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舆论监督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明确新闻监督也是服务,这在我们日常的新闻实践中实在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报纸纷纷开出了“投诉台”、“新闻110”、“百姓热线”、“曝光台”等热线电话和接待处,开设了相对应的栏目以实施舆论监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为批评而监督或为监督而监督的现象。社会主义新闻的“两为”方针决定了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在履行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化解矛盾、改进工作,因此舆论监督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又使它落实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呢?笔者认为应领会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确立监督即引导,而引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监督即引导批评也罢,揭露也罢,常规监督  相似文献   

2.
新论摘编     
批评要经批准等于不能批评全国政协常委、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针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呼吁取消“只有经批评单位同意才能刊登批评报道”的做法,改变舆论监督报道方式。他说,如果只有得到批评单位同意才能公开批评报道,就等于不批评。他说,媒体在报道时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也就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媒体搞好批评报道。厉有为特别强调了舆论监督对打击司法腐败的作用。他说,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司法腐败的问题,媒体对此进行监督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果规定只有得到批评单位的批准才能公开批评,就等于为司法腐败开了方便之门,为司法机关抵制媒体监督有了‘合法’的借口,这对人民的事业不利,对反腐倡廉不利。”厉有为还指出,对领导干部允许媒体监督。  相似文献   

3.
叶敏 《求实》2006,(Z3):4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也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施政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的报道和批评。开展舆论监督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对违法违纪行为、腐败现象和各种歪风邪气,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和剖析。有一些职务犯罪发生后,迟迟得不到严肃处理,又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才得到解决。可以说,打击职务犯罪成效显著,舆论监督功不可没。舆论监督不仅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也成为弘扬社会正气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求贤》2011,(2)
“舆论监督”好理解.是指用公众的言论来监督社会成员的行为。舆论的监督作用通常要通过新闻传媒这一载体来实现。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威力,一些人对它又恨又怕.所以.它反过来又成了监督的对象。对舆论的“监督”.集中体现在对某载体之一——新闻传媒的“监督”,尤其是对批评报道和言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办报纸,写报道,当记者,最难的事莫过于开展舆论监督,批评报道被误认“抹黑”、“添乱”、“制造不安定”,是最易“惹祸”的报道形式。然而,舆论监督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办好报纸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舆论监督同样可以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媒体的风采和威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监督的社会效率减少的原因:一是舆论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党风、政风、民风的主要有力武器之一;二是新闻媒介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步履艰难。党和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的运行健康与否,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需要依法通过媒体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引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舆论主体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新闻传媒,表达和传播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和看法,对社会权利(包括权利组织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和监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民主气氛日渐浓厚、新闻舆论监督成效最好的时期。据统计,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开办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等节目60余个,31家省级党报都设有焦点类栏目。各地新闻传媒对社会不正之风、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负面报道”的概念,如今与日俱盛,并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报道”的说法。但凡揭露社会阴暗面、与舆论监督相关的批评报道都被人称为“负面报道”,甚至于只要某领导心里觉得不舒服的报道,就斥之为“负面报道”。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概念,恰恰给新闻实践带来诸多的问题,有些人借机报喜不报忧,逃避社会责任和舆论的监督。那些腐败官员为保护既得利益和掩盖龌龊行为,便假借“维护稳定”、“坚持正面宣传”和“控制负面报道”之名,打压批评报道。其实,任何报道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我们习惯说的“正面报道”。哪怕是宣传好的典型,任意拔高的后果可能也适得其反。而所谓“负面”的“天灾人祸”的报道处理得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正面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应该说当前是新闻舆论监督环境最好的时期。虽然我们对权力的行使有许多约束,如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党内监督等,但舆论监督与这些监督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已逐渐成为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公器。也许,为了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谈论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时候,一些论者都对媒体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提出了许多忠告和要求,以“加强新闻自律”,防止“监督权”的滥用。用意不可谓不善。但是如果我们客观如实地考察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就会发现目前在总体上舆论监督并非太过,而仍然是困难重重。应该说很多新闻单位对舆论监督的现实困难都深有体会:发表一篇批评  相似文献   

