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重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战略,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和城乡平衡发展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2.
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制度现代化,集中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突出解决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亚细亚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东西方现代化道路迥异的历史起点。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亚细亚”,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为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而奠基,克服旧生产方式停滞孤立的特性;又要坚持“两个相结合”,充分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回归“亚细亚”,走出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是立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和环节,而不是让活生生的实际去适应过去的理论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我们要在此过程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孙业礼 《学习月刊》2012,(23):1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书斋里的理论.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积累的经验和共识。解决什么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解决沿着现代化道路实现人民的富裕和幸福问题。在当代中国看一个理论有什么贡献.主要就应该看它解决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哪些问题.或者为哪些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在于:一是他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史上困惑了几代人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证明,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多方面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从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和内在要求出发,依据当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条件,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是解决了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更新了社会主义观念。在政治上,他强调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并初步创立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从而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使中国现代化走出了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卢根源 《唯实》2003,(2):18-21
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是三种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的发展理论 ,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时代特征。现代化理论正确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社会内部的传统性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但却错误地把“西方化”看做现代化的唯一道路 ;依附理论看到了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不平等性 ,但并未能揭示改变这一状况的现实道路 ;世界体系论正确地将世界看成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体系 ,但又错误地试图否定落后国家改变原有体系结构的努力。反思发展理论的得失 ,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索并建构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学者沿着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相结合的思维路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目标模式与支撑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模式,必须选择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同时,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还需要资本、智力的全面投入和政策的全面支持,必须构建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系,主导产业集群化与三次产业融合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链体系,农业园区化设施化与水利化生态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田基础建设体系,产学研一体化与农科教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信息化智能化与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相结合的农业现代装备体系,高绿色安全性与高品质质量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化物流化与规范化有序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科学保护相结合的新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以及政府有力政策支持与有效法律保护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政策法律体系。不仅如此,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建立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尚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过程,其中,必然包涵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诸环节.  相似文献   

11.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不同时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理论。这些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容,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产党人面临的紧要课题。从逻辑理路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历史的接续探索,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更高的社会发展形态。从内容思路来看,要着力实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现代化体系。从未来进路来看,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坚实的政治保障、务实的行动纲领和崇高的精神指引,共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齐道新 《探索》2023,(2):1-13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断形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容,使其展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构成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在功能指向上呈现出目标话语、本质特征话语、原则要求话语和路径方法话语相配合的构成样态,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出理论性话语、实践性话语、制度性话语、价值性话语相协调的构成样态,在内在属性上呈现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相统一的构成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这些构成样态具有话语阐释功能、话语整合功能、话语导向功能、话语标识功能,全方位地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图景,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成样态的不断丰富与其功能的不断增强,既体现又推动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长时间以来,有些人一直持这样一种看法,就是认为毛泽东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而没有回答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思想只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不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持这种看法的人,不仅不了解或者不承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正确的思想、理论,而且不了解、不懂得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经过百余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成功走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强国的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及其现代化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科学地理解治理及其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治理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早期的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非西方国家的发展问题研究明显不够深入。中国为摸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理论及道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艰苦奋斗,走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明显不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了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后发式现代化”到“早发式现代化”的转变,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得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道路中蕴藏的丰富经验,从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工业化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再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四个现代化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最卓越的理论贡献之一。同时,他在政治民主化及思想文化现代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看,它深化了"三个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是新一代中央集体领导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从实践层面看,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建设、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体系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而经济现代化理论则是这个体系的核心。邓小平所论及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多重的,自成体系。关于经济现代化的目标问题,邓小平有过明确的表述。1987年,邓小平在《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是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