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0,(8):38-38
西部大开发战略付诸实施已经10年了。10年来,西部地区迎来了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从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1.9%,高于全国同期增速,占各地区GDP加总数比重从17.1%上升至18.5%。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2.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位于江苏南部,总称为苏南。其人口、面积、所辖区域等,与我省长株潭地区基本相似,但在经济总量上却大不一样。与苏南地区对比,长株潭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差距 1978年为 34. 36亿元, 1999年扩大到 1952. 34亿元,扩大 55. 8倍;财政总收入的差距 1978年为 15. 63亿元, 1999年扩大到 172. 19亿元,扩大 10倍。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反观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大做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总量,加强工业化、城市化、外向化进程,提升经济一体化的运行质量已时不我待。 一、发展差距 …  相似文献   

3.
韩云 《唯实》2001,(3):48-50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在苏南地区还是属于一种欠发达的经济形式。以苏南地区比较典型的苏州市(1999年的数字)和浙江温州的县级市温岭市(1998年的数字),从几个侧面进行比较,便可以粗略地看出来。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温岭为12.5%,苏州为8.6%;个体私营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温岭为55.3%,苏州为22.6%;个体私营企业税收占全市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重,温岭为31.7%,苏州为16.7%。 通过以上几组数字比较,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同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个…  相似文献   

4.
熊鹏 《唯实》2005,(5):54-55
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江苏存在明显的技术创新南北差异,苏南地区技术创新的绩效比苏北地区好。为此,应加大对苏北地区科研经费的投入,全方位提高苏北地区技术创新绩效;苏南地区进一步发挥创新优势,挖掘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5.
“八五”期间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成就最为显著的五年。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有所扩大。“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P)年均增长率为11.8%,其中,东部在16%以上,而中西部仅9%左右。1994年东部地区(GDP)是全国的55.4%,而占全国土地面积89%的中西部地区仅占44.6%,固定资产投资东部地区占全国的67.41%,中部占ZO43%,西部只占12.16%。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东部与中西部差距问题,这是事关改革和建设全局的重…  相似文献   

6.
姜寒 《学习月刊》2014,(4):71-71,28
1995年11月19日.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汉上代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益.也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全体利益的讲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为我们正确认识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下面仅就讲话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地位、作用问题.缩小区域成员间经济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衡量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省第八次党代会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对永州而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首先必须彻底破除观念性障碍,树立正确的工业发展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国和省内而言,工业化水平明显偏低。2001年,我市第一产业的比重占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7.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7%。这是长期以…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过几千年的辉煌,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作过重大贡献。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虽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佳绩年年有,但差距也跟着年年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由1980年的49.40下降到1994年的41.4o,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978年分别为东部的89.8%和92%,1992年下降为693%和76.6%。可以讲,地下资源是东部劳、中西部富。而经济上是东部富,中西部穷。东部“贫闲的富饶”与西部“富饶的贫困”,二者并存的格局,是一种双重的错位。虽说错位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造成差距和错位的真正原因在…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状况 ,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又是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构筑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平台 ,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是和田县经济发展中发挥“重中之重”作用的基础。一、和田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过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2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偏大 ,二产比重过小 ,三产基本没有大的发展 ,而且各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一产内部 ,种植业比重偏大 ,二产以原料和初加工工业为主 ,对资源利…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经济中有一个“南北问题”,在国内有一个“东西问题”;在我们江苏也有一个“南北问题”,即苏南和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历史、地理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苏南。1994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工农业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48.52%和40.5%;而土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52%和44%的苏北徐、淮、连、盐四市,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只占全省的18.07%,国内生产总值只占21.98%。可见,苏南、苏北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有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宣晓春 《新长征》2006,(8):24-25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1、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我国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约为12.6%,二者之和约占GDP的55%。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约为15%,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  相似文献   

12.
新华 《党建文汇》2006,(2):22-22
科技投入能否大幅增长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我国目前科技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关键是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发展需要;同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成倍的提高。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新疆经济发展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使新疆经济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199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新疆比上年增长IO.2%,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199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新疆比上年增长9.5%,低于全国近《个百分点。1994年第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1,4/,新疆平均增长8%·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全国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为19.7%,新疆只增长3.5…  相似文献   

14.
罗琼 《党课》2014,(5):86-88
通过普查“摸家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得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就在于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结合贵州省情,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尽快缩小贵州较为突出的城乡差距。贵州78%的人口生活在农村,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40元,为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859.60元的34.5%;而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73元,仅为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1.91元的25.9%。悬殊过大的城乡差距,不利…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6,(2):49-49
李斌在1月9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了“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挑战;科技投入能否大幅增长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2004年为1.23%,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我国目前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发展需要;同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张学勇 《共产党人》2004,(12):18-19
2001年,盐池县GDP为123597万元,人均GDP为8094元,排在全区前列,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7%:72.7%:14.6%,工业总产值为87488万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70.5%,两项指标都排在全区各县中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私营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自主性,其资产自有,经营自主,管理自主,没有国有和集体企业所贯有的主管部门、因此,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私营企业,有利于尽快建立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币场经济。1996年少数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达到36.5%,比199年厂升117.4个R分点;但从横向比较来看,生产比全省低3.7个百分点,比全国低347个百分点,且差距仍然在不断地扩大。私营企业作为代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的组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私营经济发展很快,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目前在中国经济GDP构成中,“国有经济、混合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比重各占三分之一”。到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43万家,安置就业人数3409万人,注册资金24756亿元。由于发展很不平衡,也拉开了区域经济实力的差距;凡是私营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经济实力都比较强,反之亦然。以浙江省为例,1983年浙江省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0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从实际出发,重点发展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促进了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2002年创造了7796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7.5%,居全国第4位,比上年增长12.5%,增长率为全国最高。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一样,江苏的苏南(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苏北(指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地区亦存在着显著差距并呈拉大趋势。加强对苏南苏北共同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苏南苏北的发展差距1、经济总量及其发展速度差距。1995年,苏南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7亿元,苏北国内生产总值为1154.84亿元,分别比1984年递增25.3%和18.7%,苏南与苏北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