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触摸科学》这样一本由专业性论文与随笔文章组成的作品集 ,读者完全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对我来说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后半部分 ,也就是“科学与艺术”和“随笔·书话”这几部分内容 ,因为与前半部分的专业论文相比 ,这些内容有着更多个性化的色彩 ,并且可以让我以一种更轻松的心态去看、去思考 ,而看与思考的内容往往就流动在字里行间。1历史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太过简单 ,因为许多人都知道历史可以借来用作今天和明天镜子 ,但答案出来了 ,问题也就出来了。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一面镜子 ?我们将如何去使用这面镜…  相似文献   

2.
我们医院的叶护士戴上口罩怎么看都像某个电影明星,难怪不少人叫她“叶美人”。也许真应了那句话:说她漂亮是毁她。当同行们趁着年轻钻研业务时,她将大把的时间消耗在了镜子前面。  相似文献   

3.
脸孔是人的“门面”,不能等闲视之。每一个讲卫生、重仪表、修边幅的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天要洗几次脸,照几回镜子。不然,让肮脏的东西附在脸上,就会在大庭广众面前丢人现眼,被人笑话。共产党员也不妨经常“照照镜子”,以树形象,正言行。首先是以党章和入党誓词为镜。我们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  相似文献   

4.
丽萃 《传承》2008,(11):50-52
一眨眼流行音乐已经流行了20多年,让人发现当年一群人振聋发聩的歌唱,居然标志性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新时代。20多年过去,不管对于历史当事人、对于流行音乐业内人、对于聆听流行音乐的听众,都是值得纪念的,毕竟它如此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妆点着人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我们编辑部里大多都是些年轻人,除了编务大姐,就是我最“老”了.我时常跟年轻人聊起那些更老的编辑们的事儿,当年……谁让我是承上启下、夹在中间的人呢. 陈淑兰,编辑部公认的最棒的编辑,大家都叫她陈大姐.陈大姐做栏目都是有故事的.当年陈大姐主持个栏目叫“作家与爱心”,都是请些名作家来写残疾人.  相似文献   

6.
冬天的记忆     
有人说时间可以让人淡忘一切,不管是高兴的事还是忧伤的情,但有一件事虽时隔多日却仍时时冲击着我,让我时常想起它。那是去年冬天发生的事情。我对着镜子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着装整理了一遍,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表——7点半,扎上武装带,带上大沿帽,我提前半小时站在了岗台上。因为今天是特别的一天,客户单位的日本和美国客户代表要前来检查工作。“门卫可是一个单位的外在形象啊,而且这次来考察的都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我一定要站得有模有样。”我心里默默地想着。但那天的天气似乎太不尽人情,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针尖般的冰凌渣儿打在我的脸上…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一首发人深思的“昏镜词”。词中说:有人到市场上去买镜子,一打开镜匣子,发现镜子有的明亮如月,有的昏糊如雾,遂问道“镜子是用来鉴形的,为什么不都磨得像月光一样明亮呢?”镜工笑着告诉他:“按照你的想法,我的镜子就卖不出去了。因为明镜连小小的缺点都不能隐藏,一些容貌不美的人就不合意,哪里还会买它呢?”镜子,其实也是一种认识工具。按理说,镜子就应该反映人的本来面目,而人的面貌也决不会因为镜明而变丑,镜昏而变美,若是为了掩饰自己脸上的缺点弃明镜而求昏镜,实在是自欺欺人。这首针随时弊的‘…  相似文献   

8.
每个女子都渴望拥有一张蜜糖唇,然而总有些原因让我们口干舌燥,甚至突然有一天面对镜子时发现自己的双唇竟变得如此黯淡不堪。真是让人苦恼呀!而更应引起你警惕的是,嘴唇失色并非只是面子问题。它还是你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也就是说,当你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嘴唇就会及时向你提出警告!早晨起床后,我们不妨好好看看未经修饰的双唇,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论快乐     
有人曾在心里祈祷:如果有上帝,应该让自己生得高大英俊,还应让自己很有钱,还要让自己人生快乐。可又想如果上帝说自己太贪心,只允许选择其中一条呢?如果让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让人生快乐。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看成是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与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也有许多人说: “外在能给人的东西使其快乐是很少的,人的快乐与否决定于自己。”人的快乐源于哪里?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得到…  相似文献   

10.
谈谈“新民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我喜欢“新民乐”这词。原因之一:它含有“新”字,新的总比旧的好——新鲜,有时代感。之二:它言简意赅,很清晰明了地道出了它所包括的内涵——是对传统民乐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新民乐”一词让人一听一看便感觉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新民乐”的产生 谈“新”必先言“旧”。传统民乐(旧)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品味和爱好。它包括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四大类。我们日常生活中指的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镜子。镜子之说有一定道理,但镜子有多种,不知说者是指怎样的一面镜子?在我理解,文学作品作为镜子不能仅仅是一面普通的平面镜只是一般地如实地映照现实,它还应如同显微镜、X光镜,能透过粗糙或光洁的表层,将内在的细微处、隐蔽处加以放大,让人们看清其中隐含的基因和病菌,还应能透过肌体的表层深入到内脏找出病灶所在。仅此还不够,它还应当是聚焦镜、照妖镜、望远镜。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  相似文献   

