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共隐蔽战线卓越领导人潘汉年诞辰100周年。潘汉年是这一战线无数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实,还有许多革命战士惊心动魄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尤其是解放后,受“潘汉年、杨帆”案牵连的人达数以千计。关露,这位当年受党指示打入敌伪组织内部的党的忠诚战士、一代才女就是其中一位。上海滩上名作家“春天里来百花儿香,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一部著名电影《十字街头》中的插曲《春天里》,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忆犹新。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贺绿汀,而词作者,就是孤岛时期上海的著名诗人、曾…  相似文献   

2.
著名歌曲《东方红》,自解放前夕产生以来,早已户晓家知,人人会唱,歌声响彻了全中国。长期以来,关于它的词作者一直署名为“李有源词”。但是《青年文娱手册》一书收入《东方红》时,词作者署名却为张松如,即公木。这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首歌曲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真实词作者又是谁?近年来,笔者有幸与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吉林大学教授公木多有接触。在1992年7月2日和17日的两次接触和谈话中,公木向我介绍了《东方红》这首歌曲产生的真实过程。 《东方红》歌曲的产生是由《移民歌》开始的。1944年春,一支陕北移民队由葭县出发经延安去南泥湾。这支移民队队长李增正是李有源的侄子,他俩都是陕北著名歌手,李增正更擅长编歌。在移民队行进途中,李  相似文献   

3.
《唯实》2004,(7):96-96
继去年本刊对 2 0 0 2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本刊 2 4篇文章的作者进行奖励后 ,2 0 0 3年又有 1 9篇文章被全文转载 ,为体现优稿优酬 ,本刊继续给每篇文章的作者另追加 40 0元奖励稿费。今后 ,我们仍将实行优稿优酬的方针 ,与大家一起共同办好《唯实》杂志  相似文献   

4.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有宏羽写的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同时刊登这首词作者的手迹,不是后来抄写的,而是当时毛泽东的亲笔。这页写于陕北的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1 2月出版的《中共党史资料》总第 80辑 ,登载了王伟红《〈毛泽东自传〉版本介绍》一文 ,其中写道 :“1 93 7年 1 2月陕西延安书局出版发行的《毛泽东自传》。该书为 2 4开本 (笔者注 :应为 3 2开本 ) ,是由当时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张洛甫亲自翻译的。” 2 0 0 2年4月 2 4日《中华读书报》登载的倪墨炎《〈毛泽东自传〉有必要重印吗 ?》一文指出 :“《毛泽东自传》 ,斯诺著 ,张洛甫 (张闻天 )译……” 2 0 0 2年 1 2月 2 9日《三湘都市报》刊载阿木《〈西行漫记〉版本略谈》一文 ,则更详细地写道 :“《毛泽东自传》 ,最早的单行本是…  相似文献   

6.
张彦加 《唯实》2003,(4):92-93
编者 :在旧年新年交替前后 ,《唯实》副刊向部分赠送刊物的有关专家寄去了“征求意见表” ,请他们对 2 0 0 2年副刊发表的文章作出评论 ,对今年将开的专栏及如何办好副刊提出意见。随后我陆续收到专家返回的“意见表” ,我在此向这些专家、朋友表示敬意和谢意 ,你们的一句一字包含着真情 ,这就是你们对刊物真切的爱护和支持 !2 0 0 2年上年度有省以上 5家报刊转载了副刊 8篇文章。梅桑榆的《“官场定律”评释》分别被人民日报社办公厅研究室主办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第 5 0期 (总第 1 1 89期 )和 2 0 0 2年 1月 1 7日的《报刊文摘》转载。…  相似文献   

7.
柯兴 《世纪桥》2005,(7):60-63
参加“左联”关露原名胡寿楣,1907年7月16日出生在山西右玉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关露是她自己起的笔名。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向北洋军阀进行决战。一天,关露把她写的《故乡,我不能让你沦亡》这首诗拿到“左联”请提意见,并要求参加“左联”,“左联”吸收关露成为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盟员。关露参加“左联”不久,便爆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左联”集合关露等一些作家,在丁玲的率领下,到闸北前线去慰问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的将士们。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泽东高兴呢?这就是《调查工作》。哪篇文章丢了,毛泽东伤心呢?这就是《反对本本主义》。1961年毛泽东回忆说:"写这篇文章(指《调查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汇》编辑部:我是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也是一名《党史文汇》的忠实读者。老实说,对贵刊文章我并没有象其他忠实读者那样,百读不及,那么专致,但是贵刊1996年第10期的第一篇文章《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甚至在被窝里也舍不得放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广大读者以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使人们觉得共产主义并不渺茫,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看完这篇文章,使我萌发了组织一次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报告会,以教育学生的念头。为此,我建议贵刊要多登类似文章,文章中提到的刘庄是否…  相似文献   

