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引导乡镇企业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持适当速度,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这既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又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使乡镇企业继续健康发展,必须对乡镇企业的结构问题作一番深入的研究. 一、乡镇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原因当前,乡镇企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  相似文献   

2.
中央在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国务院领导同志在一九八五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近两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这确是一条真理。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向前推进,乡镇企业近两年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据统计,一九八五年,我国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没有发达的乡镇企业,就没有发达的农村经济.合阳县几年来经济发展较慢,主要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速度慢、规模小、实力弱.因此,要兴县富民,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敢创敢干,以乡镇企业的大崛起、大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全县经济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才能保证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合阳这类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讲,发展乡镇企业,当前应当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南通市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6.2亿元,占全市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已成为南通市农村经济的台柱.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到部分乡镇企业调查,看到南通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潜伏着"危机".这种"危机"与我国整个乡镇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密切关联,这应该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对策研究解决.否则,势必造成地区经济缺乏后劲,不利于农村产业协调发展.当前,南通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主要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5.
曹新 《求知》2005,(11):13-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股份制企业,在农村应运而生.它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不仅是由于它代表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而且是由于它可以成为一种容纳较多生产形式,可以形成完整的特定经济管理体制的经济组织,并在乡镇企业中逐步发展,为农村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颖 《求知》2007,(5):37-38
一、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发展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天津是大城市、小农村,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发展农村经济要解决“人往哪里去,钱往哪里来”两大问题。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好找到了一条好的路子。其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要选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在乡镇企业务工经商,在乡镇企业发达的镇和村,农业富余劳动力已经全部得到了安排。乡镇企业年发放以工资为主的劳动报酬将近240亿元,150多万乡镇企业职工和从业人员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将近1.4万元。  相似文献   

8.
第七讲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主力军讲农村商品生产,不能不专门谈一谈乡镇企业。因为乡镇企业一开始就以商品生产者出现,它虽几经曲折,但已发展成为我国农村重要的经济力量。它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平均速度,并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的坚强支柱。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地实际,认真总结和探讨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发展乡镇企业应当在坚持大力发展农业的前提下,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的优势。首先,发展乡镇企业,必须以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前提。农业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党和政府历来把十一亿人的吃饭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稳定程度如何、发展水平高低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诞生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发展的形势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以来逐步出现的。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恐伯是不可能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乡镇企业内部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呈现出来,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如何看待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扶持和引导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乡镇企业的行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必然带来乡镇企业的兴起,而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加快农村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步伐。一、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骨干力量首先,乡镇企业的崛起,冲破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禁锢。它对于深化农村的改革,逐步变革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及其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起着“催酵”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10年改革大潮把乡镇企业推向工业文明的舞台,这支力量异军突起,意义深远.它对于长期埋头从事于单一农业生产的我国贫困地区来说,无疑是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富于转折性的一步.为了深入了解改革十年来,贫困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们曾对延安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尽管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起步晚,起点低,但是十年来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是十分喜人的.1987年延安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29%,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最近访问了浙江省绍兴县,恰逢那里的农村正在进行冬季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活动。今年,绍兴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乡镇企业经营者,即全县一千几百家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和科室负责人。我们问:为什么?县委书记陈敏尔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作出的抉择。去年七八月间,他们组织调查队深入农村访百村问千户,进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的调查,又进行了《十镇百村千户思想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是:必须重点抓好乡镇企业经营者的教育。那原因是:绍兴县乡镇集体经济发达,不论山区、平原,可以说镇镇村村有企业。乡镇企业领导人的言谈举止、作风行为,在农民中影响甚大。抓住他们,可以说抓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其次,乡镇企业经营者中确有一些脱离农民群众、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等作风和行为。农民群众、职工群众很不满意,也提出要求“该给这些人敲敲警钟了”。  相似文献   

15.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对乡镇企业实行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针。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方针?按照这一方针,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议论。乡镇企业大省——江苏省的省长陈焕友最近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与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发展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标志:第一,传统的农副业生产的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项涛 《瞭望》1985,(13)
全国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给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回答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如何给予如此众多的乡镇企业以理论上的指导。《乡镇企业手册》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编辑出版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搞活”,乡镇企业已经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了起来.在这种形势下,也应当充分看到: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计划体制的改变,必将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各地区经济、资源、文化、技术等条件不同,也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在贫困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凤县是秦岭山区的一个贫困县,近年来发展乡镇企业势头迅猛.一九八五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一千一百四十七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三十点八,较一九八○年翻了两番多,年平均递增率为百分之四十五点九.这种发展速度,对于凤县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当薄弱,资金、技术、设备、人材都十分缺乏的落后县来讲,不能认为是正常的.从凤县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诞生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发展的形势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以来逐步出现的。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恐伯是不可能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人口都比工业人口少;咱们国家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方针、路线,走出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力问题这条路子来。实行家庭承包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一人就那么几分地、1亩地,多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尽可能做到两头在外,中间在内,这是将我国经济逐渐引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关键性一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生力军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乡镇企业的外向发展适应当前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劳动费用低的地方转移.这次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为我国沿海地区以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必要的技术基础(包括技术设备、工艺和人员的技术素质).乡镇企业正是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从而迫切需要向工业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