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发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以图腾崇拜、天神崇拜为重要内容,西周时期出现的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期,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自秦汉至清朝中叶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取得了灿烂的成果,同时呈现出制度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开眼看世界”成为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新旧文化发生激烈碰撞, 但中华文化转型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2.
文化兴衰关系民族存亡,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是摆在现今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受人文主义的影响而发生的起伏和中华文化目前面临的危机,以及中华文化复兴可能的路径,提出要复兴中华文化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人文主义范畴的思想为指导,同时也论述了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文化学院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华文化学院在复兴中华文化方面具有诸多先天优势,并呼吁让更多的中华文化相关课程走进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化学院服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要求更加严格、任务更加重要,复杂多变的形势给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既带来了挑战又蕴含着机遇。中华文化学院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优化工作策略路径,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建立形成服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有效手段、体制机制,不断为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外侨情的新变化、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需要海外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海外统一战线以及如何发展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这一论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工作要以中华文化为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最大公约数,以争取人心为本质要求,以大统战为格局架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引领,以归国留学人员为新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重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助推器,是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文化的世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问题便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建设,需要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探索能够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贡献度,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贡献智慧;转变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空间;提升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深化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吸收.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思想,凝聚了民族精神、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理想追求和创造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认真挖掘和提炼中华文化中的有益思想并加以弘扬,这对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课题。本文就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难、机遇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民主党派服务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履职,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科学把握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云南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动云南文化建设事业稳步发展,更有利于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传统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蕴蓄了鲜活的思想资源;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中华文化传统伦理的提升和超越。本文在对二者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传统伦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继承中华文化传统伦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这是毋庸置疑的基本史实;两岸中华文化花开两朵,这是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携手复兴中华文化,这是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两岸只有抱着互相欣赏的态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是互相贬低、彼此否定;只有拿出兄弟般的诚意携起手来、共谋复兴,而不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中华文化才会真正地复兴,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的总体文化,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能够从顶层连续不断地强有力地推进、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外来国家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大一统和合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当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了解并认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意涵是什么,在当代有何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等,这对发扬中华文化的新时代意涵,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协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内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贡献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融入世界多极化、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必然要求,成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造福全人类的重要选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参与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成为中华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新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讲清楚”的要求,这既是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今后传统文化研究的方向。我理解,讲清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外国人、向国际社会讲清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历史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促进改革开放和世界文明对话,推动世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绵延和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华文化落后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潮流。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亟待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由浅入深,中国共产党由此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华文化发展的新道路。进入新时代,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新疆各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既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又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孕育,其底色和本质都蕴含诸多中华文化的基因特质。本文以新疆历史文化中展现的中华文化基因特质为例,浅析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血肉联系,并综合地缘环境、政治体制、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归纳新疆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西安建设"中华文化标识地",走以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城市发展模式,对于破解文化发展难题、引领文化发展方向、驱动社会整体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西安具备多种多样的重要文化资源,这是其建设"中华文化标识地"的独特优势,但"中华文化标识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传承、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对外传播等方式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蕴涵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讨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17日,香港大学郑炜明教授和龚敏教授应邀在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举行《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地区传承状况》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两住教授对港澳台地区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复兴和国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与云南中华文化学院教师进行了互动,这对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好地开展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现将郑炜明教授和龚敏教授在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座谈的部分观点摘编,以供学界同仁品评,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华文化有新的认识,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