴庆仁宋元璋从一个贫寒的布衣、卑下的亲兵、低微的镇抚官,跃升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后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明朝开国君主,并开创了"洪武之治"的盛世景象。究其原因,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以积极的人才思想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所以,前朝官吏...  相似文献   

11.
劳建中,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专家教育团成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青海省书法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十余次并获奖!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3,(3):31-31
虽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律令严苛,但在他治下的时代却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一登基就出台了各种政策,试图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  相似文献   

13.
张镇强 《廉政瞭望》2007,(11):44-44
面对我国反腐败的严峻形势,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四方寻找反腐良策!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人甚至欲从古代皇帝那里寻找反腐法宝。比如,前不久某报刊出的"明朝为什么没有‘豆腐渣’?"一文,便是倡议学习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辣手反腐。  相似文献   

14.
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义灭亲,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以及大搞特务统治.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深受百姓拥戴和称颂。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勇于并善于治贪倡廉。其一,抓要害,正“上梁”。治国之道,重在治吏,官吏不廉,国家必乱。朱元璋深谙此道。他认为,治贪倡廉的关键在于先正“上梁”,因为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反之,大官不贪,  相似文献   

16.
何成 《理论学刊》2001,(6):103-105
一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指出 :“中国古代上下几千年 ,细读历史 ,政简刑清、官吏廉洁、生民乐业的时代 ,简直是黄钟大吕之音 ,少得可怜。”(《吴晗选集》第 2 71页 )从明初政坛的吏治情形来看 ,确实如此。明初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地方豪强横行无忌 ,严重影响了明初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明初官吏的腐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利用到户部核实钱粮、军需的机会 ,上下其手 ,中饱私囊。明制规定 ,户部每年岁终应对各地所上收支账籍进行审计。布政司和府州县衙每年都得派计吏到户部报告钱粮、军需等财政收支项目 ,经过户部集中审核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家风良好有口皆碑的大人物、小人物可谓多矣。朱元璋家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元璋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其腐败是自不待言的。但他对皇后皇妃皇子管教甚严。他一生只有一个皇后,即马皇后。马皇后和朱元璋糟糠之妻。历尽十几年的艰难,才赢来统一全国、夫贵妻荣的一天。可马皇后娘家的人,包括亲戚六眷没有一人“沾光”在朝中或地方上做官。马皇后死后,后宫由李贤妃当家。李贤妃很年轻,按照一般老夫少妻的模式,对她应多少有点“安抚举措”,让她的兄弟过过官瘾。朱元璋也没有。李贤妃的两个兄弟一直在亲兵营里当兵,史书上没有他们飞黄腾达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出身穷苦,通过农民战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在总结历代兴亡教训时说:“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奢侈。”他深知只有政府及其官吏的清廉,政权才能巩固,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要使政府和  相似文献   

19.
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擅权枉法,贪赃受贿,蠹政害民。这使出身贫寒的朱元璋联想起元末吏治腐败激起民变的教训,深为警惕和忧虑。洪武三年,朱元璋告诫群臣:“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 !”   立重典,动酷刑   朱元璋除了建立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外,特别重视用重典打击贪官污吏。《唐律》规定笞、杖、徒、流、死五刑。朱元璋颁布的《大明律》除沿用以上五种刑罚外,还动用了残酷的凌迟、黥刺、挑膝盖、剁指、刖足、削鼻、阉割、抽肠、剥皮等酷刑,并株连九族。由于惩处过于严酷,从洪武…  相似文献   

20.
正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面对井的警示,许多官员都能恪守例律,廉洁为官。如常州郡守许度平时最爱吃太湖白鱼。有一次,一个渔夫为了打赢官司,挑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送给他,许度谢绝了。渔夫就问:您不是最喜欢吃太湖白鱼吗?为何不收?许度回答说:收了你的鱼,我就是受贿,就可能被革职,官职、俸禄都没了,我以后还拿什么买鱼呢?不如这样,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织网捕鱼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