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任立湘 《奋斗》2001,(3):52-52
转移性支付,又称转移支出,英文表示用Transfer,原意为“转移”、“转账”后被应用于经济理论而成为西方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转移支付”若不加任何限制词,它是指货币收入主体之间非交易性的货币变换关系。在“转移支付”中,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所谓财政转移支付可以译为财政转移支出,原意是财政资金的转移,是广义转移支付中的政府转移支出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冰 《党的建设》2008,(6):40-40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的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党的宗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追求共同富裕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克服和缩小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确保义务教育在国家层面得以公平实现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为此,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配套性转移支付是一种重要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由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在实施这一政策当中存在着所谓的“钓鱼”与“反钓鱼”博弈的现象.这一现象给财政资源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对地方财政的自主性、地方公共服务有不良影响.应当逐渐使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关系达到平衡,将配套性转移支付逐渐向财力性转移支付转变,并加强对专项支付的监控,这是未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 ,中央对省、省对下都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其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规范财政补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董会敏 《世纪桥》2011,(9):50-51
为了完善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更科学合理地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行为,以逐步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所应发挥的政府间在财政方面的纵向和横向平衡,实现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均等化的作用,有必要对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理论出发,运用了对比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转移支付制度、调整现行转移支付结构、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监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熊波 《学习月刊》2009,(6):15-16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渐由事权、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集权型财政体制向事权、财权逐级划分的分权财政体制演化。由于没有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配合.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成为了一种导致地区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体制。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调整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格局,重塑政府间财政关系:同时.科学设计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地区间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曾芳芳 《探索》2012,(2):108-110
通过对重庆市"一圈两翼"财政自给能力差异及"两翼"经济欠发达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分析,探讨了重庆"两翼"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显示,重庆"两翼"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虽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其转移支付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重庆市"两翼"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根本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可用财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转移支付形式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探索》2003,(6):60-64
本文主要通过对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实证分析,探讨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各地区之间财力横向均衡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重要财政制度,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区域间财政能力或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平衡机制,转移支付制度对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熊伟 《新视野》2012,(3):105-109
自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曾实行中央转贷地方、中央代地方发行、中央代地方偿还等三种地方债模式。这三者都有发债规模的控制,且都由中央承担最后偿还责任。导致这个事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预算法》对地方发债的限制,更在于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下,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由国务院单方决定和调整,地方政府无法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进而独立对外偿还债务。今后应由全国人大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和《转移支付法》,以保障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同时,应制定《公债法》,防止地方滥用发债权,让地方政府有机会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  相似文献   

15.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已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虽已产生了一定的效应,但仍然不明显,转移支付没有起到明显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作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政策效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和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中央政府应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国家的义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劲松 《新视野》2004,(5):46-48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应该是国家的义务,但是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 体制,实质上的义务主体是农民,这一现状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陷入了困境之中,也是 产生“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逐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主体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体制,来重构以国家为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7.
刘燕  保津 《新视野》2022,(5):81-86+103
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发展理念对财政治理国家提出了历史新阶段的新要求,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匹配财政治理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格局。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绩效使用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的辐射效应和倍数效果,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增强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以及精准考核等四个层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此,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财政扶贫发展资金使用绩效,提升精准识别能力、加强资金使用绩效审计、发挥各方监督作用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其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也包括地区之间及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直接补助.据此为进一步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全面的剖析,笔者就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和规范进行探讨,以求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2,(11):21-22
国务院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1.财税政策: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  相似文献   

20.
李中平 《学习月刊》2013,(18):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明确提出了财政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奋斗目标。作为财政部门来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创新思路.科学理财.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