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2,(16):36-37
1948年春,转战陕北整整一年的中共中央决定离开陕北,经晋绥奔赴晋察冀。行军路上,因五台山积雪难行,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被阻于山西省繁峙县伯强村。利用第二天休息的间隙,任弼时特意找来伯强村贫农团主席耿香民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2.
王燕萍 《党史文汇》2023,(12):19-24
<正>1948年4月上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员,进入忻州继续东进,途经代县县城、繁峙县伯强村、五台县台怀镇等晋东北地区,这一带是八路军挺进山西后最早开始活动并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区,是晋察冀边区的腹心区。毛泽东一行途经这里于4月12日离开山西省域,进入河北境内,继而从西柏坡走向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与转战陕北中的电讯工作罗青长1947年3月,党中央从延安撤出后成立了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组成的中央前委,肩负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重任。前委留在敌情严重、条件艰苦的陕北,在十倍...  相似文献   

4.
陈枫 《党建文汇》2010,(12):41-41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5.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沿途经过12个县37个村,历时一个多月,于1948年5月26日,来到中央工委驻地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值此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翻阅了大量老同志回忆录,走访了曾经跟随主席东渡黄河辗转来到西柏坡的中央警卫排战士马汉荣(1984年离休于石家庄市公安局),记录下了主席那段艰苦转战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6.
东渡黄河入晋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来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就要离开工作战斗了 13 年的陕北,毛泽东和大家一样依依不舍.河滩上、山坡上到处都是欢送的陕北群众,毛泽东向他们频频挥手.其时,人民解放战争已从解放区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  相似文献   

7.
1945年6月19日,在陕北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五人被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桩桩饮酒趣事,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8.
一、“再见了,陕北!” 1948年3月23日,陕北吴堡县川口村园则塔渡口。 中午时分,从川口村方向走来一支整齐的队伍,为首的三人骑着高大的战马并辔前行,这三人正是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主席身着褪色的灰布棉军装,他纵身下马,燃着一支烟,神  相似文献   

9.
<正>1947年3月,国民党动用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的指挥下,进攻陕甘宁边区。3月18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至30日,在枣林沟会议上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等向华北转移,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在陕北转战了371天之后,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  相似文献   

10.
刘秉荣 《世纪桥》2012,(22):34-34
妙语劝换装1937年秋,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大部分官兵对红军改名、戴上青天白日帽徽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大,换装成了部队领导头痛的一件事。120师在陕北的庄里镇举行了一次庄严的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朱德总司令、任弼时政委都到了。朱总司令主要讲了换装的必要性、抗日救国的道理。任弼时又讲了一会,也是重申换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栉风沐雨,转战于陕北的山山水水,“在世界上最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语)。毛泽东在回忆一生中他最辉煌最得意的解放战争时也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发现刘胡兰是个好典型1947年3月11日上午,在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刚刚撤离不久,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狂轰滥炸。13日,胡宗南以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进攻。人民解放军在历时7天的保卫战给敌人大量杀…  相似文献   

12.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称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进入河北省平山县,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对前委及工委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地位和作用,史书和史学界均有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对后委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述则较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1月,贺龙和任弼时率领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为了摆脱敌人的重兵"追剿",红二方面军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后,并未取道川陕北上,而是直下湘中,绕道长江天险。部队夜以继日的急行军,战士们都很疲惫。除夕那天,部队到达芷江的竹平铺。为了使部队得到短暂休息,贺龙和任弼时命令部队就地驻扎,欢度春节。除夕之夜,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当地群众纷纷送来猪肉、  相似文献   

14.
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根据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央政治局三月清涧会议决定:以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留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丁委到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西柏坡一带驻守,  相似文献   

15.
正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又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区人民解放军作战;由刘少奇、朱德等率一部分中央机关转移到太行,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中国成立前夜的1948年,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进步、光明的力量,与国民党为代表的独裁、落后、黑暗的力量,进入了大决战阶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结束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此时,我党集中全党智慧,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确定党的任务.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冯家沟村举行了扩大会议.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林伯渠、林彪、贺龙、关向应、罗荣桓、张文彬、张浩、肖劲光、凯丰、秦邦宪、周建屏、傅钟等2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通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春,邬吉成被选调至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保卫工作,后留延安从事中央的核心保卫工作。期间,他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站岗。在中央前委转战陕北期间,邬吉成的主要任务是随卫毛泽东。1948年春,邬吉成随中央前委转移西柏坡,后又随中央机关转至北京。  相似文献   

19.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20.
杨飞 《党史纵览》2011,(11):28-30
1945年6月19日.在陕北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五人被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后来成为党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五大书记”。如今.五大书记传奇的革命人生经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桩桩脍炙人口的饮酒趣事.很多人却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