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的语义及其运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过于注重GDP增长的发展模式,政府将主要的财政资源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遗留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包容性增长既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又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既要通过保持经济的高速与持续的增长,又要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均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通过机会均等来改善收入分配;必须构建以机会平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和制度的公平性,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必须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建立社会风险保障机制以防止和消除极端贫困。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一般表述纵观各国历史和现实 ,教育不平等之现象普遍存在 ,教育平等从来就只是一种理想。尽管如此 ,人类还是为教育平等做出了许多努力 ,我国古代学者孔子就曾宣传过“有教无类”之思想 ,《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更是确立了现代意义的教育平等之法律地位。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这一问题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教育机会均等”(thee qualityofeducationalopportunity)是指每一个学生 ,不论其先天禀赋、社会背景如何不同 ,其都有均等的机会参…  相似文献   

3.
一、与传统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更能体现机会均等的原则 公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社会(或政府)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生存发展的环境;二是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有均等的机会(或机会均等);三是分配的结果较均等,即在社会初次分配机制较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能通过税收或其它手段对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贫富差距进行有效调节,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把重点放在了结果均等上,并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观既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一致,又要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与社会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权利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起点按同一规则进行平等竞争而平等获益的机会公平;在相同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下从事活动、并均等地继承了历史所累积的社会力量的条件公平;与差距并存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观既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一致,又要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与社会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权利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起点按同一规则进行平等竞争而平等获益的机会公平;在相同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下从事活动、并均等地继承了历史所累积的社会力量的条件公平;与差距并存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公平是指人们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从而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利益的权利上、机会上、规则上和分配上的公正、平等。它既不等于平均主义,又不能与平等划等号。推进社会公平,必须要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胡放之  殷恰 《求实》2008,(3):43-45
收入流动性本质上反映了一个较长时期内收入差距的变动与公平问题,因而,它比单纯的静态的收入差距更能体现我国居民实际的收入状况,更能反映我国社会各阶层机会公平与否.从相关材料与数据来看,由于体制性的因素、行业垄断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不均等,都导致我国收入流动性呈现下降的趋势.要解决收入流动性不足问题,必须从保障教育公平、消除行业垄断和劳动力流动障碍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近十余年来,收入不平等问题日渐突出,开始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需要同时运用效率和公平两个标准来正确分析并区别对待这一问题:有的收入不平等既无效率也不公平,是不合意的,需要坚决纠正;有的则既有效率也公平,是合意的,应予保留;更多的是虽有效率但不公平,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吴涌汶 《探索》2008,20(1):53-59
公平作为平等的异化,其发展轨迹表现出一个从不平等的合理性又复归到平等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态势.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先后建立起两种公平观,其一是以要素贡献或效率为准则的公平观,其二是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观.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与资本主义公平分配观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效率原则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公平目标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实践上的矛盾,在二者之间只能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0.
武鹏 《理论学刊》2023,(5):129-138
经济发展与经济均等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实现收入差距的稳步缩小是发展中国家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跃升为发达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不均等程度几乎都在攀升。经济不均等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长期巨大挑战,若不考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全球经济不均等程度几乎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基于对当代全球经济不均等现象的演进趋势、规律及其成因,以及对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不均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应对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我国推进经济均等化的启示:一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经济均等化,实现公平与发展的互促循环和内在统一;二是发挥好国有经济实力雄厚这一独特优势,夯实再分配的物质基础;三是政策供给要聚焦城乡区域差距等主要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近来,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成了众目所注的热点。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现将诸家之见作一述评。一、分配不公的含义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公平包括竞争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两方面。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至少应包括如下四点,在实际分配时只要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即可判定为分配不公:①收入分配公平应以竞争机会公平为前提。有了竞争机会均等,才能衡量比  相似文献   

12.
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同、信任与支持,是任何政治体系稳固和顺利运作的重要保障。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0),实证检验收入不平等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区县基尼系数,还是用分位数支出百分比衡量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扩大都损害了民众的地方政府信任,这一结果尤其体现在分配利益诉求较高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公平感和社会保险是影响收入不平等与地方政府信任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因此,通过制度安排形成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机制无疑是提高地方政府信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加剧,比如,体制不完善、权力失衡、机会不均等、规则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等,导致了公众心理的失谐,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要实现我国公众心理从失谐到和谐,必须坚持改革,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贯彻机会均等的理念,形成机会均等、规则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平衡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加强公众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公平与效率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有的同志指出;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等其他分配方式的同时并存,从两个方面强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差别化的进程。个人收入差别的扩大化,严重地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个人收入的差别化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如果说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那么,我们在效率与公平的两难抉择中,究竟是要效率还是要公平?①如果为了避免这种分化和“不平等”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行政公平需要解决的是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不平等及政府的带歧视性的管理问题,并保证管理客体的基本的机会均等,体现行政公平在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运动所追求的目的之一;是政府管理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是政府管理及其改革的最终价值目标;是社会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公平、正义便一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话语之一。开始人们只是在食物、财富的分配和占有上有不平等之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效率得以迅速提高,在人们尚未来得及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捧上鲜花时,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及此后的财富分配和占有上的严重不均等,就使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凸现在人类面前了。直到现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依然是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等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里的一个带有本质意义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7.
低碳责任分担的公平问题是当前低碳化发展的焦点和难点。低碳责任是公平的基础,离开了低碳责任,公平就无从谈起;而公平既是低碳责任合理分担的保障,也是落实低碳责任的重要条件。机会均等原则、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是低碳责任分担的公平原则。只有落实好低碳责任分担的公平原则,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问题是当前中国学术界、思想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基于平等竞争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符合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机会不平等和社会转型期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才是当前中国社会产生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根源。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根本点仍然在于深化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问题是当前中国学术界、思想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基于平等竞争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符合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机会不平等和社会转型期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才是当前中国社会产生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根源.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根本点仍然在于深化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研读经济学数十年,发现有个现象奇怪:政府历来重视公平,学界研究公平的专家也很多,可不知何故至今对公平却不见有普遍认同的定义。学界看公平,大致有三个角度:一是结果公平,二是机会平等,三是起点平等。从结果看公平,通常的做法是用基尼系数去判断。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反映的是收入平均化状况。主流的观点说,基尼系数大于0.45即为差距过大,则收入分配不公平。这做法是将公平等同于平均,但想深一层,平均分配其实未必就公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