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国际政治研究与教学中,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为指导,研究和认识世界,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化对战争与和平理论、国家主权理论、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利益内涵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的认识,对中国和平发展所处的世界格局与安全环境有更科学的把握.本文着重对几个理论认识问题进行探讨,如全球化问题、世界多极化问题、中国外交的政策与理念问题等,并研究该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对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主权问题,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作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政治新格局。因此,清醒认识当代国际政治格局走向,正确应对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形势,是争取持久世界和平的前提,是贯彻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形成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主动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春红 《世纪桥》2009,(5):44-45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焦点。分析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剖析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相互联系,是不断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不断提升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上的两大主题,中国和平崛起主要提倡导和平、民主、发展,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世界和平共处,"和平崛起"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给国际政治关系带来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婚姻之于普通人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对于政客来说,围城外还有公众的目光包围着。  相似文献   

6.
许晓春 《新视野》2003,3(5):78-80
中国多极化外交战略是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其根本目标是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使中国逐步地融入国际体系并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为多极化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应抓住机遇,在参与国际机制、处理大国关系、建立稳定的周边关系方面有所作为。虽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但其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7.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突出,“一超多强”正在向“多强一超”转变,国际力量正加速由西方向非西方转移,由欧关向亚洲转移,非极力量也明显提升;国际体系重构进程加快,不仅层次发生变化,其中的行为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庞杂,而且运行载体、机制和力量组合等均已发生深刻变化;高政治冲突与低政治冲突交织,一些“低政治”议题有“高政治”化趋向;中国和平发展的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其主要内容为:发达国家在今后3年内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100亿美元资金支持,不迟于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范畴。国际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与国家、社会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当代国际社会的本质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统一性和整合力,而非无政府主义状态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要认清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客体地位并承担相应责任。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核心,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处理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的新军事变革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其对绝大多数国家的实力、地位均构成了较大影响,使各国外交决策的指导思想、外部环境、信息构成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推动了主要大国的军事安全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龙立军 《求实》2008,(5):61-63
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从正向作用来看,其将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体表现为:它有利于国家层面政治生活基本格局的优化和政府效能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层面公民社会的培育和社会和谐的形成,也有利于个人层面政治权利的实现和政治社会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琦  张慧  李珊珊 《前线》2022,(4):29-32
政治安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极强的军民两用技术,使用门槛低,防范管控难,容易被不法分子与敌对势力利用,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既要打好防范抵御智能化浪潮潜在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主动战,坚决守住国家政治安全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际政治关系理论三大派别之间争论的焦点是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问题。分析与研究各派别的观点,对我们认清国际形势,发展本国国际政治关系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稳定是每一个政治体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政治稳定问题。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的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标志的政治秩序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才能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才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反之,如果忽视和削弱了党的领导,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权力腐败、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冲突等,就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然而,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前提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叶怀义  齐勇  周则旺 《唯实》2003,(4):84-8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不仅作为生产力的手段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还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在政治思想斗争、法律建设、军事斗争和国家间的对抗中发挥着作用 ,实现着其特有的政治功能。一、科学技术对国家政治的影响1 .科学技术为政治斗争提供思想武器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世界观的支配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活动。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 ,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往往制造种种荒谬理论麻痹人民群众 ,为其现存的政治制度辩护。要揭穿其荒谬性 ,科学知识就是最好的武器。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它不畏权…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过去学界对邓小平等新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理论没有充分关注,时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系统观点论述和整理也不全面,本文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概括为国家利益论、国际环境与综合国力竞争论、世界主题论、国际格局论、建立国际新秩序论、国家间关系和反对霸权主义论几个方面,并分别进行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千百年来的廉政建设实践中,国际社会逐步形成了分权制衡、公民社会、法治、透明政府、道德教化、“零容忍”等反腐败理念,对西方国家廉政建设乃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应合理借鉴域外廉政建设的经验,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陈荣 《求实》2005,3(9):14-16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深入到国际问题的方方面面。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有其深刻的政治哲学内涵,展示其政治哲学思想,为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关于国际战略的思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国的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现象。当一国发展成为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大国并实行广泛的对外开放政策时,该国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必然会产生双向互动增强的趋势。这种互动的方式与程度既取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执政水平、对外政策与开放程度,也取决于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其具体性质既可能是良性互动也有可能是恶性互动。中国推进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必须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注意协调好国家"个体"利益和国际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趋势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网络化趋势下,网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网络的开放性对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形成强大的冲击,改变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共时结构;网络的虚拟性和差异性加剧了人们的政治信仰危机,导致国家意识和政治观念淡化;网络的发展改变着中外政治文化的背景形势,突出了国际社会中制度文明与民主观念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