12.
镜子.是日常生活端貌正冠的工具,它能弥补眼睛的生理局限,直接、客观地展现自己;镜子,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镜子以自省”,这样的典故不胜枚举。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他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而魏征又何尝不是太宗的一面“宝镜”呢,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太祖朱元璋“守井之道”也是一种“秉镜”以自律的智慧,他也常教育大臣老实为官。守好“一口井”,方能天天汲取,用之不竭;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辈子简朴,无论对待革命事业或是私人生活,简朴精神就是“明镜”,照亮革命道路,带来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带领中华儿女走上康庄大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肯于用“明镜”照自己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马小真 《观察与思考》2003,(12):231-232
红灯停,路灯行;先看左,再看右. 人的一生也许能忘记很多东西,可唯独这句孩提时我们就耳熟能详的话始终不曾被遗忘过.只是,当年的我们从未曾想过,这个那么容易明白的道理,为什么今天做起来却如此的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越来越现代化、在川流着POLO、宝马、奥迪……的城市里,心胆却变得日益脆弱?  相似文献   

14.
温暖的记忆     
有人说时间可以让人淡忘一切,不管是高兴的事还是忧伤的情,但有一件事虽过去很久却仍时时让我想起。那是去年冬天发生的事情。我对着镜子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着装整理了一遍,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表——7点半。扎上武装带,带上大沿帽,我提前半小时站在了岗台上,因为今天是特别的一天,日本和美国的客户代表要前来“验厂”“。门卫可是一个单位的外在形象啊,而且这次来考察的都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我一定要站得有模有样。”我心里默默地想着。但那天的天气似乎太不解人情,气温很低,零星有雪,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针尖般的冰凌渣儿打在我的脸上、身…  相似文献   

15.
闲言碎语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意在强调面子的重要性。面子在汉文化中历史悠久,无处不在,政治和生活层面都有面子的影子。早在汉代刘、项之争,项羽大败,而为了面子项羽死也不肯回江东。无独有偶,三国时期东吴小霸王孙策,是一位美男子。有一次他出去打猎,被许贡的门人所刺,伤及面部,后医生给他敷了膏药,并嘱其不要生气,不要照镜子,伤口愈合就没事了。但偏偏孙策是个爱美的人,过几天他实在按捺不住,非让手下人拿镜子照一下,结果一照出大事了,因面部贴一些膏药吓坏了孙策自己,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实在太难看了,于是大喊一声:“面且如此,尚能建功立业呼。”这一喊不要紧,把伤口都给崩裂了,流血不止,没几天就死了。可见面子能抬举人,也能害死人。  相似文献   

16.
瓷器 中国     
“不论我们在哪里,我们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一首走遍世界都能听到的歌。几年前,我在美国纽约的唐人街,孔夫子像前的长椅上,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遥望着夕阳落日。老人军人般的坐姿吸引了我,我们坐在长椅上攀谈了起来。老人姓陈,出生在江苏和山东交界的一个海边古镇,夕阳的余辉中,浓厚的乡音里,陈老伯讲述着他的故事。“那是冬天,俺娘给我一只碗,让我上街买一碗热面吃,我还没走出多远,就被抓了壮丁,当年我只有十四岁。几天以后就开始打大仗了,徐蚌会战就是你们说的淮海战役。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就…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与文章主人公有关的一桩陈年旧案,它发生于1995年5月20日。“砰“,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武汉市后湖乡胜华村的寂静。举枪的是几个凶神恶煞的青年,他们像当年鬼子进村一样,一到村口就朝天放了一枪。此时正是傍晚,村民们大多在家里吃晚饭。有两个打铁的安徽人正在村口散步,听到枪响吓得拔腿就跑。后面的青年举枪就追,并连开数枪,瞬间,两个安徽人就倒下了……时任武汉市江岸分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陈贻春立即赶到现场。作案者早已逃逸。据伤者反映,作案者系武汉口音,而他们在此地并无仇人。此时村民们都吓得关门躲起来,民警走访了部分村民,都提供不出有价值的线索。陈贻春表情凝重,默默不语。突然,他眼睛一亮,吩咐一民警:“给二七派出所谢涛打传呼,让他尽快赶到现场来。“一会儿,一个20大几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他查看了一下死者的伤口,低头沉思一会  相似文献   

18.
西洋人喜欢在墙上或门上挂上一幅画,而中国人更喜欢挂的却是字:两句对偶,叫做“联”,几行格言,叫做“铭”。你随便到中国的一个什么名胜参观,就会发现凡有古建筑的地方必有联,而且常常是一个亭子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各种字体的对联,那简直是有瘾。这种对字幅的爱好一直延续到现代,“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发展到极端:由爱好变成了崇拜,几乎每个办公室、每个家庭都要挂上几条“语录”。过了“文化大革命”,不时兴挂语录了,但偌大的一面墙让它空着总觉得心里不大得劲  相似文献   

19.
重识卫生     
“卫生”是个乏力的词,这是指它的发音,当你下意识要说出这个词,口腔里就如同含了一口温吞的水,很不自在。如要故意放大嗓门,以便让它掷地有声,无疑会让你失落,你将在镜子里发现当这个词被舌头别扭地弹出时,自己仿佛在跟镜子里的幻影拌嘴,模样十分难堪。然而它又有生硬的质地,通常跟白大褂的单调、注射器的疼痛、药片的生涩绞合成一股,泛着冰层的光泽。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饭店里倒掉的剩菜剩饭,足够养活2亿人。不少网友用“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您怎么看?任远:这让每个人对当前浪费之严重有了充分的警醒。这种浪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从道理上说,即使富裕了也不应该奢侈。主持人:由此,不少人开始反思,“怎么一不小心就浪费成这样了!?”任远: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少人倾向于从我们的社会文化风俗和消费心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在我看来,在铺张浪费这件事上,根本不能拿我们的“文化”来说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