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8年5月,民进党在台湾不仅失去执政权沦为在野党,而且在立法机构也只剩下27席,在23个执政县市中只占据7席。民进党丧失执政权,政治实力遭遇重挫,政治声望跌入谷底,再加上陈水扁家族弊案的爆发,也重创其“清廉、本土、爱乡”的政党形象。民进党十多年的努力一夕之间付诸东流,重回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政治势力版图。尽管民进党在最近的几次地方性选举中取得一系列胜利,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13)
正摘编自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题为《南台湾最挺也最惨!看看民进党铁票区的众叛亲离》文章指出,民进党在台南、高雄、屏东执政逾20年,嘉义县也有17年,2016年南台湾乡亲终于盼来绿营的全面执政,但蔡英文执政2年来,却让台湾南部开始冒出"民进党不倒XX不会好"的布条,就连深绿许  相似文献   

3.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4.
韩冰 《统一论坛》2020,(2):33-35
在台湾地区2020年大选中,国民党虽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法机构得票、席次上都较2016年有所突破,但仍未能撼动民进党"一党独大""完全执政"的政治版图。面对挫败,国民党内部"世代更替"呼声不绝于耳。3月7日,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出炉,"中生代"代表人物江启臣成为新任主席,正式揭开国民党"世代交替"与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文睿 《两岸关系》2013,(1):63-64
1月13日,民进党"火大列车"驶入台北,"火大游行"终于在台北登场上演。从场面来看,本次"火大游行"的主办单位宣称有20万人参与,但据台湾警方估算大概有10万人,前后相差一倍。如果与之前党主席苏贞昌声称的会有六成民众支持上街"呛马"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从活动效果来看,显然与民进党预期的有相当大的落差。不仅民众参与人数比预估的要少,而且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绿营支持者,这也让事前定位为"全民呛马"的游行变为了"绿营反马",成为又一次典型的蓝绿政争。在台湾的政治环境下,多年来蓝绿政治斗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法律台湾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难问题林冈(1.45)试析影响美国对台决策的若干基本因素王伟男(1.51)“宪法一中”与国民党当政时的大陆政策杜力夫(1.59)“修宪”与“护宪”:1950年代前后雷震的“宪政”思想何卓恩(1.66)试析倒扁运动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王茹(1.74)台湾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与民进党的政治版图——兼对“南方政治”定义的探讨王茹(2.1)后扁时代台湾主要政党的品牌危机与转型吴春来(2.11)美国国会涉台提案的发展张光刁大明(2.22)冷战后美国东亚霸权护持与台湾问题黄一映(2.32)影响台湾地区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政治     
《台声》2017,(24)
<正>绿营"遇事赖马英九神功"已臻化境赖清德官邸遭泼漆竟也赖马自去年"5·20"民进党上台以来,民进党当局"遇事就赖马英九"的神逻辑便屡发"神威"。历经一年半时间的不断精研修炼,时至今日,绿营的此项独门绝技竟已臻于化境,宛然到达"登峰造极"地步。据台湾媒体报道,12月1日夜里,台湾反迫迁团体——"板桥大观自救会"向赖清德官邸泼洒红油漆抗议"迫迁杀人",并试图冲入官邸,与警方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8.
