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莫斯科保存的共产国际档案中,有一些关于福建事变的历史文件,主要是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驻上海)与共产国际执委会之间及远东局与中共中央之间往来的电报,以及潘汉年在共产国际会议上关于福建事变的发言、李德向共产国际提交的关于福建事变的调查材料等。这些文件对于了解福建事变的内情和研究共产国际和中共应对福建事变的方针和策略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面选译其中10份文件,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1933年底,在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因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不满并感到绝望,在全国不断高涨的救亡高潮中,毅然决然举起"抗日反蒋联共"的义旗,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决裂,这就是史称的"福建事变".事变虽然失败,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因此,"福建事变"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吴明刚所著《1933:福建事变始末》已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书共14章55目,计35.2万字.这部专著是近些年来研究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一部力作.综观全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30年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三个重大事变,即1933年的福建事变(以下简称“闽变”)、1936年的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国民党要人张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指出,“李济深在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中,都演了主角”。闽变是与李济深的名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李济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人士,他所参与领导  相似文献   

4.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厂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声,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涛。福建民众同全国各地一样,在事变爆发以后,立即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 福建的抗日运动,从九一八事变至翌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前后为第一个高潮。此后由于国民党的压制,沉寂了半年多时间。1933年2月,日军侵占热河,福建民众再次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这一运动逐渐高涨,随着驻闽十九路军将领的觉醒,率部抗日反蒋,从而与福建事变结合起来,汇成更加深刻而广泛的抗日运动。本文试就九一八以后至福建事变以前这一期间福建民众的抗日运动,作简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5月出版,薛谋成编著.全书分9章,记述了李宗仁、唐生智之战、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唐战争、蒋阎冯中原大战、察哈尔事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和失败、福建事变——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失败、两广事变——西南半  相似文献   

6.
1932年夏,十九路军驻闽后,在福建人民的抗日热情推动下,揭竿反蒋,爆发了轰动全国的“福建事变”。在此期间,中共仙游县委不失时机地领导仙游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当局及其地方反动势力,取得斗争的重大胜利,在仙游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吕逎澄同志在《南开史学》1985年第1期发表了《略论第三党与福建事变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吕文)。文章认为:“福建事变是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反蒋斗争的继续”,“福建人民政府的建立是以第三党为  相似文献   

8.
福建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在全国抗日反蒋的高潮形势下发动的,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变发生在1933年11月至1934年初,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的领导下,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停止与红军的敌对行动,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即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福建事变”。参与这一事件的地方人士中,时年75岁的海军耆宿萨镇冰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张云逸大将,曾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三进闽西,在红土地上留下光辉的足迹。 以中央政府代表身份赴汀州谈判 1933年11月20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等发动了福建事变。他们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为旗帜,在福建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并愿同红军停战,联合反蒋抗日。事变前的10月26日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爱国人士,共同行动,发动了震动全国的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党政府决裂,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  相似文献   

11.
正1933年11月20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第19路军将领联合国内其他反蒋势力,发动了"福建事变",建立了福建人民政府。此举不但使全国震惊,同时引起英、美、法、日等国政府对中国政局的关注。就美国而言,由于其统一搜集、复核、分析、筛选和评估海外信息的情报机构——战略情报局在1942年才组建,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搜集情报的工作主要依靠众多的驻外使团和领事馆。  相似文献   

12.
张营生  王志 《党史文汇》2010,(12):41-4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陈铭枢,作为福建事变的实际领导者,在整个事件的策划、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它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本文试图对驻闽海军(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作一些探讨。福建是中国海军发祥地之一。福建海军有着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历史。中法战争中,驻闽“福建水师”(海军)在马江就与法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拚战。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战场属第4战区(后改为第3战区),驻闽各军归“福建绥靖主任  相似文献   

14.
正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确立了"一面积极抵抗,一面预备交涉"的对日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一方面将政府移驻洛阳办公,以免受日本暴力的威胁;另一方面和过去相比,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都是国民党爱国将领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而发动的事变.两者结局的不同,除了自身的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对策的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能否正确处理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把握时代特征,并据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能否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阶段实行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曾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相似文献   

17.
1933年11月,蔡廷锴,陈铭枢等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内部分反蒋势力和在野党派,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 (简称“闽变”),在福州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对于这次事变,中共实行“左”倾关门主义政策,犯了严重错误。但这个错误从思想理论上到组织上同共产国际都有密切联系。而迄今为止的党史教材及有关史书论及此事时,对共产国际所起的错误作用仍很少提及,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以福建事变为例,着重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事变期间初步认识到下层统一战线要结合上层统一战线策略进行转变,以及在福建事变失败后对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的转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于1933年12月25日到达浦城,于1934年1月7日离开浦城进入建瓯。蒋介石到浦城是坐镇指挥镇压“福建事变”(史称“闽变”)。他驻浦14天惊魂未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非同寻常,但其在事变时最关键3天的具体行踪许多人却不甚了了。本文特对此做以初步的考证。事变当天周恩来不在保安事变当天周恩来不在保安的证据主要有三:其一,是周恩来给毛泽东的电报。1986年2月,为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编了《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图片集。该书由胡耀邦亲笔题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陕西省档案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