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然我们讲广义定义的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总称谓,那么,国学就不应该是中国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而传统文化也同样是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按照《辞海》上的定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中国的56个民族,正是按照这样的定义确定的、这56个民族各自发展,又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各自走过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燕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一、自强不息与捍卫民族独立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早在春秋《周易大传》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记载。其意思是说天体运行永恒不息,体现着天道的刚健本性,人也应该仿效它,奋发向上,永不停息。这…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广西的土著,早在遥远的古代,广西壮族就与云南、贵州各兄弟民族共同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祖国南疆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通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它们间的古代文化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本文想通过考古资料,文献记载和结合民族学。对这方面作初步的探讨,并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是伴随着这个民族共同产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同时,这种传统文化又滋润和涵养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一 有6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世界6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评哈尼族族源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族源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相似文献   

6.
引言云南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发现了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在现今世界上所发现古猿化石的7个国家中,以禄丰的资料较为丰富。“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把我国发现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一百多年,掀开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云岭之南的这片土地,生息着53个民族,第四次人口普查,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民族。千百年来,他们不仅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而且以智慧和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宁石寨山和楚雄万家坝古…  相似文献   

7.
2001年 2月 16日下午,省委书记陈奎元来到出席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民族宗教界委员中间,与委员们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后,陈奎元就如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陈奎元说,我国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 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久不衰,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维护、共同发展的结果。各个民族、各个宗教及其各个不同教派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党和国家历来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我省民族成分多,信仰…  相似文献   

8.
王春梅 《公安教育》2012,(10):32-35
<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真正实现了民族间的团结融合和平等发展。但是,由于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磨合尚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影响,加之,当代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因此,从民族宗教的角度来看,我国治安形势依旧比较严峻,公安工作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民族宗教问题视野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是中华文化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关于56个民族及全体中国人之间文化关系的叙述。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民族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创造的,是  相似文献   

10.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分析、概括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元统一体。”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概念。并指出这一格局中一体包含着多元,多元中拥戴着一体的最大特点。这一高瞻远瞩的著名论断,科学阐明了中华各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展所长,既创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此格局的形成已经过了6~7千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民族服饰,也自然会鲜明地反映出多元一体格局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宏观上从整体来考察56个民族的服饰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格局的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某些兄弟民族特别是百万以上的民族,其传统服饰也往往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就是说,一个民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他的服饰是其中的一个元;而其众多的不同服饰对于该民族,又是其中的若干个不同的元。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例子可列举很多。 一、服饰文化的多元及个性  相似文献   

11.
王喜 《今日民族》2021,(11):53-54
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中国是一个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中国民族结构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中华民族疆域、书写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利于增进其对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史的认知,推动其对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理解,提升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自觉捍卫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公安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1]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和保持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学看中国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但也有争斗,甚至兵戎相见,然而却都统一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新中国建立以后,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最佳选择,是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从文化生态学观点看,这种民族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态决定的。民族关系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所讲的文化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这里所讲的文化生态,既包括地理环境,又包括社会文化环境。换句话说,形成中国民族关系的格局,是有其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伴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和发展币场经济的强劲东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正确、如实、客观生动地反映改革开放中各民族的社会发展现状,既可以为党和政府制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自强自立精神,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合省,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勤劳、勇敢、智慧的26个民族,生活在这块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贵州高原的民族,历史相当悠久,在慢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息、劳作、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群体,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农业Z农业发展水平怎样;哪些时期农业有较大发展,发展的动因是什么?等等,这不仅是民族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发展贵州经济所必须弄清和借鉴的。本文即想从整体上以历史为线考察贵州古代民族农业的发展状况,以期对当前发展民族经济有所借鉴。由于贵州高原民族众多,各民族在此生存的时间早晚不一和地理环境不同等原因,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本文在探讨时只从总体上予以概括,不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所有的多民族国家,都是建筑在一个民族即这个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其他各民族的统治上面,这就是民族压迫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根源。我国的历史也是这样,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历史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汉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征服,各民族的抗御抵制,构成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一个主要史实。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交往,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政治上日趋统一,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祖国疆域。这种民族关系的发展,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它符合客观历史的发展规律,虽然它往往是通过痛苦的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凝聚力思想: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共同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一统观念是传统文化的群体意识;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民族凝聚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国家统一的文化支撑;是联系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明确了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目标.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与形成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源即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把握好文化核心理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多元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多年提倡一种大国学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所谓"国学"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不是单一的"汉学".也不是单一的儒学或者道家文化.国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内是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则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佛教本来是外国的东西,后来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他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也要不断融入中国文化.要发展国学,必须实现三个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文理贯通.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依托和归宿,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