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雪枫夫妇的补钉被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彭雪枫一向生活俭朴。他的爱人林颖虽然出身在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但在彭雪枫的影响下,也长期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1941年,已经34岁的彭雪枫与林颖结婚。当时,彭雪枫唯一的一床被子还是几年前别人送给他的,已...  相似文献   

2.
﹃,.....洲-一特一推服.目.............翻四44年淮北群众悼念彭雪枫。1944年,林颖送彭雪枫西征。彭雪枫(右1)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时留影1937年留影,时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 彭雪枫、吴芝圃、张震等率第四师5个团执行西进任务。图为彭雪枫师长在半城召开的西进香师大会上讲话。1940年,立于涡阳的彭公雪枫德政碑。一世忠贞 英名永在——纪念彭雪枫殉国50周年  相似文献   

3.
彭雪枫,河南镇平县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他率领部队转战豫南、豫东、苏北等地,屡败敌寇,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彭雪枫还得到一份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结识了妻子林颖。  相似文献   

4.
在半城近邻大王庄的两间房子里,彭雪枫坐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地背诵着《孙子兵法》十三篇。林颖从里间屋内出来,笑着问道:“雪枫,你曾写信告诉我,上海做秘密工作的同志寄来一批新书,我想看看。”彭雪枫打开书箱。真是琳琅满目。里面有《鲁迅选集》,巴金的《家》、《春》、《秋》、《雾》,茅盾的《子夜》、《大地》,还有郁达夫的《论语与做人》等。他边看边说:“看到新书,我真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感!”林颖心里清楚,雪枫在戎马倥偬之际,也总是手不释卷,做到“上马杀敌,下马革傲”。就是行军作战.都有两队马驮着他…  相似文献   

5.
朱晖 《党史纵览》2007,(9):32-35
彭雪枫是我党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抗战时期,他率领部队转战豫南、豫东、苏北等地,屡屡重创日军,立下了卓越功勋.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彭雪枫还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结识了妻子林颖.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前往金湖的考察学习。归淮时,我们参观了位于洪泽县岔河镇的淮宝县政府旧址。在参观淮宝县政府旧址时,我们看到了一处小瓦房的门口小木牌上有3个字:妇女部。房东、88岁高龄的袁中宝介绍说,当年,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的爱人林颖任中共淮宝县委妇女部部长,她就住在这儿办公;林颖的儿子、彭雪枫将军  相似文献   

7.
胡昌方 《世纪风采》2013,(11):46-47
抗日烈士陵园里葬有“日本阵亡将兵之墓” 1942年12月10日,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境内)进行了一场喋血战斗。遵照彭雪枫师长的命令,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在团长罗应怀的指挥下,歼灭了日本侵略军平林师团280余人,我军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  相似文献   

8.
彭雪枫是我军历史上一位著名将领,牺牲前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他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44年壮烈牺牲,20载如一日,“对党忠贞,为民赴汤”。他身经百战,像彭德怀那样英勇顽强;他文才横溢,满腹经纶,又与陈毅军长齐名,素有“儒将”的美称。他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上,不仅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而且也记载着他与林额同志的忠贞爱情。1984年初春的一天,我怀着由衷的敬意,采访了刚由匈牙利回国度假的林颖同志。她听说我正在写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编注《彭雪枫…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好榜样”,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对彭雪枫短暂而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彭雪枫拒绝为自己树立德政碑的感人事迹,至今仍然传诵在他战斗过的地方。1938年春,彭雪枫率部在豫、皖、苏3省边界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多次进攻和日伪军的夹击,把这里的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但是,彭雪枫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帮助人民群众重建家园,安定生活,彭雪枫下令:部队宁愿忍饥受饿,不得多征收民粮;宁愿卖掉军马,决不向群众派捐派款。人民群众为了不忘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思德,要为彭雪枫树立功德碑以示永久的怀念。当彭…  相似文献   

10.
张治宇 《党史纵横》2007,(11):10-13
彭雪枫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德才兼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智勇双全,善于创造奇迹。红军时期,他月下追"叛军",单枪匹马地带回被师长裹胁叛逃的部队,被誉为"赵子龙式的虎胆英  相似文献   

