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级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美国启动"重返亚洲"战略,有其多方面的战略指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战略指向是凭借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力图遏制中国崛起、驾驭日本,并以此控制亚洲事务主导权;另一方面,钓鱼岛撞船、购岛、申遗等一系列事件,均表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已经拒绝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转而企图通过加强美日军事合作、增强海上保安厅力量和自卫队海空机动作战能力,以武力和强权达到侵占钓鱼岛的目的。对此,中国应强化对钓鱼岛的主权,逐步通过共同开发、提交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规范渔业开发等步骤,实现对钓鱼岛的渐进式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国内一些人只看到两国的利益冲突,而无视中日两国合作共赢的成果及前景。希望日方不要误判形势,及时改弦更张,维护中日关系大局近日,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保守派政要不断炒作"钓鱼岛问题"事出有因。近年来,日本在涉及主权的  相似文献   

3.
叶海林 《同舟共进》2012,(10):13-14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然而因为总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11个小岛的主权争端,中日两国从官方到民间,对纪念活动都打不起精神来。实际上,即使没有钓鱼岛争端,在这两个国家谈论双边关系问题,也总是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中国与日本,地理上只是一衣带水的距离,心理上却可能疏离到了恨不得对方在某个夜晚搬到地球的另一端去。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打破了以往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主权搁置争论的默契,悍然对钓鱼岛实行“国有化”。此后,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接连向中国发难,有进无退,纵使面对中国强力反制仍不妥协,甚至变本加厉。这是在日本社会日益转向右倾保守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日本是影响中国海峡两岸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台湾问题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美日两国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利用一切机会介入台海局势,使单纯的中国内政演变成复杂的国际外交。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和日本对台湾问题也有所改观,出现了模糊和摇摆。对此,我们应该加快两岸统一进程步伐。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要努力提升综合国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展中美中日关系,减少两岸进程阻碍;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建立两岸和谈机制;坚持睦邻外交政策,争取周边国家支持。  相似文献   

6.
问:据报道,日本领导人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在此问题上日本没有必要与别国磋商。此外,日本一名议员和一名《产经新闻》记者日前登上了钓鱼岛。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的这一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由于中日双方主张不同,两国在此问题上存在争议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我们一  相似文献   

7.
邱越 《今日广西》2014,(10):6-6
日本媒体9月8日报道称,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黄尾屿以北约164公里进行“未经同意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指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钓鱼岛海域活动根本无需向日本通告。日本借赖斯访华之机炒作中日海洋争端,目的是希望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向日本提供终极安全承诺。  相似文献   

8.
庚欣 《协商论坛》2012,(10):48-49
毛周邓当年为何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要搁置"钓鱼岛"?邓小平曾明确回应:钓鱼岛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中国人提及钓鱼岛,一般都会想到另一个词汇——"搁置"。现在中日各界言必称"钓鱼岛",但很少有人谈及毛周邓这些中日两国民众都尊敬的世界级伟人,当年为何要搁置"钓鱼岛"?敢于同美苏亮剑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王炜 《人民论坛》2013,(7):244-245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历史由来还是从国际法分析,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日本政府歪曲历史,到处宣称钓鱼岛列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待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要立足大局,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7,(10)
<正>1972年,中日两国举行恢复邦交谈判,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区域的归属问题先挂起来,留待以后条件成熟再解决。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列岛拥有主权。随后,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机场,还向那里派出调查船和测量船,并对中国渔民进行监视和驱赶。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这 一点海峡两岸是有共 识的。但日本多年来经常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弄出点事来,妄图侵占钓鱼岛。最近,有媒体报道,美日将合作驻兵钓鱼岛,这是海峡两岸人民绝对不能答应的。  相似文献   

12.
梅新育 《当代思潮》2012,(10):34-37
中日两国钓鱼岛主权之争大幅度升级已经将经贸战推上了决策者和民众们选择的前台,鉴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是日本名列前茅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日本众多支柱产业走出困境所能期望的最佳合作伙伴,日本在中国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相对较低且有日趋下降之势,中国在日本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高且呈上升之势,日本又是一个经济高度外向且正苦于振兴乏力的国家,我国有能力让日本在经贸战中付出较大代价。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院判决对岛屿主权争议提供了一系列先例原则,总结这些先例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审视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上中日双方各自的理由,有利于判断中日双方哪一方占据更为有利的法律地位。分析证明,日本的理由违背了国际司法实践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遵循的一般性原则,不能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而中国的理由符合构成领土完整主权的要求,因此,按照判例法原则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于2012年9月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指出,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都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二战结束后美日双方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交给了日本,而日本自此即视为自己领土主权从事经营。对此,笔者在过去的一些论文中已有所涉及,但仍觉言犹未尽,这  相似文献   

15.
李法兵 《前沿》2010,(16):187-190
美国和日本的私立大学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两国在大学治理法律制度的构建上虽各有特色,但在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大学自治且办学经费充足是其共同特征。与私立大学已成为美日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力量的现实相比,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治理制度创新是紧迫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徐敦信 《两岸关系》2012,(10):12-13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达成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的共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11日,野田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中国民众对日本政府购岛的反感和抵制出现了长期化和持续化的迹象。野田政府购买钓鱼岛的根源是:日本政局动荡,野田国内政策频失民意,支持率暴跌,由此绑架日本国家利益,借钓鱼岛问题提升民意;日本从未深刻反省和清算二战侵略历史;日本国内政治整体右转,走向右冀保守主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民众造成深重灾难,可是日本从未彻底反省历史,使中国人民对日本无法信任,购岛使中国民众对日本恶感加剧,民众不会退让。购岛争议使日本对中国的印象转向负面,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日本少数有识之士坚持客观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购岛行径在中日民族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影响未来的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名刊要览     
6月14日《东洋经济周刊》(日本)日美同盟不应过分担忧中国威胁日本人对日美同盟关系表示不满。这与日本人对美国没有在朝核和绑架等问题上充分地为日本利益代言的担心有关。出现这样的担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美国不会看重中国而抛弃日本,理由是价值观和威胁。与  相似文献   

19.
刘柠 《同舟共进》2012,(11):26-28
2012年9月11日,日本野田(佳彦)内阁通过了将钓鱼岛"国有化"的决议。至此,折腾了大半年之久的钓鱼岛"所有权归属"问题,便以这种为日方单方面操作的"非法、无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语)的形式,画下了句号。然而不承想,句号竟成了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序幕——这恐怕是中日两国都始料未及的:9月15日开始的一周,在中国内地五十多个城市,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日运动,规模空前。激愤的人群打着“还我钓鱼岛”。  相似文献   

20.
袁鹏 《时事报告》2013,(3):44-45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2年年初习近平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如今,奥巴马连任,习近平当选中国新领导人,但新年伊始,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的"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这无疑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阴影。对此,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中美关系今后究竟会怎样?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