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因其环境优雅、生活设施配套、地理位置适中而越来越受城镇居民的青睐,居民住宅的小区化已成为城市民宅规划建设的趋势。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居民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势必给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新的课题,也必将赋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因此,城市居民小区建设的全过程都应该有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民政部门的参W。民政部门为什么必须参予小区规划建设呢?因为民政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社会管理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民政工作的性质,决定厂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推广街区制,打破小区围墙,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小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行城市发展街区制,对提高城市社区建设资源使用率、增强社区文化生活交流、美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小区的概念越来越为众多的开发商和用户接受。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已成为住宅小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一来,对设计师和系统集成商来说,搞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已是势在必行。一、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内容智能化住宅小区是指集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各种设施集合的住宅智能管理系统。一般来说,小区智能化包括网络通信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组成。二、网络通信子系统近年来,通信事业迅猛发展,普通百姓已经有了电话、窄带、宽带…  相似文献   

4.
住宅小区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部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配套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健全,小区环境越来越讲究,人们在购买小区住宅时除看环境和房子结构外,则更多地考虑小区的治安防控情况。住宅小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到住户的“安居乐业”问题,住宅小区的治安稳定,是社会治安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大批住宅小区开发工程纷纷上马,在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使环境保护与小区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住宅小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区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住宅小区建设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建设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改变,大面积的开挖导致植被丧失、水土流失,从而使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或破坏。二、在施工过程中,对区域环境造成的污染。施工期间的主要污…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洛生  李灵秀 《前进》2006,(8):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同时强调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本质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最具中国国情实际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这里,就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住宅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城镇住宅建设已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发展住宅建设,不仅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还能刺激钢材、建材、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加强城镇住宅建设与管理,从住宅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住宅规划住宅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规划,根据近期规划实施要求,分区编制住宅小区详细规划及与住宅发展相适应的给排水、供电、供气、邮电、城市交通等专业规划。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  相似文献   

8.
莲安工业开发区位于蓬安县周口镇,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仓储、商贸、房地产以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步区2平方公里,地处达成铁路蓬安火车站周边区域,交通便捷,规划有功能完善的工业小区、商贸小区、仓储小区、文化生活住宅小区,建设详规于1992年3月经县第十一届三次人代会讨论通过实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风文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为止,我们对华北油区范围内的部分住宅小区进行了抽样调查,重点关注的是小区管理组织建设与小区稳定两个方面。小区建设方面包括华北油区内现有的居民小区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经费情况、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等项内容;小区稳定方面包括稳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构想等。调查结果显示,小区居民整体上对小区管理及稳定状况是满意的,小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譬如,搞形象工程、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2.
市县简讯     
正徐州市政协助推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去年3月,市政协将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年度首个重点调研课题。委员们了解到,2012年徐州市出台《市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及管理使用办法》,首次从市级层面规定新建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由于相关责任主体不明确、关键环节操作程序不明晰等原因,致使办法未能有效落实。针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模、标准不达标,建成后未按规  相似文献   

13.
李昌 《江西政报》2006,(24):45-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后,各省市自治区及基层政府都制订了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及实施措施;在这样的形式下,我省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具体思路,笔者经过在乡镇工作的实践,结合宜春市委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兴产业、生活富裕兴家业、乡风文明兴新风、村容整洁兴新貌、管理民主强堡垒”的“四兴一强”目标要求,对建设社会新农村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启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走在路上要文明,机关干部带头行;过往马路要看灯,黑白线上讲文明;骑车外出要谦让,树立公仆好形象;驾车出行要规矩,不闯不抢不乱停;乘坐公交要礼让,我为群众作榜样;上下电梯要有序,营造文明小天地”。这是4月24日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市文明办举办的市级机关“迎世博文明出行”形象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对市级机关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林奇涵 《福建通讯》2002,(11):36-37
要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重要的是增进文明建设实效。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贴社会实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贴基层需要,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紧贴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紧贴经济建设,服从服务大局需要。使广大干部群众保持奋发的精神和创造才能,为福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有效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房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物业管理应运而生。物业管理不仅成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区“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配套建设,而且是房地产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先进方式,是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和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生活条件的需要。在我国,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管理住宅小区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合肥市城市住宅小区管理办法》于1995年7月1日已正式施行,标志着合肥市住宅小区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但过去物业管理方式一直沿袭手工、人力的传…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通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先后获得了"全  相似文献   

18.
吴小曼 《新东方》2009,(5):24-27
海南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订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文明生态村就是生态省的一个重要细胞。2000年9月,海南省立足本省实际,结合贯彻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精神,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2002年4月,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力争经过五到八年的努力,使全省半数以上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实现我省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2006年1月,海南省人大三届四次全会通过的海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50%的自然村要建成文明生态村。时至今日,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已经在琼州大地星火燎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文明生态村”从一个全新的概念转变为在全国具有强烈影响的“农村品牌”。  相似文献   

19.
甄静慧 《传承》2011,(4):56-57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凸显了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乡风文明是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如果说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那么乡风文明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和思想道德基础.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持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