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研读、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基础上,写作并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1884年10月3日在苏黎世出版。这本著作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需要,彻底批判当时各种唯心  相似文献   

2.
李百玲 《前沿》2009,(2):13-1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原始社会的经典之作。恩格斯在马克思与摩尔根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于作为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机制、动力、过程等进行了考察。从交往的角度考察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可以看到交往与劳动实践一起,促进了文明起源,推动了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公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又称作家长制家庭、大家庭、家长制家庭公社、大家庭公社。它是原始社会中继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的父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细胞。就现有的资料来判断,它几乎流行于世界各民族中间,并以残余形态遗留在今天的某些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部探索人类社会早期发展历史以及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和氏族制度演进的力作,旨在揭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和国家产生的深刻根源。不仅如此,该论著通篇文章蕴含着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的丰富思想。深入研读这部论著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及其重要观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影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经典著作,它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大致包括三方面:第一,新中国成立前《起源》的翻译出版;第二,《起源》中重要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第三,  相似文献   

6.
陈哲 《理论月刊》2004,(1):65-66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借用了摩尔根“文明时代”这一研究成果,对“文明时代”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不文明”的现象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通过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手段,恩格斯在此开辟了一个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即“两个必然”的新视角,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论家庭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两种生产与社会形态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之谜中 ,有一个问题长期使人困惑。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早就达到了较高水平 ,为什么却不能演进到新的社会形态 ?问题的无法解决似乎使人们不得不得出东方社会特殊论 ,不得不到物质生产以外的因素中寻找原因。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中 ,问题的关键逐渐浮现了 ,那就是究竟应如何理解人类的社会生产 ,如何理解社会生产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早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明了 ,恩格斯也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详细阐述了人类社会生产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物的生产 ,包括…  相似文献   

8.
罗月婵 《求索》2012,(7):182-18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依赖于妇女参与公共领域的物质生产以获取经济收入,妇女解放的最终实现则需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西方女权主义者由此批判恩格斯偏重物质生产,贬低人类自身生产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妇女参与物质生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肩挑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双重任务的困境。此困境的缓解,需要在关注物质生产的同时,重视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意义并给与相应的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9.
在《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一书中,黑格尔发展了关于现代社会的解释。在他的理论中,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对立占据着中心地位,而国家的出现则调和了这种对立。市民社会作为一种制度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关键。这篇论文主要探讨现代社会的动力学,这种动力机制主要运行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对黑格尔而言,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是构成现代社会的三重架构。与通常的研究不同,我们试图远离环绕在黑格尔哲学思想上的宏大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并着眼于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制度,以《法哲学原理》的解读为中心,试图为黑格尔的思想提供一种新的结构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苗族古代社会的鼓社、议榔起源问题,李廷贵、酒素同志在《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简称《略论》)、《苗族“习惯法”概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概论》)中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议榔这种立法形式,看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财产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公社又称“家族公社”、“家长制家庭公社”或“父权制大家庭公社”。它是母系制崩溃后所形成的父权制为主的原始共产制大家庭,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经历了这一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本文结合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家庭公社的论述,通过我省解放前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有关兄弟民族与海南岛黎族合亩制地区同一社会类型的比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一些探讨,以便加深认识这一类型兄弟民族的社会历史特点及现实问题,寻溯原始公社制残余形态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影响和制约,以便找到有效克服和正确引导之途径,加速这一类型地区的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鲍焕然  舒杰 《理论月刊》2005,(10):134-136
男性中心是传统文化中极为稳定的一种家庭性别政治模式,它反映了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观念。这种模式和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题材的小说中。方方的《奔跑的火光》、毕飞宇的《玉米》、《玉秀》、《玉秧》等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深遂笔触揭示了农村家庭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及其悲剧性的抗争,透视出权欲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合谋对农村女性思想观念的腐蚀和生命的扼制,其中也隐含着对农村女性自在的生命理想和健康平等的生命观的深沉呼唤。  相似文献   

13.
尽管马克思没有系统地论述家庭,但他的家庭思想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始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经历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从人本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早期的经典文本探索其家庭思想的演变轨迹。从浪漫主义向人本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通过《爱之书》、《歌之书》、《离婚法草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初步阐发了他的家庭思想。从人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中开始将婚姻与家庭等置于市民社会中考察,并对同时期的家庭思想进行了回应。在唯物史观的全面建立和问世阶段,马克思用崭新的视域通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珀歇论自杀》以及《共产党宣言》等全面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家庭、两性关系等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津政办发[2016]6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6年7月13日天津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公平公正实施社会救助,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精神和民政部等国家部委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  相似文献   

15.
120年过去了,恩格斯在《起源》中有关婚姻家庭的个别结论或许已经过时,但贯穿于其中的历史哲学的视角和所阐发的基本精神,对世界范围内人的解放尤其是妇女解放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我国正处在家庭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以历史哲学的视野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的基础、模式、道德和立法等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东府[2015]10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月19日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规范临时救助工作,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等  相似文献   

17.
李玉珍 《中国妇运》2005,(11):28-3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可延续的单位。健康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紧密围  相似文献   

18.
正GZ0320200028广州市民政局文件穗民规字[2020]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规范我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是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最  相似文献   

19.
王福山 《前沿》2013,(18):48-49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家庭理论,在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作了具体的阐述。然而,目前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家庭”内容被删除了。从唯物史观产生、丰富的历史过程而言,马克思恩格斯为了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极为重视家庭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研究并阐发了家庭的社会历史观理论。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理应包含有家庭理论,这对于完整的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及发挥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对自己的婚姻、家庭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可以说是和之甚少,还没有人对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的研究。当时,欧洲学者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基本来自于神学,认为父权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