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终其一生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把建立"民主的政治"视为中国革命的"头等大事",提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必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实现新民主主义宪政;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了人民的大宪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了以人民民主主义为政治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后,他继续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他以"民主"和"社会主义"为原则,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领导党和人民建立起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始终把如何防止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蜕化变质、防止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脱离人民群众、滋生官僚主义作为他领导的民主实践所要力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国情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以权威主义为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民主之特色构成了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它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公民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是毛泽东一生矢志不移的宏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毛泽东的人民民主理念,正是围绕着如何争取人民的国家政权、如何建立人民的国家制度、如何实现人民的国家主体地位而展开的。毛泽东对建国后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其经验值得后人继承和借鉴,其教训同样需要铭记。 今年是党的80华诞。8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富强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举世公认的。但对于党80年来为人民民主所进行的孜孜探索和不懈奋斗的历史,尤其是对建国后毛泽东为建立健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4.
一、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通过履行职能。实现对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历史人民政协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产物。现代中国经历了通过建立并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把最大多数人纳入人民的范畴共同奋斗,并且在建国后使之享有人民民主、成为国家和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主建政",质言之,就是要建立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权制度。破除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庄严而艰巨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一些局部地区建立地方政权后,围绕着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如何掌握政权、组织政权、运用政权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毛泽东三下上杭才溪调查,总结才溪乡民主建政经验,就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破题"之作,为全苏区民主建政树立了光辉典范,起到了榜样和导向作用,它所蕴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实现民主的道路上百折不挠、踔厉奋发,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民主政治新形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合理性、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从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百年来争取民主、探索民主、发展民主和创新民主赓续演进的历史成果;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全民民主意识、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安排、参与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完成人类民主事业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艰苦探索,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并把这一制度确立为国家的政体,将其逐步发展成为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今天,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新回顾他为建立新型人民政权呕心沥血的实践活动,学习他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光辉思想,对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一大成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近70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之所以选择这条民主之路是由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任何发展,都要适于本国的国情;任何选择,都是源于既有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的发展奇迹,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秀华 《理论学刊》2007,2(2):26-29
在20世纪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通过精神价值革命和社会制度革命,建构了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毛泽东的文化思考和实践启示我们:文化转型,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其指向应有所侧重;无论何时都应牢记无私无畏、怀抱理想的革命传统;未能把群众路线纳入民主政治的轨道是毛泽东文化实践的严重缺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文化转型的灵魂,这个灵魂使中国人民追逐和创造先进文化获得了科学思维和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各阶层与各党派都在寻求不同的答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交出了不同的答卷,从中可以探究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艰难程度,为当今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镜鉴。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这一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进行努力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总结历史教训基础上,破解出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毛泽东等党的领导同志要求全体党员树立忧患意识,建立人民监督机制,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风貌,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探索和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力”,确保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政治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奋斗的政治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优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课题。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谋划,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发展新要求的实践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的路线构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 ,毛泽东的民主理论也受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状况 ,对毛泽东民主理论的形成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毛泽东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 ,汲取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 ,使得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的民主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中国化的结果 ,也是对传统政治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结果 ,这种现代转换主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立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民主奋斗90年的历史。中共在创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了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基本主张,开始了对民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抗战时期,中共在积极倡导民主政治、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政治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建构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在巩固国家政权的过程中,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五四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已经正式确立,为新中国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开辟了道路。尽管反右扩大化和文革使中共在民主道路的探索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与失误,但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民主执政使中国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评析翟昌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要实现的理想,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却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尤其在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更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反复实践和认识。毛泽东在中国即将跨入...  相似文献   

16.
韩玉芳 《新视野》2007,1(6):11-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民主发展道路的特点:中国的民主发展由共产党启动,经历了民主启蒙、民主革命以后在民主建设中向前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文化的影响,积极培育民主政治的文化;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技术的成熟;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不仅是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独立和富强而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历史,而且也是为人民民主孜孜探求和奋斗的历史。   一、开创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新路   1民主新路的提出   1945年 7月,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回答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到的中国式民主新路的集中概括和精确表达,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基本…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的两种构想及实践选择",对于坚持"三个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构想,经历了从"三民主义共和国"思想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的演变历程。"三民主义共和国"设想在中国建立一个英美式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过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经历了曲折和反复,也提出了若干具有开创性的思想。 第一,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1956年到1958年期间,毛泽东在讲话中先后三次提出中国国情的特点是“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璐 《世纪桥》2011,(1):83-85
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步履维艰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路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民主才应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应是实现人民民主,用人民民主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目标定位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