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共同体理论,生命共同体是对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的科学回答,自由人联合体是对美好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自由人联合体与生命共同体二者源与流的关系决定了两者在逻辑理路、现实场域和价值追求方面都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自由人联合体为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内生动力;生命共同体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搭建了历史阶梯;为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贡献了新视角,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三生共赢"之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份沉甸甸的嘱托,也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三个共同体"的要求和体现。这"三个共同体"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正>神奇苗乡,美丽松桃。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苗王城4A级景区、盘石黔东草海、桃花源天然氧吧……都是理想的健康养生场所。随着该县"五县五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松桃自治县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种"的健康——发展中药材种植种什么,怎么种才能"种"出健康?松桃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过去一直以种水稻、红苕、蔬菜为主,始终做不出"新花样"。该县提出"产业富县"的发展构想后,引导农民种百合、金银花、铁皮石斛等,大力发展中药  相似文献   

4.
苗歌文化市场是松桃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特色市场,要正确认识松桃苗歌文化现象,培植苗歌文化市场,规范和引导苗歌文化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意识、生命健康至上的敬畏意识,休戚与共的整体意识、共同发展的全球意识,平等相待的包容意识、守望相助的合作意识。实践"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要坚持人民至上、科学理性、团结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与生态生命一体化原则,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与防疫战疫共同体,制定正确应对策略,建设多边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松桃县城围绕"最佳旅游城市"目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产城一体化,构建山水园林城市;围绕"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美化环境"的总体要求,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培育产业,打造特色集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在分析与总结松桃城镇化建设中取得成效和经验,便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松桃城镇化快速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超 《外交评论》2023,(1):134-154+8
赋予河流法律人格主要来源于民法的法律人格理论、环境伦理学的生态中心主义以及监护制度中的国家亲权理论。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多个相关实践,其中以新西兰所创设的河流治理模式最为完善。河流法律人格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内涵上有着一致性,这也使得河流法律人格具备广泛适用的可能。水资源治理是澜湄合作优先领域之一,河流法律人格有利于平衡沿岸国在水资源治理上的冲突,通过承认并保护流域各国文化传统的多样性、赋予澜湄合作机制以法律人格、扩大参与治理的主体、明确河流的核心利益和人类的义务,可以为澜湄合作水资源治理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松桃县在"十五期末"和"十一五期间"将实施以"融入湘渝,扩大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带动战略,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凸显地方特色,着力思考周边经济大思维、周边政策大放活,建立联动网络,实现周边经济大交流;建立产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大融合;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实现平等竞争大前进;扩大开放力度,增强经济运行新活力。崭新的道路,可行的方略,必将全面提升松桃民族地区的经济质量,从而促使松桃民族地区经济真正融入区域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正>融合山、水、路、人、景"五个要素",建设以人为核心、城乡一体、产城景互动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近三年来,松桃自治县立足自身实际,城区以建设"四横八纵"市政路网和提级改造松印高等级公路,特别去年底松铜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加快了松桃的发展步伐,不仅扩展了城市建设的空间,更有效的是带动沿线产业布局,以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产城景一体化联动发展进行了成功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松桃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河流伦理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交叉性人文学科。河流伦理研究要深入下去,必须要强化研究者的伦理学基础。一旦诗性智慧的理念得到确立,如"黄河有没有生命"、"河流伦理能否成立"等就会成为无需讨论的自明性公理。河流伦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在于马克思讲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增加河流伦理研究的学理内涵"问题,使这门新学科的建设获得一个坚实的理性基础,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进入新一轮激荡与分化的百年大变局,全球治理自提出以来即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的现实关照下,习近平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器物、制度、精神层面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百年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白明华 《外交评论》2013,30(5):102-112
国际河流概念的演进经历了从国际河流强调"自由航行"到国际水道强调"可通航"和"有商业价值",再到国际流域强调跨国水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过程。跨国水资源利用的学说也经历了从"绝对领土主权论"、"绝对领土完整论"到限制领土主权论、沿岸国共同体论的演进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淡化主权的迹象明显。国际水法理论的发展培育了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实体法律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和谐生态伦理建构的指向。在科技文化的正确导向下,基于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建构和谐生态伦理必须遵循人本、生态、公正等基本原则,从"认识论"角度,拓宽和加深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从发展观的角度,把握"绿色发展"的方向;从方法论角度,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创新,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为新时期"大统战"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述,将"人类共同价值"注入"大统战"格局,既实现了统一战线与传统文化基因的高度契合,又为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和力量提供了最原初的生命动力,更引领了"大统战"理念下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共同体"这一范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高度融合和有机联系,是超越"自然共同体"的整体建构;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特殊利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理论武器;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整洁的店铺生意兴隆,新修的农贸市场热闹异常……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孟溪镇的变化让人欣喜。小城镇建设,是松桃加快推进强镇富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松桃自治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城镇化是强县富民、强镇富村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变城镇落后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势在必行。基于这种考量,近年来,该县坚持城乡协调、同步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和"传承文化、融入自然、看得见山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真正的共同体”是超越“传统共同体”、摆脱异化束缚的“虚幻共同体”而实现的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精准扶贫实践内涵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时代探索。新时代剖析精准扶贫中所蕴含的共同体思想,对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调整国际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体系构建要以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突出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020 年 9月 30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发出邀请,聚首昆明探讨"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云南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光荣使命,成功举办以"生态文明: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云南在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经验成果,在进一步加快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方面要注意结合云南特色农耕文化、多元民族文化来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云南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推进生态哲学体系、生态道德体系、生态艺术体系、生态文化教育体系、生态文化教化(宣传)体系、生态文化习俗体系六个方面体系构建,助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共同体是一种"关系体"。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共同体论述为研究对象,厘清"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人为造成的共同体"的两种经典共同体形态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重点探究"人为造成的共同体"所内含的"物的共同体"和"人的共同体"的两种基本共同体形态及其重要启示。而作为"人的共同体"的现时代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须采用的治理观。  相似文献   

20.
"中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当前棘手国际问题的锦囊之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传统"中和"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展现。借助"中和"智慧打造全球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是中国为国际社会发展开出的中国方案。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更为深入地汲取传统"中和"文化的养料,以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秉持"致中和"的思想,中国将与世界人民一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