10.
长时期以来,杨献珍同志一直否认思维和存在有辩证的同一性。他的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他一九五五年九月写的《什么是唯物主义?》的讲稿中,就提出来了。一九五八年八月,他又写了一篇题目是《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的文章(这篇文章没有公开发表,但他的思想通过于世诚一九五九年十月在《光明日报》哲学副刊上的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了)。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但继续坚持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错误观点,而且对主张思维和存在有辩证同一性的同志,进行了恶毒的攻击和诬蔑。前几年,在我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记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实的早期文献中 ,署名施平的《英勇的西征》一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文首先发表于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 (中文版 ) 1 93 6年第 1— 2期合刊上。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 0周年 ,《党的文献》杂志根据中央档案馆藏件于 1 996年第5期全文发表了这篇文章 ,并加“编者按”指出 :本文根据 1 93 5年 1 0月 1 5日至 2 2日间陈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署名“施平”是陈云当时在莫斯科的化名“史平”的谐音。文字整理者情况不明。2 0 0 1年《党的文献》第 4期发表了根据新发现的陈云向共产国…  相似文献   

12.
著名歌曲《东方红》,已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要文化瑰宝。但是长期以来,它的词作者一直署名为“李有源词”。那么,这首歌曲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真正的词作者又是谁呢?笔者得幸与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吉林大学教授公木多有接触。在1992年7月2日和17日两次接触和谈话中,公木向我介绍了这首歌曲产生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赵敏 《党建》2012,(8):40-4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一首铿锵激昂的歌曲,它尽管简单,却充满着雄壮的力量;它虽然质朴,却迸发出时代的强音。它曾经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着将士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1《我是一个兵》的词作者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员陆原。1942年,20岁的陆原便参加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到冀东军区独立第13旅宣传队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我是一个兵》的曲作者岳仑。  相似文献   

14.
《思考与运用》2006,(1):43-43
服务、奉献、责任——这六个字看似平常,却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人民日报》任仲平用《论服务》、《论奉献》、《论责任》三篇文章为我们作了一一解读。三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从2002年到2005年.在风格上却一脉相承。该组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好评如潮。文章立意高远、贴近现实.紧紧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员的基本宗旨.把朴实的道理通过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现实意义.读后既使人激动,又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感悟。  相似文献   

15.
《唯实》2003,(6)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 0 0 2年共全文转载本刊 2 4篇文章 ,为体现优稿优酬 ,本刊决定给每篇文章的作者另追加 40 0元奖励稿费。今后 ,我们仍将继续实行优稿优酬的方针 ,恳望广大作者一如既往地将力作赐予本刊 ,我们有信心与大家一起 ,把《唯实》杂志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从美国人爱管闲事说起》,作者是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于大波。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心里又有些酸痛。文章首先介绍了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商人的遭遇。这位仁兄在国内时爱唱京剧,常常利用洗澡的时  相似文献   

17.
正铿锵激越的《黄河大合唱》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广为传唱、耳熟能详,而另一首振奋人心的《牺盟大合唱》如今却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这部合唱曲也是出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手,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合唱作品,它是当年唱响大江南北的《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它的词作者傅东岱就更鲜为人知了。所以,极有必要向广大读者介绍这首不错的合唱作品。其实,这首《牺盟大合唱》可以与冼星海创作的其他大合唱名曲相媲美,当年曾一度响彻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山西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选用了著名歌曲《十送红军》。在每集的片尾,我们看到屏幕上映入眼帘的词作者是张士燮,曲作者是朱正本。许多人一定以为是中央电视台弄错了,因为《十送红军》这首大家熟悉的旋律.40年来一直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纯粹的江西民歌被大家熟知的,今天怎么又出现了词作者和曲作者呢?  相似文献   

19.
提起《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这些传唱不衰的进步历史歌曲,就不得不提起它们的词作者——安娥。安娥(1905年-1976年),原名张式沅(一说张式源、张式媛),曾用名张菊生、张荀生、张瑛、苏尼亚,笔名何平,原直隶获鹿县范谈村人(今石家庄市长安区谈村)。她不仅是著名的词作者,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革命家。她给我们留下了200万字的作品,其形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笔者看到《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后,"愤怒"二字抑制不住地从胸中喷发而出。该词作者王兆山先生大有来头,是山东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