<正>民进党在台湾两次执政,期间都利用行政资源和手段大肆推动"去中国化",并通过绿营媒体操弄舆论,逐步建构"去中国化"话语体系。陈水扁、蔡英文在具体操作手法上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本质上都以"台独"为依归,为推行"台独"分裂铺路,这对台湾社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对两岸关系形成严重挑战,必须引起两岸有识之士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自从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一直处于政治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台湾之所以难以实现政治稳定,有着深层次的政治文化根源。主要包括台湾政治体系结构的客观缺陷和民进党当局主观上对制度的不尊重,受到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民主政治”恶质化倾向的影响,以及台湾政治文化极端化趋向导致民众政治参与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等等。只要这些问题不解决,台湾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民进党主持的公听会迟迟不能结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贸协议")已不可能在台"立法院"本会期1月14日前完成审议。在台湾经济竞争力不断下降,服贸协议为台湾业者所提供的商业先机瞬间即逝的情况下,民进党绿营政治势力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服务贸易百般刁难,拖延生效?细加探究,实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台湾选举中人际传播的兴盛及其社会、历史根源,论述了其发展演化的状况,以及国民党、民进党在这方面的差异,着重分析了2008年“大选”中马英九阵营的“LongStay”这种直销式人际传播的效果、政治效应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起源于国共两党的斗争 ,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这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来源 ;台湾问题在本质上属于中国的内部事务 ,这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逻辑来源。因此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两岸之间无论存在多大的分歧都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协商解决 ;从促成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 ,“一个中国”原则的真正内涵是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只有坚持真正的“一个中国”原则 ,才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政治格局中,民进党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近30年的发展中,该党凸显了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随着社会和两岸局势的发展又有所改变。本研究以1996年至2012年五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332则民进党的报纸竞选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勾勒了一幅民进党竞选策略的画面。在此基础上,作者赴台与13名在不同领域与台湾政界有关联的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以解释内容、分析结论,探析民进党的特征和变化,以及隐藏于变化背后的原因。本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人研究,同时对该党未来的变化也提出可能性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来,在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台湾逐渐孕育出与祖国大陆格格不入的政治文化,民众简单朴素的中国认同出现混乱并形成多元化走向,这一过程是渐进的,是在国际环境、两岸关系及岛内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从政治宗旨发展为道德核心 ,其基本含义是“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这一新型道德实现了政治与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现实与理想、义与利的高度统一。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 ,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相一致 ,与多元化利益主体格局相适应 ,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协调 ,正确处理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简析民进党“大选”中的政治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8,(3):17-23,50
2004年“大选”,民进党阵营针对当时的选民状况和媒介资源,精心构筑了“多层+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策略,以“多层”的传播一点点地收割选票,最后以“突发事件”完成致命一击,这当中民进党对人际传播的运用尤为出色。2008年“大选”,民进党仍沿用了该策略中的一些内容,然而国民党已经习得经验,有所防范,马英九也发展出“Long Stay”这种直销式人际传播来破解民进党的攻击,而民众对民进党过度使用负面选举术的反感加大,马萧最终赢得了“大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制订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是规划台湾大陆政策基本框架的主要法规,其立法时期正值台湾进入政党政治时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立法过程中的政党政治主要表现在提案立场、政策主张、审议与修正程序。提案立场与政策主张之争主要反映出台湾地区主要政党大陆政策主张的差异。而审议与修正程序之争则是与当时的政党政治具体运作有关,其中民进党凸显的是抗争性立法风格,而国民党更多是内部的派系之争。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岛内日趋激烈的政党政治发展,对台湾地区大陆政策立法过程的作用与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犯罪论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黑社会是指以获取非法暴利为主要目的 ,公然蔑视任何法律秩序 ,拉帮结伙 ,称霸一方 ,以使用暴力强取豪夺或者以提供非法物品及不正当服务为惯用手段 ,有组织地实施多种犯罪的社会邪恶势力 ,但与具有政治目的的党派或其他行帮、社团等有明显的区别。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存在产生黑社会的肥沃土壤 ;港澳台黑社会势力的渗透是大陆黑社会形成的催化剂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经济和政治的不正常结合必然产生黑社会“怪胎” ;老板与雇员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是黑社会产生的组织基础 ;一些弱势群体寻求保护 ,也成为黑恶势力滋生、壮大的温床 ;对罪犯的改造效果减弱 ,也是滋生黑社会犯罪的重要原因 ;官场腐败进一步促使黑社会犯罪恶性膨胀。为此 ,应提高对治理黑社会犯罪紧迫性的认识 ,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大力开展调查研究 ,进一步摸清底数 ;改革公安体制 ,加强组织建设 ;改进“打黑”办法 ,注重长期经营 ;整顿、纯洁公安司法队伍 ;改善执法环境 ,增强改造效果 ;健全有关反黑立法 ;认真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