10.
时下,报人每每凑到一起,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都说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是‘好箭’,可真要‘射’出去,难啊。”“你翻翻有的报纸,简直成了张喜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怎样才能不难?俗话说,鉴古可以知今,看看史学写作中的一些往事,人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高度,加大了对基层工作的批评报道力度,促进了工作落实。与此同时,习惯了在新闻褒扬性报道下推进基层工作的部分基层干部对舆论监督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力。有的视新闻批评为“揭短”、“扬丑”,或一触即跳,强烈不满,或颈上点首,心中摇头,以致制造种种借口,压制和拒绝舆论监督。因此正确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的新闻舆论监督对做好基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树立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理念批评报道是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积极的、善意…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和发挥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有效地弥补干部制度设计和干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某些天然缺陷。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体制外的软监督,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领导干部要敢于主动承担失职的责任,学会利用新闻媒体坦诚地向群众道歉,切实履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利用新闻媒体通报、解释有关政策、情况或问题,满足大众的知情权,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上层领导既要乐于听取地方干部的正面汇报,又要善于深入到群众中间,尤其是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内部,听取他们最真实的声音,甚至是“刺耳”的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被称为新闻宣传的“三大件”,特别是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要职责,已成为党报增强战斗力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舆论监督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及时的、高效率的策划是关键。好的成功的新闻监督稿件,都是成功策划的产物。《秦皇岛日报》近年来多次成功的舆论监督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揭露性和扩散性的特点,所以要针对突发性事件报道、重大事件报道和日常报道分别进行研究,形成策划思想,这样对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和影响力十分必要。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要关注社会各界迫切需要了解详情的心理,策划要考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监督体系”的角度,还是从“新闻宣传”的角度看,舆论监督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还需加大力度。一、舆论监督的现状分析就目前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而言,我以为可以作这样一个概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确行使新闻监督权,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舆论监督报道,一直是上上下下对于媒体的期望,也是媒体的责任。但由于舆论监督必须要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其阻力十分巨大。在一些地方,封锁消息、拒绝监督、压制批评报道,甚至对伸张正义的新闻记者进行殴打报复等,这些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就连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有时也无法进行下去。面对这种环境,地市报记者所处的位置更显艰难,相比于一些中央省级媒体记者,他们进入一地监督,打招呼、说情的人还不太多。而地市报记者则无法超脱,有时人下去,说情的就来了,各种人物都可能出现。再者,中…  相似文献   

16.
最近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 ,热点、焦点类节目要确保“帮忙而不添乱”。一、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要严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确保“帮忙不添乱”。新闻评论类节目更要严格把握正确的导向 ,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请示。二、新闻舆论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惩恶扬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继续加强 ,但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与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时时处处注意把握好分寸。在报道方式上 ,多采取“反面文章正面做”的方针 ,既进行批评监督 ,又进行正面引导。三、加强和改进“内参”工作 ,增加通过“内参”形式进行批评监督的份量 ,“内参”可以通过有关的线索、资料片、文字稿等。其中有的可以根据情况适时由“内参”转为公开报道。筹办电视“内参”将不宜公开报道的电视录像及文字资料 ,由总编辑室根据内容及时报送有关领导或主管部门参考。四、所有批评性报道 ,都要做到事实准确 ,坚持用事实说话 ,结论和评论要适当留有余地。要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防止感情用事 ,不作人情报道 ,更不搞有偿报道。对从事这方面报道的记者既要坚决支持和保护 ,又要严格管理和要求。五、节目的采制和编排活动适当注意平衡。对于有争议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7.
深度批评报道,就是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掘出某些隐藏的违法事实、被歪曲了的真相、或一些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的报道。其实质是对批评对象依法实施舆论监督。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主要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当然也包括对一些非公权机关和人员的违法行为及违反公德行为进行监督。按照报道内容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揭露式:揭发违法乱纪行为和破坏和谐的丑事。主要对象是公权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重要人物或单位等。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发生特大矿难事故,当地政府隐瞒不报。6月2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惨…  相似文献   

18.
市地党报开展经常性的舆论监督报道,既是新闻规律对党报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报履行党和人民赋予其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市地党报并没有完全把舆论监督报道当成常态化报道内容,舆论监督报道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和匡正功能。市地党报舆论监督报道这种尴尬局面形成的原因,既有舆论监督外在环境的制约,更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以及从政工作人员中的不正之风、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和评论,从而实行的一种社会监督活动。近年来,湘潭日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及时揭露和批评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某些公职人员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因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支持。回顾这几年的成败得失,我们感到,要搞好党报的舆论监督,除了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时宜。审时度势,选准适宜时机开展舆论监督,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从湘潭日报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因不切时宜而导致舆论监督失效的问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重要一环,被称作“第四种权力”,它已经成为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前我国舆论监督面临着监督组织不健全、监督法律缺失、监督力度不够以及公民参与舆论监督不够充分等困境,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健全舆论监督组织结构、完善舆论监督法制、多种监督方式有机结合,实施责任追究以及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