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其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同时,肯定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这个“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对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秘密的理解.改变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将会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也会改变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2.
自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提出“能动的方面”这一概念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理解为主观能动性,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并以后者取代对前者的理解.随着对马克思原著的深入研究,现在终于有人认识到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并指出对“能动的方面”的理解,关系到对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理解;正确理解“能动的方面”,将会改变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传统理解.笔者对这些看法表示热烈赞同,同时,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在反对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等同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深入地区别“能动的方面”与能动性.能动性应理解为能动的性质,性是性质之意.性质是什么?是弥漫于事物全体,浸透于全体,与全体不可分割而共存亡的规定,是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能动性区别的是有能动性与无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建构的起点,蕴含着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合理地介入实践范畴,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展开了彻底性批判,既有力驳斥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的致命缺陷,又猛烈抨击了唯心主义抽象能动的根本缺陷。马克思经由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双重清算,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内在体系的彻底解构,从旧营垒的困境中跳脱而出;而且以实践观为锁钥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路径,通达出一种导向科学观念本身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要理解和融入当代人类精神生活,就必须超出传统旧唯物主义,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所提供的是对当代人类精神的切实的理解和关怀。首先,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高度重视入及其实践活动,并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人自身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哲学方法。其次,通过高扬科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实际上赋予了当代人类精神世界一种内在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具有独立而清醒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第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关于历史进步的根本信念,这一信念蕴涵了当代人类生存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辩证的、理性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讲的是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往我们对这一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孤立的和表面的层面上。孤立的理解是指没有把这一条和第一条联系起来,表面的理解是指没有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展示了什么样的唯物主义。本文认为必须把第三条和第一条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深入认识这一问题展示了什么样的唯物主义。这个提纲第一条阐述的是必须正确发展能动方面的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一文里已有论证。本文论证的是,马克思在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一个特点是以批评旧唯物论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马克思一共批评了两种唯物论。一是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论,其中也包括费尔巴哈在内,一是单独批评费尔巴哈而没有论及其他唯物论。这一条在结构上就分为上述的两部分,但在思想内容上这两部分又是完整统一的。 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仔细研究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它是以“结果竟是这样”分为因果两段的。许多持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的论者重视的仅仅是这一部分的前一段,而忽视后一段。这样显然是不能完整理解马  相似文献   

7.
吴仁平 《求实》2007,4(10):25-28
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因而把旧唯物主义界定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为了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点,马克思建立的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则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据此,把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结果。恩格斯的这种理解鲜明地体现在我国哲学界长期独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致使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就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出版的有些哲学教科书,讲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是提为“能动的反映论”。我觉得这不够完整和全面。能动性和革命性虽然有联系和共同点,但能动性并不能全部包括革命性。因此,还是应该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首先,革命性是马克思主叉认识论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把人的知识和人的实践看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1986,(4)
1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什么根本区别?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承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但在对反映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10.
在前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三个不同时期,马克思关于哲学的自我理解呈现不同的内容。审视这些不同内容,在当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者认为 ,马克思是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返回到费尔巴哈的以抽象的自然为基础的唯物主义 ,把一般唯物主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将这一思想路线向前推进 ,把它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 ,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的教科书也正是持这样的观点去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史的。因此厘清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区别二者的唯物主义学说 ,明确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学说的特征所在 ,对于如何“回到马克思”和“让马克思走进现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实践性”、“历史性”确…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人文:民族精神重建之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无非是民族精神的发展。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简单地推演为精神的运动,这使得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陷入了巨大的理论困境。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实践史。但是,凸出历史发展的实践意义,并不等于否定精神的价值。完全漠视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不仅会落入旧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感性直观的误解,而且也歪曲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也正如马克思所发现的,社会生活虽然是实践的,但实践主体的历史活动并非是一种丧失了“普…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人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人及其活动的创造性本质中。马克思根据对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作出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①的论断。人的物质生产是包含着知识生产的劳动,人的精神生产是直接的知识生产的劳动,劳动、实践的创造决定了认识、知识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知识是人的积极创造性的活动。精神、思维、知识作为自然界长期进化的“最高的精华”,不是自然、自发的过程产物,而是人在处理与世界的多重关系中,由人的能动活动创造出来的。通过人脑的创造性思维,在反映世界的同…  相似文献   

14.
石兵营  王聚芹 《求实》2006,1(Z4):122-123
"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成就的如此赞誉,以至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获得更多营养,而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只不过是份量极轻的"补充".这种思维模式使我们长期认为马克思哲学无非是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营垒的对阵中,对原先的旧唯物主义的"接着讲",很难理解马克思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它的实质。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在内。其主要的缺点是:把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形式或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不是主观地去理解的。”又说:“直观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解者和传播者。有理解和传播,就意味着存在理解上的相同和差异。恩格斯和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以下三点差异:一是对思想发展进程的自我认识不同,在何时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何时创立新唯物主义上有不同认识;二是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看法不同,存在形而上学性和直观性的差异;三是对新唯物主义理论实质的理解不同,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刘志洪 《唯实》2010,(5):41-45
费尔巴哈哲学和唯物主义的本质不是自然唯物主义,而是感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个主要思想是结合理性、思维和感性、直观;费尔巴哈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感性唯物主义的理解。对费尔巴哈哲学和唯物主义本质的自然唯物主义理解的主要论证不能成立,费尔巴哈本人就驳斥了对其哲学和唯物主义的自然唯物主义理解。  相似文献   

19.
王金福 《探索》2004,2(2):130-133
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理解解释。可以区分为“实践中介基础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物质基础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把实践理解为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的唯物主义 ,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马克思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哲学思维的这种实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的思维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是这一思维的最终理论成果,是这一思维的理论化、系统化,是这一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的实践性,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实践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没有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