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舒城县地处大别山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在"进门五看"、"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摸索出"人人访、户户查"等创新举措、构建了"1+20+N"、"一个责任体系"和"三个办法"等脱贫攻坚体系。舒城县在2016年底省政府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体系中达标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在中央扶贫办督察组评比中获得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贫困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帮扶措施效果不够明显,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贫困户退出程序不严格以及边脱贫边返贫等问题。通过总结舒城县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希望对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不仅要求深刻领会中央的具体部署,而且能够落到实处,到户到人。首先,要改变过去"收入"角度的单一定位,从"劳动力"和"收入"两方面同时重视,建立贫困户调整机制,重新核定帮扶名单,保证扶贫对象能进能出。其次,从小类扶贫、粗放扶贫转变为切割扶贫、精准扶贫,通过内外使力完善原有帮扶策略。最后,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合理利用部分扶贫资金,针对赤贫、重大疾病等人群建立县级"病灾、伤残救助资金",深入解决致贫、返贫问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工作,为精准脱贫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扶贫体系。当前,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贫困人口充分参与旅游开发并切实受益、贫困人口有尊严地实现可持续增收。各地在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许多经验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入推进旅游扶贫精准化,应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脱贫攻坚要求,对贫困人口的资源、意愿和能力进行精准识别,构建分层帮扶体系、实现精准施策,对帮扶主体、项目实施过程及区域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以专业化队伍对旅游扶贫进行动态化精准考核,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中,贫困主体、扶贫主体和扶贫机制的局限性制约着扶贫效用的发挥。多元乡村精英在优化民族地区的扶贫成效中具有特殊优势,基于乡村精英参与的视角,以多元乡村精英为分析主线,是探究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路径的重要途径。因此,政治精英要致力完善组织领导和精准识别机制、经济精英要全力发挥模范带动和精准帮扶功能、社会精英要尽力从事思想动员与教育培训工作,以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改变了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来源渠道和供给方式,联手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介入,使得贫困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从上级拨付、村庄自筹的"两条腿走路"转变为上级拨付、村庄自筹和第三方帮扶的"三足鼎立",从供需脱节转变为供需无缝对接。驻村干部制度的实施,使得贫困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扶贫物资的分配过程中多了一道外来的监督力量,有利于公平分配和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有效"黏合"和统筹使用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减少内耗,遏制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碎片化"倾向,提高精准扶贫的"定点滴灌"效果。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制约政策执行成效。欲破除其形式主义,目标群体参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理路径。目标群体参与可促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贫困群众,克服政策执行中的“面子工程”现象,真正实现政策目标。目标群体在精准识别阶段整体参与水平偏低、精准帮扶阶段消极被动参与、贫困退出阶段参与功能弱化、脱贫考核阶段参与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引致在克服形式主义方面力有不逮。应在精准识别阶段提升目标群体整体参与水平,精准帮扶阶段提高参与主动性与能力,贫困退出阶段加强参与制度保障,脱贫考核阶段增强参与的有效性,以从根本上治理形式主义这一政策执行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政协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首先,运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精准扶贫的实践,认为:结对帮扶、提供就业、捐款捐资、发展脱贫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等措施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其次,总结提炼出"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政协+企业帮扶+教育扶贫""政协+企业帮扶+社保扶贫""政协+危房改造扶贫""政协+就业扶贫"等五种符合泸州实际的精准扶贫模式的经验。再次,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深度贫困问题突出;致贫因素复杂交织,脱贫摘帽难度增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缺乏内生脱贫动力。从严格监督验收、调研社情民意、加大政策宣传等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乐山市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在责任体系明确、兜底政策明晰、基础扶贫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已踏入实质性的联动攻坚帮扶和个别县整体脱贫阶段。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扶贫军令状"下扶贫政策失灵问题和"扶贫产品"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从"需求侧+供给侧"扶贫思路出发,以"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策略,可以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点穴式"扶贫,提高乐山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质效。  相似文献   

9.
