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权力和失地农民权利的博弈现状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权力和失地农民权利的零和博弈现状使得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无效率。究其根源在于"土地财政"中的政府权力寻租、制度空间下的政府行为失范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弱势群体地位。而化解目前的征地困境,必须从保护农民权益出发,创新农地产权制度,重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以期实现政府权力和失地农民权利的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2.
江昭 《学理论》2012,(16):90-9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农民面临着失地又失业的境遇。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涉及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湖北省汉川市开发区失地农民为研究背景,尝试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权英 《学理论》2009,(23):52-53
失地农民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趋势。虽然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仍然蒙受着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发展权益的缺失,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的弱势群体。因此,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及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普遍性进行研究,提出了改革农地征用制度、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强化政府第一责任制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四平  王宇楠 《学理论》2014,(4):111-1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农民土地征用也日渐增多,由此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失地农民。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种种矛盾令人担忧。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城市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失地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特殊产物,他们因失地而进入城市所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边缘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建设的首要影响对象,更应着重加以重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全方位地建立起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转型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权益的政府保护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必然造成大量农民失地。由于政府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缺失和弱化,导致失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和就业权等与土地相关的各种权益大量流失。无论是从土地对农民的重要作用还是从农民对中国工业化的巨大贡献看,保护失地农民权益都是政府的责任。因此,通过构建完善合理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政府保护机制,防止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自然就成了我们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增加至1.1亿。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能否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在对C乡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和解决困境的对策。为失地农民有效就业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由于没能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导致该问题由发达地区的局部社会问题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城市化应有利于带动农民致富,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拉大城乡差距,造成农民失地又失业,否则就失去了城市化的意义。鉴于此,政府在具体政策安排上,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要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未来出路,并将能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纳入各级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加速推进,城市用地规模迅猛增加,失地农民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失地农民在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背后生存状况及其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本文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按照年龄层次分类,运用社会排斥分析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现实生活状况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分析了在中国特有的二元设计中,由失地农民身份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原有生存保障资源的消解状况,评价了土地换保障政策对其生活保障资源重构作用的效益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土地换保障政策的建议.以期通过展示失地农民真实生活状况,唤起公众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对今后政策的执行与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城郊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失地农民将越来越多。失地失业失利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何认识失地农民问题 ,如何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诸多问题 ,成为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结合成都市青羊区的实际对城郊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考量的热点问题。从资产建设的角度,分析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资产障碍及其消极影响,借鉴资产建设理念,从自然资本、资金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方面加强失地农民的资产建设,方可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征用土地的现象,许多失地农民因得不到合理的货币补偿和妥善的就业安置而成为新的贫困群体,加剧社会不公并阻碍地区经济发展。针对低保救助和就业扶助在解决辽宁省失地农民生活困难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完善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救助,主要应从构建全方位的生活保障制度和实行一体化的就业保障制度这两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由此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随之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以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城镇化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使其失去应有的效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在拆迁前后的思想态势的阶段性分析,探寻一条加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农村养老现状、成因及其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侠  汪清  戴燕 《学理论》2009,(23):43-46
在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农村面临着严重的养老问题。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又没有建立起来。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核心化发展,大量进城农民工的出现,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失地农民,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大量的个体经营者的出现,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变得复杂化。在我国的中部农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养老问题比较严重。从中部农村实际出发,继续巩固和完善现代性家庭养老,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方式,走出一条适合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城乡协调统一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陕西近些年的非农建设用地急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尽管部分市、区在对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和生活保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多种制度与非制度因素的影响,陕西在农地征用中同多数地区一样,也普遍存在农民参与度低、土地补偿标准低、补偿费分配不公、安置渠道太单一、就业帮扶不到位、社会保障缺失等情况,失地农民的生活与思想状况不容乐观。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楠 《理论探讨》2012,(1):155-158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失房、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需要一定的理念作为理论支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在理念上存在偏差,在实践层面上法制建设滞后,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为此,必须科学设计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的原则,确立正确的救助服务理念,健全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基金的监管机制,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修改完善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时期,对土地需求量的急剧上升引发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圈地狂潮直接导致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失去生存权、发展权及劳动的权利,丧失了诸多的经济利益。为此,必须从管理体制以及法律的角度探寻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深入推进催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失地农民囿于传统文化轻法思想、法律文化农村传播的制度性障碍及涉及失地农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这一群体法律意识淡薄。为此,应从加大农村经济扶持力度、优化法律服务体系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角度提升失地农民的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法律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二元社会制度障碍、身份认同障碍、职业转换障碍、文化适应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身份转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失地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换的心理适应;树立社会公平理念,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底蕴和生存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