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洛伐克新总理梅恰尔任威由弗拉迪米尔·梅恰尔任总理的斯洛伐克新政府于去年12月14日宣告组成。这届新政府是去年10月斯洛伐克举行独立后第一次全民选举后产生的。梅恰尔领导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第一大党,但它在总数150席的议会中仅占...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6月17日举行的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民议会选举中,在野的方向-社会民主党获得29.14%的选票,在议会150个议席中占有50个,成为议会第一大党。6月20日,斯洛伐克总统卡什帕罗维奇授权方向-社会民主党主席罗伯特·菲措组阁。7月2日,菲措与斯洛伐克民族党主席斯罗达以及人民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主席梅恰尔签署关于组建联合政府的协议。7月4日,卡什帕罗维奇总统正式任命菲措为新政府总理。这样,菲措就成为斯洛伐克共和国1993年独立以来的第6任总理,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总理。一罗伯特·菲措1964年9月15日出生于斯洛伐克的托波尔恰尼市。1982~…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斯洛伐克于1994年12月13日组成了以梅恰尔为总理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下简称民斯运)、斯洛伐克民族党和工人联盟3党执政联盟政府。斯新政府的组成颇费了一番周折,现将其大选、组阁、内外政策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情况一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一分为二,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两个独立主权国家,并于1月19日分别加入联合国。一、分家对两国的影响分家开创了通过民主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国解体问题的先例,使欧洲和国际社会消除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出现南斯拉夫式动乱的忧虑。从长远看,可祛除因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民族权益等问题上的矛盾龃龉所造成的内耗,各自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克服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困难,发展本国经济,治理和建设自己的国家。但捷克、斯洛伐克两大民族生活在统一的国家里已有74年的历史,相互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依存关系根深蒂固,分家后必然会使他们都付出较大代价。短期内两国势必会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 (一)国际地位将受到影响。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原是一个只有12.7万平方公里国土和1560万人口的中等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有限,分家后更使两国变小。捷克共和国面积为7.89万平方公里(占原联邦面积的61.7%),人口1040万(占原联邦人口的66.1%)。斯洛伐克共和国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占原联邦面积的38.3%),人口530万(占原联邦人口的33.9%)。它们都需要重新申请加入某些国际组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6.
一月 1日 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实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成独立的捷克共和国及斯洛伐克共和国,从而结束了历时74年的联邦,未动干戈,被称为“和平分家”。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放。欧共体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内部边界,商品、资本和劳务开始自由流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变化较大,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年,也是4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一、政治形势 4国举行议会或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党派斗争掀起新的一轮高潮,但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政局保持相对稳定。 (一)围绕选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较量。匈国会大选中,原执政的匈牙利社会党  相似文献   

8.
一)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中东欧国家争先恐后,把加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回归欧洲”,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1991年2月15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三国的总统和总理:瓦文萨和别来茨基,哈韦尔和恰尔法,根茨和安...  相似文献   

9.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苏联东欧的剧变无疑起了催化作用。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舆论认为,联邦解体有喜有忧,领导人的看法以肯定为主,但不少人担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两国的作用将削弱,经济上形势更加严峻,两国关系也将出现不少分歧和矛盾。捷斯两国需要经过较长时期,才可能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逐步走上平稳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4月 1 7日 ,斯洛伐克举行了独立以来第 2次全民直接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活动。伊万·卡什帕罗维奇轻松击败昔日的上司——前总理弗拉基米尔·梅恰尔而当选斯洛伐克独立后第三任总统。 6月 1 5日 ,卡什帕罗维奇宣誓就职 ,任期 5年。一伊万·卡什帕罗维奇 1 941年 3月  相似文献   

11.
捷克共和国     
原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剧变后,经济体制开始转轨,政府认为,要使庞大的经济实体迅速转向市场经济轨道,以私有化为终端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成败的关键。为此,捷联邦从所有制改革入手,于1991年在全国掀起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进程。1993年1月1日捷联邦解体,独立后的捷克共和国克服分家所带来的冲击,继续其改革进程,截至1994年底,该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已大体完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党是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在多数情况下,广大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以及取得国家独立后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等等,都要由一定的政党来领导。在东盟国家中,统治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从选举议员与主要官吏,到组织政府、控制议会立法等,通常都是通过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本阶级解放的斗争,同样也是由政党来代表的。政党制是东盟各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13.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斯洛伐克今年1月1日独立。2月15日议会选举原执政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副主席米哈尔·科瓦奇担任第一任总统,3月3日宣誓就职。金融问题专家米哈尔·科瓦奇是一位颇有经验的金融问题专家,在银行部门工作长达37年之久。1930年8月5日出生。1953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54年于布拉迪斯拉发高等经济学校毕业后,在斯洛伐克地方银行任职。1964年出国任教,在古巴中央银行学校当教师。1967年被派往英国,任捷克斯洛伐克商业银行驻伦敦分行的副行长。1970年因反对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将于1999年12月19日举行议会选举,现将选举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主要竞选联盟及政策主张 此次议会换届选举是俄独立后的第三次,它关系到能否选举产生一个与执行机构团结协作、运作有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尖锐对立)的杜马,关系到在议会多数基础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最终将关系到总统选举的走向。为此,各种觊觎国家权力的政治力量厉兵秣马,加紧分化组合,组建竞选联盟,准备在这场尖锐的政治斗争中决一雌雄。各政治力量共组建31个竞选联盟,基本呈现出中、左、右“三足鼎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剧变后,中欧三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维谢格拉德集团(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后成员国由3个变为4个),旨在通过各种多边合作项目尽快实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战略目标。经过入盟后初期的沉寂,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维谢格拉德集团走上了一条更有抱负的合作道路,但其发展前景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俄罗斯共和国元首格里布任戚在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今年1月28日的选举中,原议会国家防务、安全和反犯罪斗争委员会主席梅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格里布一举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白俄罗斯独立后第二任国家元首(根据白俄罗斯现行宪法,最高苏...  相似文献   

18.
白俄罗斯共和国元首格里布任戚在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今年1月28日的选举中,原议会国家防务、安全和反犯罪斗争委员会主席梅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格里布一举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白俄罗斯独立后第二任国家元首(根据白俄罗斯现行宪法,最高苏...  相似文献   

19.
捷克与斯洛伐克曾经长期共处一国,而且于2004年同时加入欧盟,但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6个成员国。而捷克至今无限期拖延加入欧元区的时间。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捷克与斯洛伐克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做出了不一样的战略选择?为什么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较快实现了马斯特里赫特趋同标准的全面达标?采用欧元的斯洛伐克与未采用欧元的捷克相比,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昂山素季当选缅甸议员。1日,缅甸补选联邦议会和省、邦议会45个空缺席位,17个政党的150名候选人、7名独立候选人参选,其中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候选人角逐所有45个席位,全国民主联盟(民盟)候选人竞选44席。民盟赢得45席中的43席,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人民院议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