推进精准扶贫,关键是帮扶措施精准。推进精准扶贫,要瞄准目标人群,找准致贫症结,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精准扶贫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根据贫困的类型和原因、发展的资源和条件,科学制定扶贫开发方案,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贫困户进行的针对性治贫方式,本文在分析精准扶贫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建立多维度扶贫对象识别体系,通过整合扶贫资源,强化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建立后期帮扶跟进,完善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从而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并最终实现到2020年完成扶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金口河区坚持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在精准扶贫中精确识别贫困对象、精确帮扶贫困农户、精确管理扶贫对象。同时突出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后劲,突出素质提升增强致富能力,突出财政保障放大资金效益,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下一户一人"。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以来,通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和省委书记李鸿忠"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指示精神,按照咸宁市"以全面小康带动全面发展、以从严治党促进干部能力提升"的要求,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的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创新帮扶思路、帮扶方式,探索出了"群体帮扶"、"资源共享"、"产业带动"三种精准扶贫模式,构  相似文献   

13.
扶贫是一项复杂工程,精准扶贫需要协同完成:在扶贫领域,教育、医疗、金融、能源等协同合作,精准扶贫效果才更好;在扶贫力量方面,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际资金及社会各界协同精准扶贫力量才更强;从扶贫方式上来讲,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教育扶贫等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才更具有靶向性。精准扶贫需要有序:有序就需要解决扶贫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精准扶贫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扶智"问题。精准扶贫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来作为协同扶贫的序参量,这就是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唯有如此才会彻底解决贫困。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村干部和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易地扶贫搬迁中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方面,部分地区扶贫搬迁规划地方政府说了算、贫困户名额和脱贫名额村干部说了算、是否贫困及是否脱贫贫困户自己说了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中愿意搬迁和能够通过搬迁实现脱贫的可能并非是最困难的贫困户。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扶贫搬迁项目科学性水平、助力完善贫困户脱贫退出机制、实现对贫困户的动态跟踪帮扶。通过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精准扶贫全过程、完善扶贫财政保障机制及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可以保障技术、资本和劳动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在南宁市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不少贡献,在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本土能人带动、公益捐助等方面形成"南宁模式",应加大相关政策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力度,引导民营企业科学、有效、持续地参与精准扶贫,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多元扶贫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精准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等相关概念入手,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概括归纳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行性。从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精准扶贫因素,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自身和党委、政府的双重维度考量,进而从操作层面探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精准扶贫"的落实情况来看,各地扶贫工作中政策传导失真、扶贫规划不够科学、贫困户认定不清晰、帮扶措施单一无力等突出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本文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秦巴山为例,基于A市C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认定精准度不够、产业扶贫措施单一等实践问题,并结合C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为秦巴山区提出了"大数据+"精准甄别、扶贫产业联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社会精准治理视角,剖析健康扶贫政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战略模式选择与具体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健康扶贫主要存在政策主体规定不精准、精准瞄准目标偏离、资源精准管理缺乏系统性、政策客体可行能力较低和信息共享程度偏低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建立精准整体帮扶、多元主体帮扶、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健康扶贫"四种模式和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共享发展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本质,它贯穿于中国30多年扶贫开发的全过程。其中,持续加大的反贫困政府努力,适时提高的国家扶贫标准和不断增加的扶贫资金投入共同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自下而上的农村改革所带来的益贫式增长,极具中国特色的开发式扶贫模式和重视扶志、扶智对扶贫开发的推动共同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在贫困识别和贫困帮扶上"精准施策",规模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精英俘获"以及解决帮扶对象与非帮扶对象之间的"悬崖效应"共同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前瞻性地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中蕴含着"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面临精准识别困难、扶贫腐败、"精神扶贫"欠缺等多重挑战。解决好我国民族地区贫困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扶贫干部思想理论修养,提高人民公仆的责任意识;强化"扶贫、扶志、扶智"理论落实,拔掉民族地区的"穷根";健全"精神扶贫"制度机制,为民族地区"精神扶贫"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