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7年的高校分配工作,出现了不同以往的退生现象。今年各地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的结果,又显示有少数专业不对路的毕业生将难以分配。面对部分毕业生出路不佳的严峻现实。高教界引起了或大或小的震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学珍把退生看作一件好事。他说,这的确暴露出高校办学中的许多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变这种“因人设庙,按庙招僧”的作法。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人事局最新统计:1992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后几年北京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总体供不应求,但学科、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必须加快分配、招生制度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0,(20)
问: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总的方针是什么? 答: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继续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加强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方针。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到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7,(26)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大体就绪。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计划协调会议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的37.4万多本科生、专科生和2.3万多研究生,将主要分配到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国家教委所属高校已经落实,中央部委和地方高校正在落实的分配计划表明:今年分配给能源、交通、轻纺、原材料等国家重点部门的毕业生有所增加,分配给10个边远省区的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30%,分配给工矿企业的毕业生和分配到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文件中频频出现了“就业计划”的提法,上千所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门上陆续加了“就业指导中心”一行文字,两百多万在校生日渐从容地面对一个走向社会择业的大趋势,成千上万家用人单位越过政府“分配”环节把择优的视野投向高校……仿佛在人们不经意间发生的这一切,无不从各自的侧面共同反映出我国在高校毕业生中淡化“分配”、强化“就业”的改革足迹,有关专家认为,这不是一种提法的置换,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改革,它导致今年89万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人预料地顺利,从“分配”走向“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分配难是去年大学毕业分配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作为知识女性的女大学生,在改革的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危机”,这说明了什么?到1992年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那么现在出现的女大学生分配难现象是否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解决办法?今年,当新的一届女大学生毕业在即的时候,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的几所高校应届毕业女生、全国妇联、北京市人事局以及社会学专家。现把与他们的对话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明  闫振宇 《学理论》2012,(32):214-215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引导地方高校通过设置特色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等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是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现有5l所大专院校,每年有二万多名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如1987年,全市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二万四千多人,毕业研究生三千多人,这是一支宏大的专业科技队伍.因此,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对促进和发展上海的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弊端长期来,我们对大学毕业生采取"统包统配"的办法,即:先由计划部门统一下达分配计划,再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调  相似文献   

9.
春节刚过,京城的高校里就多了不少将在今夏毕业的学生。他们匆匆提前返校,有的为参加北京年后陆续举办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有的为参加招聘单位实习,有的为赶早完成论文,以便全身心地找工作。作为新世纪第一批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的求职选择是什么呢 ? 少数外地生源 淡化户口观念   由于进京指标的限制,去年不少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最后还是回了老家就业。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任占忠主任介绍,今年参加就业的北京高校毕业生有 6 6万人,比去年多出近 2000人。其中本专科 5 2万人,研究生 1 4万人。外地生源的…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从中国1000余所高等学府里频频传出大学生分配难的令人焦虑不安的信息。今年春季,各地又发出“警报”:毕业分配形势更加严峻。 江苏省今年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共2.6万多人,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数仅为1.2万人,不到实际人数的一半。尤其是对专业的需求极不平衡,一些专业需求量很少,有的甚至空白。 向来“供不应求”的上海交通大学,往年3月份的需求信息是毕业人数的3倍左右,其中“短线”专业达6倍以上。而今年各地需求人数的信息勉强与该校毕业人数相当,有些专业还不到1/3。  相似文献   

11.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十分走俏,分配就业工作比往年顺利得多。4月份,90%应届毕业生就有了去处,而往年同期只有一半左右。目前,北京地区67所高校的近3.2万名毕业生,已离校赴工作岗位报到。  相似文献   

12.
95年度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刚结束不久,纺织院校的毕业生随同全国89.5万名高校毕业生一起,走上了盼望已久的工作岗位,汇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时代潮流中。 回顾高等院校分配就业形势的变化,八十年代后期,曾经逐步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分配”,学生直接面向社会择业、就业。九十年代头两年,“包”分配的趋势反而明显。1992年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3)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各大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已不再是孤立的、个别的、暂时性的现象,必须引起政府、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对维护高校的有序发展,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影响。本文从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出现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收人差距究竟有多大?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就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关方面提出,我国应研究制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法规。意见说,当前,人们对分配中出现的一些过大的收入差距议论很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遗产、私人钱庄、买股票、私人投资等收入怎么调节?在经营活动中,已经大量存在的佣金、回扣、小费、咨询费等收入,要不要合法化?其次是如何建立起  相似文献   

16.
去年、前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分配难”一直困扰着中国1000余所高等院校,牵动社会上下不安,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人才需求由冷转暖,大学毕业生“分配难”徐徐缓解,呈现出人意料的变化。3月中下旬,供求各方在郑州举行年度例会,交换信息,会内代表一如既往,会外代表——自动找上门来的大户格外地多。来自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情况表明,今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总需求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1.5倍左右,求大于供,而去年同期需求量只是供给量的0.9倍,供大于求。各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有些专业人才奇缺,有些专业人才积压;工科类、财经类、外语类的部分专业,其需求量是供给量的4—5倍。不是久冷必热而是恢复正常需求转旺来势快,出人意料。主管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同志普遍认为,这同政治稳定、经济回升密切相关。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前两年一些关停并转的小企业恢复生机,生产逐月稳步增长,刺激了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向全国提出宏伟的“十年规划”,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比1980年翻两番。今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7.
汤华 《瞭望》1988,(Z1)
寒假前夕,对去年一些大城市用人单位退回大学生记忆犹新的高校88届毕业生,又从报章获悉今年毕业分配将有部分人出路不佳的消息。随着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毕业生分配的“铁饭碗”似乎越来越保不齐。面对分配择业的新压力,大学生中跃跃欲试者不少,但更多的是处于企望两全的矛盾心态。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的难题与焦点。中央和各级政府已经把大学生就业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台政策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也得到解决。然而,当前高校毕业生出现不愿基层就业,必须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基层就业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在宏观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什么新问题,改善宏观收入分配政府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司艳宇 《学理论》2009,(12):125-126
河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如何发挥河南旅游人才资源的优势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是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高校提供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却不能为企业充分利用,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部分高校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给出一些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河南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寻求更多的就业途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