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系列文本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论述表明,不断革命理论直接源于其对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革命事件的思考,他提出,要在资产阶级革命与政治解放的基础上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恩格斯晚年也一直在坚持着这些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革命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福岩 《学习论坛》2008,24(7):24-27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那个革命的年代里,实践的任务首先是革命的实践、人类解放的实践.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论著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一项重要内涵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形成,是与法国大革命的一般学说相连的,是与法国大革命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张静 《理论文萃》2007,(3):58-63
当一个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时,必然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和理由。一场重大社会变革或革命的永恒价值不仅在于它取得了如何辉煌的成就,更重要的在于思想家对其进行客观地、冷静地、思辨地总结、批判和反思,从而留下传世之作以及睿智的思想观点。法国著名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于1856年发表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以1789年前后法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为背景,  相似文献   

4.
从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5月,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已经形成。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阵线的变化,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 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由高峰坠入低谷。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都面临着“中国向哪里去”的抉择。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就是小资产阶级在大变动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答卷。邓演达提出平民革命理论,首先是基于他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他认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既不是单一的封建社会,也不是纯正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指出大革命的主要成就在于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文化。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在政治上废除了君主制,在文化上提出了"国家遗产"和"劳动者享有文化"、"文化应该发挥公民教育作用"等理念。这些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法国人和法国的文化政策,也是"文化民主化"的基础。法国的文化民主化经验对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反对的是“左”,而不是左 作为政治语汇,左、右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候产生的。当时的国民议会,革命派坐在左边,保皇派坐在右边,自此以后,政治上、思想上追求进步、要求革命的,一般称之为左派、左翼;反对革命、主张保守现状甚至倒退的,一般称之为右派、右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3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论战内部的脉络及其历史方位,尤其注重论战对于中国革命而言所包含的思想和政治动能。为此,首先分析论战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继而探讨论战中农民问题何以被确定为革命的核心问题,进而阐述由生产关系论所引出的土地革命展开的可能性,最后分析部分论者如何从“不平衡发展规律”入手确定了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总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对中国革命的目标、内容、方式、前途等作出了系统的学理论证,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政治经济学脉络。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和缔造者。他的一生参与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决策,领导和主持了军事、政治、政权建设、经济、组织、外交等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1930年前后,中国革命正处在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复兴之时,他作为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站在中国革命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探索革命的前途和道路,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推动革命走向复兴,挽救党于危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在革命形势急剧转变的情况下,对中国革命战略方针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磊 《四川党史》2003,(2):19-23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家学说,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一样,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独具的历史特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本文试着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一历史考察。一、大革命失败后党对建立革命政权的初步探索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中途夭折,原本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先后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上海大学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也有着大力的支持,一批上大师生南下广州,参与校务管理,担任政治教官,或者入学深造。北伐后,叶挺独立团率先克复武昌,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在北伐军政治部政治训练班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在全国招生、校务管理、政治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上海大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缩影。经过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淬炼的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1.
1871年,法国大革命似一声惊雷,震惊了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尽管巴黎公社只存在了103天,但她的影响十分深远。此时,愚昧落后、闭关锁国的满清政府对这样一个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无所知。不过,当时出使法国的一支清  相似文献   

12.
正90年前,在湘南这块革命热土上,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组织发动了湘南起义。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而进行的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共的"五四"论述对意识形态建构的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样态,这完全取决于中国革命政治格局的变化。经过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磨砺,中共意识形态建构已在政治层面获得了初步结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共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转向文化建构就成为一种要求,而"五四"论述切合了这种要求。与中共革命历程几乎同步,中共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延安时期,中共"五四"论述对意识形态建构的作用,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国共产党在更加广阔的大革命舞台上开展革命斗争。面对迅猛发展和复杂多变的革命形势,如何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并巩固发展自己,如何不断扩大政治影响、发挥政治领导作用,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为此,党进行了不懈奋斗和积极探索,积累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开展政治斗争、推动革命发展的宝贵经验。大革命后期发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党的政治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留下了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5.
“六大”是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次会议解决了党内的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中国革命的性质,当前的政治形势和斗争策略等等。那时,党内理论水平还不高,比如什么叫革命的性质,革命性质以什么来决定?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又批判了黑格尔政治哲学,其政治思想是以对黑格尔近代社会政治理论进行批判并实现全新转折为起点的。在对市民社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认识到: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政治革命、政治解放是有限的,必须进行不停顿的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而无产阶级正是完成人类解放任务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7.
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以推翻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将这场大革命推向最高潮.这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革命势力"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打败了北洋军阀政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斗争"①.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5):35-36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尚在幼年时期,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的认识与把握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读书     
《北京支部生活》2013,(2):69-69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托克维尔 :出版:商务印书馆 该书是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研究著述,原著出版于1856年。该书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变得残酷的原因,并首次探讨了法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通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