11.
彭雪枫(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省镇平县人。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大队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司令员、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北方联络局局长等职。1938年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司令兼政委、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等职。1944年9月11日,在指挥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殉国.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12.
一代抗日名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而李哑巴用生命保护彭雪枫遗骨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岁月匆匆,抹不掉历史老人的记忆;往事悠悠,掩不去时光老人的见证。今天,我们深切怀念当年彭师长的马夫——这位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李哑巴。"李哑巴"是当年淮北军民对他的称呼。因为他一生有姓无名,"李哑巴"就成了他的名字。李哑巴,祖籍河南。1915年出生  相似文献   

13.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许多话题都已成为古老的故事,不变的是人世间的情与爱。读《彭雪枫家书》就有这种感觉。 彭雪枫与林颖,这对在淮北抗日烽火中相识、相恋的恩爱夫妻,只度过了长相思,短相聚的短短3年,却用忠诚、理解、互敬、互助对爱情的涵义作了最好的注解。今天读来,仍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4.
彭雪枫读书     
要革命就要读书,这是共产党员彭雪枫的人生追求。以未受系统教育而为憾事彭雪枫常以“未曾受过系统的教育”而深感遗憾,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以顽强的精神持续读书致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彭雪枫幼时家境贫寒,想要读点书难处很多。他先是从祖父读四书五经,后又为富家子弟做伴读。直到1922年,15岁的彭雪枫才由在西北军第一师任秘书的族叔彭禹廷帮助,来到北京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学习,学费由彭禹廷负担。彭禹廷的资助给彭雪枫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但不久麻烦就来了,那位从未见过面的族婶不愿承担彭雪枫的学费,彭雪枫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他欲…  相似文献   

15.
叶子 《党史纵览》2007,(9):24-31
彭雪枫在新四军任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担负一个独立战略区的领导工作期间,创办和建立了骑兵团、《拂晓报》和拂晓剧团,人们称之为彭雪枫师长的"三件宝".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的好师长、好领导——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诞辰100周年。1944年8月,为粉碎日军向豫湘桂地区的进攻,执行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向河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彭雪枫师长率部进军津浦路西,恢复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9月11日,在围歼河南夏邑县八里庄之敌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以身殉国,年仅37岁。彭雪枫师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党中央、毛主席称赞他"功垂祖国、泽被长淮",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陈毅在延安写的《哭彭八首》悼诗中称他"雄气  相似文献   

17.
张治宇  李向阳 《湘潮》2006,(6):55-56
彭家连是彭雪枫于1944年8月亲手培养起来的一支由彭家子弟组成的抗日武装,它的成长凝聚着彭雪枫的心血。1939年初,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永南书案店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当时,陈振纲等部盘踞在永北的薛湖、洪湖口、王河、北镇一带,鱼肉乡里。前、后彭沟涯村有800多户  相似文献   

18.
说起彭雪枫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很多资料这样记载: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智勇双全,率军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是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然而,人们对彭雪枫将军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卓越贡献则知道得不多。  相似文献   

19.
彭先觉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是华夏儿女的新生代。他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眼中,他是一名颇受器重的佼佼者、小字辈;在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眼中,他是一位备受敬重的师长、领路人;在同龄人当中,他是一位公认的冒尖者、学术领头人。彭先觉的成才之路是艰辛的,可以用“8分汗水,2分天智”来概括。当然,环境的熏陶、严格的训练、良好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使他如虎添翼,在同一道起跑线上,比别人步子迈得更大,但是人们不应忽略,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艰辛与汗水…  相似文献   

20.
革命者总是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在彭雪枫与林领的密月中,盘踞在苏北的苏鲁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奉蒋介石之令,与津浦路西汤恩伯、李仙洲部以及桂军李晶仙、李本一等部密切配合,企图从东西两路对我新四军二师、四师实行夹击。韩德勤先派他的保安六旅旅长兼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率部控制运河两岸,在穿城、王集、陈道口一线构筑碉堡,切断新四军二师、三师与四师的联系,准备大举进攻。这时,新四军军长陈毅电令彭雪枫师长率领两个团挺进陈道口,协助他指挥四师、三师、二师各一部攻打王光夏。彭雪枫接到电令,立即跨上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