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洞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中,深刻地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巨大意义,系统地提出了从改革党和国家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着手,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途径。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历时十年之久的灾难结束后,每一个立志振兴中华的志士都在思索着:“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究竟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思想作风的产物,还是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怎样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思想 ,是邓小平建党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其内涵中蕴涵着邓小平独特思维方式的简明、朴实、具体、超前、实际等深刻思辩 ,本质上是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出发 ,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关于党内生活的制度 ,使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化 ,探讨和解决适合新的历史时期特点要求的党的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这是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主要内涵。在这一内涵中 ,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又有其明确的侧重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的历史时期要着力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同时 ,努力探索一条制度治党治国的新路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们党进行了思想理论上的全面拨乱反正 ,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此同时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也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 ,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 ,开始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各领域的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但是 ,在改革开放初期 ,“文化大革命”余毒的影响 ,“两个凡是”错误的影响 ,仍在相当领域中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 ,与此同时 ,党内外十分关注对“文化大革命”及毛泽东同志的公...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制度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对于继续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系统及其组成部分按既定的政治制度处理政治关系、进行政治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是政治制度获得实际价值并内化为政治角色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和结果。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长期以来政治运作的非制度化,是邓小平政治制度化思想的历史和逻辑起点。还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就针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军队都陷人了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努力,为邓小平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尽管在他晚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犯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这些挫折和教训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告诉我们,仅仅孤立地就接班人问题解决接班人,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失误和悲剧。必须把接班人的培养同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问题联系起来,从制度上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从领导制度建设入手解决接班人问题,邓小平同志有极为深刻的论述,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制度比人更重要。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是我们今天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指导思想。据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中心内容和关键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探索党与政府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邓小平同志对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思想,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我们党建立科学的高效的党的领导制度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思想。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之后,面对着如何迅速改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状况,使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以适应市...  相似文献   

8.
<正> 不久前在京举办的“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修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八百多位理论工作者,就邓小平同志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特点等进行了研讨。从邓小平同志这一理论思想形成过程的时间上来看,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文革”期间是酝酿阶段。为了吸取历史教训,他开始从制度上考虑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二、1978年底到1980年是提出阶段。这一时期,他开始比较系统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并充分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和实施原则。三、1981年到1984年为成熟阶段。这一时  相似文献   

9.
浅析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洪泛波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也认为:政治工作,“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政治工作“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因此,探讨和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非常...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分别将“依法治国”写进了党的文件和《宪法》。这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正确运用,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作了大量的论述,把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到我们政治生活中“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的高度,提到“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高度,表明了他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依法治国不仅是邓小平重要的法制思想,更是指导小平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社科工作,首先要做好学会工作,社科联的基础在学会,学会的生命在活动,活动的重点在课题,课题的关键在应用。作为社科联的基层组织——学会,如何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做好工作,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要在“五个坚持”上狠下功夫。一、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治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终把思想政治任设摆在首位。邓小平同志指出:“无论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和党员“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和重大发展,在于他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革”的惨痛教训,鲜明地提出了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日益成为全党的共识,而且已成为党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炜 《前沿》2004,(12):169-171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必然推动实践的新发展 ,也深刻地要求着实践活动的新探索和新创造。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实践中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科学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从根本上推动了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新的局面 ,提高到新的境界。这些具体方法有 :用“三讲”教育活动的新形式加强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 ,用“学教”活动的新举措促进农村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 ,用“唱响主旋律”的新思路推动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已经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写入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论断在我国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仅规划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今天看来,邓小平同志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原则性构想,其直接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文化大革命"所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刘文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场全方位深入的社会革命,它广泛而深刻地推动着经济、政治、文化及人本身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曾始终关注着政治体制改革,并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魏芙蓉 《湖湘论坛》2001,14(1):24-25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探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邓小平用“势在必行”四个字,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主要思想有:  一是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方面来论述政治体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那部分矛盾。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七一”前夕,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认识这个问题,是新世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增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大问题。 一、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背景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邓小平文选》,第 3卷, 344页 )西方搞和平演变主要是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攻心战。其攻心战的核心就…  相似文献   

19.
赖琼 《长白学刊》2009,(3):136-140
庐山会议打倒彭德怀,可以说是毛泽东与彭德怀两人之间恩怨误会长期积累的结果,是毛对彭长期猜疑不信任的结果。当然,也与彭耿直的个性有关。至于为何会由领袖个人之间的悲剧演变成全党全国人民的大悲剧,根本原因在于彼时中共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主席个人专断的形成和存在。主席专断的出现,其实又是社会转型期发生的很难避免的“返祖倒退”现象。因此,庐山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既与转型期还存在的封建专制思想有关,又与我们的民主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制约主席个人无限权力的有效机制有关。只有像邓小平说的“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才能防止庐山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了。纪念党的诞辰,令人深切怀念党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多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恶意攻击毛泽东,大搞所谓“非毛化”;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则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非毛化”。不同立场,何其鲜明!毛泽东同志逝世后,邓小平与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在严肃总结毛泽东晚年错误、批评“两个凡是”的同时,坚定地、大无畏地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主持制定并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