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海涛 《人民公安》2013,(14):32-33
伤感的夏天,送走又一批学生,老师们也躲着哭。带队老师老杨的泪水肆意放纵,却是因为他成为警院历史上第一个没为毕业生送行却被毕业生送走的队长。沈阳,仲夏,有些闷热。老杨对天气没啥感觉,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一年四季中哪一季,却清楚地知道最不喜欢的是夏天。老杨敏感于仲夏空气中氤氲着的伤感——不仅仅属于毕业生的毕业季。十年前的夏  相似文献   

2.
卢秋玲 《公安教育》2012,(10):70-72
<正>一、引言浙江警察学院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以专业设大队的学生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新学管),该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了专业性,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明确了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基本了解专业的研究方向;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学生管理由学生管理机构唱"独脚戏"为学生管理机构和系部唱"双簧戏",专业系部的老师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在警务化管理和警务教学实践上做到有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州市的一所省一级中学为例,说明当前高三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来自于职业选择、学习心理(学习时间分配和记忆上的问题)、情绪调节和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等五个方面;尤其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绝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适合干什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职业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笔者认为,良好的心理状况可以帮助高三学生顺利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三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4.
赵娜 《青年探索》2003,(4):48-48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 (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钟才能再次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拔动腕上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年初,钦州市检察院在收回的21695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问卷中发现,51.7%的调查者对"您是否了解检察机关的工作"一项选择不了解,了解一些的占40.8%,而了解的仅有7.5%。钦州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谢振文说,单位组织去体检,一护士好奇地问:"检察院是检查什么的呀?"对公检法三大政法机关,老百姓都知道公安局、法院是干什么的,却不太清楚检察院是干什么的。为了消除群众对检察院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近几年来,钦州市检察机关努力建设"亲民检察、民生检察",进一  相似文献   

6.
别样芬芳     
方红 《江苏政协》2013,(6):55-56
<正>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亲手绣了一件"十字绣"送给老师,里面绣着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底下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开始老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了这个学生给她写的字条"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原来孩子们是希望成人  相似文献   

7.
教师做法:加强学生性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我智障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实际上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防止性伤害等多方面的内容。现行培智学校教育中还没有性健康教育的相关教材,本案教师和健康教育的老师一起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编教材、定计划,每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青春期身体发育情况,提高他们对性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润心细无声     
一次,在与几个同年级的教师攀谈时,语文教师说到这么一件事:我班的一个女生,在学了《白毛女》课文后,写作业时写到“喜儿要是嫁给黄世仁该多好啊,多享福呀。”听完后,在场的老师都觉得好笑。可我听了,却笑不出来,心里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我觉得,学生作业中的“笑话”,说明了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优越环境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凌辱的苦难知之太少太少了,不知道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什么是阶级斗争,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对于这类问题,我认为症结主要是,孩子们对整个剧情不了解,特别是对那种社会背景和时代背…  相似文献   

9.
幽默     
《中国减灾》2011,(20):32
海绵枕头一个悲剧作家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你能不能帮我做个海绵枕头?""干什么?""我每写完一个剧本,就躺在这海绵枕头上看一次,让流下来的眼泪滴到枕头上,看完后把眼泪挤出来,看眼泪的多少就知道剧本的效果好坏了。"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8)
正第一次见到陈明忠先生,就被他的"蹒跚"吸引。拖着被当年酷刑毁掉的膝盖,他走得吃力却坚定,身无所求、心无旁骛的坚定,这坚定从什么生命经验中来?得知要做回忆录,我就"自告奋勇"了。2011年6月至9月之间,我有时和吕正惠老师,有时和福裕大哥、博洲大哥一起,对陈先生还有他的太太冯守娥老师,做了19次访谈。吕老师  相似文献   

11.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说,汇佳就是"回家"的意思。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对不对,但是, 我知道,汇佳的孩子格外爱家。玻璃板上的世界什么是家?汇佳的孩子说,家的含义有很多。爸爸、妈妈和我生活的是家;幼儿园是老师、小朋友和我的家;地球是动物、植物和我们共同的家。老师说,在我们方庄幼儿园的大厅门口巨大的玻璃  相似文献   

13.
声音     
领导能力“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能当CEO。可是,为什么我能管理那些技术人才呢?尽管我不是学技术的,但我一直在技术公司做工作,我知道技术是什么,我了解一些东西,了解领导和管理力方面的东西,就是你必须知道你知道什么东西,你也必须知道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怎么给计算机编程,但是我确信计算机能够释放多大潜力。所以我  相似文献   

14.
踏上讲台至今已有5个年头,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里“,如何与学生相处”是一个一直令我在困惑中摸索的问题。记得刚刚工作的一天,我匆匆忙忙地往学校赶,却被在校门口值勤的学生拦住,楞是要记我的名字,我连忙找个上班的同事来证明我的教师身份,才得以放行。我走的时候,一个学生还不无怀疑地嘀咕:“哪有这么年轻的老师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暗自纳闷:为什么学生不把我当老师?回到家,我对着镜子仔仔细细地打量自己:大学时的装扮,年轻稚气的脸,加上小个头,的确和初中生没有什么区别。这可不行,我是老师,我要让人们一看就知道…  相似文献   

15.
张鸣跃 《传承》2008,(21):18-18
刘亚军,上中学时学习不咋样,只有一样很出奇:胆大。无论课内课外,只要他认准一件事,就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能干成。但平目他就像是个没睡醒的懒狮,叫不应提不起。政治课堂上,老师叫起打盹的他提问,他不会就反问:"你知道我将来干什么?你知道我一定能用上这门知识?你知道当我需要什么知识时就不能边干边学?"老师说:"我担心你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必须真实了解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为此,笔者就当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采用问卷法,分别对初二、初三和高二年段的共27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普遍呈现趋洋轻中的节日观念,节日文化意识、文化氛围日渐淡薄的现象比较严重。1.知道“洋节”的学生远多于知道传统节日的学生。在所调查的270人中,高达71.85%的人竟不知道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却有176名学生,…  相似文献   

17.
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实践。德育的知行统一,指教育者通过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在内心世界对德育有一定程度的自觉认知和接受,并在实践中能达到不断身体力行之目的。实现知行统一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使学生做到道德知行统一,是德育的根本目标。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德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学生的德育实践与德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能为却偏偏为之,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学生的"知行不一"。  相似文献   

18.
民主视点     
《公民导刊》2012,(5):45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民法院判决一起造成三死两伤的交通肇事案件。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的情况下,陕县法院却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90余万元"为由,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判决有期徒刑两年。(4月17日中广网)这样的处罚,旁人看了都觉得无地自容。有没有什么内幕,不知道,然而没有赔偿,硬是造出了赔偿,进而成了"从轻处罚"的依据,审判如此轻佻,不负责任,眼睛花判错?找理由已经降低到这种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们十几年来对大学生写作教学的实践,发现大学新生的议论文写作基本功相对落后于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尤其明显落后于记叙文的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文没有论点或论点不鲜明不集中;二是入题很慢,常常是议论题尚未展开,文章却草草结束了;三是缺乏议论文语言所应有的理论性、逻辑性;四是不知道怎样论证,大部分学生从理论上知道一篇议论文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但不知道什么是论证、论证在议论文中有什么作用;五是结论部分只是机械重复开头的论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知道怎样的结论才算是照应开头的论点同时又是比开…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我还是一个23岁的年轻人,那一年我大学毕业,成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在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健全人,毕业之后,他们将成为残疾人的老师.作为残疾人老师的老师,老实说,我当时一点也不知道残疾人对我将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