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祥 《唯实》2000,(9):23-26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经济问题是从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其特征是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的经济行为,在近代,西方出现了经济独立化和道德中立化的分离倾向;而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呼声日益迭起,  相似文献   

2.
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广泛存在于艺术、美、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诸多领域。它以否定、超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术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几十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成了一个时髦的用语;后现代用的一些词汇,如“话语”、“文”、“叙事”、“解构”、“颠覆”等,成了好些人的口头禅。“人人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与原因价值问题在中国早已提出,但作为一种哲学的价值论研究,却只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中国正式兴起,并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其兴起的背景在于:它是适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需要。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内在要求人们去关注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自近代以来,西方德性伦理为规则伦理所取代,义务论和功利论成为伦理学的主流。20世纪50、6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这种形势发生转变。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他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代西方和中国的思想家都认为经济行为需要道德的规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的深入。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问题更加突出,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我国经济伦理的研究,应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着眼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积极开展对那些涉及全局和重大经济现实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胡冰 《求实》2006,(Z1):41-42
行政伦理是从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为和公务员个人行为三个层面探讨行政理念、行政行为和行政结果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关于行政伦理的各种论断很多,但是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西方社会对行政伦理的专门性研究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种行政伦理的理论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行政伦理问题更是成为伦理家和实践者探索的热点。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其中包含的行政伦理的观念对我国创建服务型政府有诸多启示。一、西方新公共管理的行政伦理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  相似文献   

7.
杨安翔 《唯实》2006,(12):43-45
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语言正是沟通不同群体间的桥梁。伦理学运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来引导和提倡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语言文明也是道德规范中的伦理问题,以语言学和伦理学的双重视角,研究语言运用中的道德伦理,应是和谐社会理论下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主席今年8月在会见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把握"科学伦理"?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析。"科学伦理"的要旨包括科学伦理学的基点、科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科学伦理学的理论核心、科学伦理学的目的与归缩等四个方面。(一)科学伦理学的基点:科学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幸福与自由概念内在生成的逻辑研究,厘清幸福与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的层次性差异,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理解其作为道德知识与理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当下感性的道德言说与诗意的道德遐想提供理性的知识分析。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当多种遮蔽式的知识传统相遇,会通与融合的机缘只有重返生活世界的源头,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必须回归一种无本体的伦理学视阈。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伦理学会、河北省伦理学会举办、河北师大承办的第十次全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伦理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2000年10月23日~26日在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1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0多篇。会议的主题是:世纪之交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国伦理学研究20年回眸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但把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它的真正发展则在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6…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已成为学界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学和伦理学各自的发展,传统发展观就是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产生的后果。阿马蒂亚.森从伦理的理论层面探讨经济学问题,他改变狭隘发展的旧范式,认为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的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是扩大人们享受的真实自由的一种过程。他的发展观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6,(6):53-53
马涛在4月20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个核心前提假定: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利己主义者,“经济人”是人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把“人的本性是自利的”这一论断作为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但在西方,“经济人假设”是被严格限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内的。而在西方经济学传人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将这一理论“假设”滥用的现象。一些人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假设出发,公开宣传“人为财死”的“经济人”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的驱动下,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推崇私利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其实,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就已意识到了“经济人假设”将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把注意力转向了经济学研究中应如何去建设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道德伦理问题。针对中国社会存在着的“经济人”概念被滥用的现象,布坎南就警告说:“在转型期社会里(例如眼下的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3.
周世竹 《求实》2004,(8):43-45
协调经济合理性与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它暗示着现代人类经济生活与道德生活之间的内在博弈 ,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深刻悖论。本文将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利己动机作为既定的前提 ,分析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利己动机”与道德人“成德基础”的现实 ,探讨经济主体利己动机的道德正当性限度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危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末,大洋彼岸的阿根廷爆发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经济危机使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雪上加霜”,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使经济危机变得更为严重。在这三种危机中,经济危机是主体,其本质是债务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阿根廷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固有的缺陷与80年代初不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使阿根廷在1982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80年代,阿根廷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负1.5%,而通货膨胀率则居高不下,有时达到20…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凯麟教授的专著《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以其全新的理论框架、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充满新意的研究。在伦理学的研究上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理论创新与服务现实相统一。   一、全新的理论框架。该书谋篇布局独到、新颖。全书共分四大编, 14章。第一编为构建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应有视域,第二编为构建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基本条件,第三编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伦理体系构建的价值选择,第四编为新的伦理体…  相似文献   

16.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评介当代西方经济学是指进入20世纪以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说。具体来说,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或学者对经济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主张的概括和总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探讨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力图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作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它必须为改善和拯救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因而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是一个价值选择和道德协调的统一,其中应该体现一定的伦理性规定,重视经济活动中的伦理性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巨大动力。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伦理性要求,同时也立足中国实际对经济学的研究注入了伦理道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兵 《唯实》2010,(8):83-87
管理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产生的新兴学科。管理伦理学研究在中国出现相对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真正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如此,国内管理伦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伦理基础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鄙视逐利,过分崇尚奉献。改革开放以来,功利型的经济伦理逐步取代了奉献型的经济伦理。这种经济伦理,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阶段来看,是一种革命和进步,但从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视角来看,其对竞争秩序的破坏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冲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把效率放在优先的地位,意味着优先发展生产力;所谓公平不是收入或者财产的均等,而是指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参与竞争。他在另一学术论文中又深刻指出:效…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后的西方经济思想。现在,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了。西方经济学中流派各异、观点对立的各种经济思潮层出不穷。但是,这种种经济思潮都与凯恩斯主义有着密切联系——或者是凯恩斯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或者是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反对凯恩斯主义。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思潮,仍要从凯恩斯主义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