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石仲泉 《理论参考》2008,(10):23-24
首先,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发展理念贯通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杨玲  樊兴丽 《学理论》2013,(24):46-47
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与农业发展的重大关系,从农业的发展起源和历经过程着手,讨论了人类农业发展的大致过程和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和水平,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的观念。探讨技术创新对于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中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价值内涵,包括发展动因、发展标准、发展方式、发展目的、发展理想等等.它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参与与赋权:基于草根行动与权力基础的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以社区建设和发展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社区参与的过程,一个基于草根行动与权力基础的社区发展过程。参与不仅仅是社区的形成机制、社会基础和动力源泉,参与也是社区建设的手段和目的,是实现社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区建设中,参与式方法和参与式发展无疑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行动策略和新的理念。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那些着眼于人类发展、减轻贫困、地方发展、消除边缘化和社会排斥的政策和规划实现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少,实现社区发展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6.
构建发展行政学科体系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发展行政学中的发展与行政发展,行政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行政发展与行政改革、治理和创新,行政发展与行政现代化等基本范畴进行辩证思考,构筑发展行政学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7.
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方法论,不仅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方法指引。在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摆在完善法治理论体系的核心位置,协调发展理念是法治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是体现法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的理论发展趋势,开放发展理念是拓展法治理论体系广度和深度的有效路径,共享发展理念是彰显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孙夕淼 《学理论》2013,(20):3-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程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分析来揭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落实的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就绿色发展有关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阐述和重要指示.习近平有关绿色发展的观点和指示,构成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绿色发展思想.推进绿色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并以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为指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硕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彩  刘孝林 《理论探索》2006,4(6):17-20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思想,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发展的目标指向;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思想,修正和完善了发展的原则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实和创新了发展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丰富和完善了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邢国伟 《学理论》2012,(1):59-60
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更加紧迫的发展问题,如何在新阶段实现经济持续科学发展,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何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即“为了什么发展”和“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表现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公正尺度,体现了发展的价值尺度,还体现了发展的道义尺度和生态尺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分析,提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和谐统一,旨在为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浅析网络小说中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小说作为当代网络文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刚刚起步,发展中难免存在着各种严峻的问题,而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既是网络小说中社会公德意识缺失问题,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笔者着重分析了这种道德现象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对解决此种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矫萍 《学理论》2012,(13):225-226
目前,关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探讨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少见于文献。从阐述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落后的原因,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提出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宇晓  杨美平 《学理论》2009,(21):29-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所以,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深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栗彦卿 《学理论》2009,(20):108-111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生产力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生产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一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支撑。我们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情民力,认知社会发展阶段,兼收并蓄,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努力探索马列中国化的新阶段,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与此相匹配的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全面进步,促进“五位一体”和谐社会可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动态过程,相应地,援助制度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变化和创新。援助制度如果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作出创新,为生产活动提供激励和制度保障,援助就会是高效的。新疆阜康市抓住全国对口援疆的发展机遇,发展自身的煤炭优势产业,促进新的经济生长点,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进人民生活,从而实现我们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李冬俐 《学理论》2012,(16):42-45
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模式具有独特性,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因此,它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用既定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既有对经典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也包含了根据国情探索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由于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结果,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就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所以,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根据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李明斌 《理论探讨》2020,(2):131-1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对发展道路已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发展道路延续性的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充分信心。道路自信是不断推进民生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思想保障,给民生建设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不断补齐民生发展短板的艰巨任务,都需要坚定道路自信。从中国道路已有发展成果看,道路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道路自信来源于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科学把握,来源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来源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从中国道路发展延续性看,道路自信的实质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不同阶层的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从中国道路未来发展看,道路自信的价值追求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着眼点,把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