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后苏联裁军政策研究(1945-1983)(摘要)王吉良战后苏联裁军政策是苏联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联实现对外总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五章按历史线索对战后40年苏联裁军政策进行分期考察,探讨战后苏联裁军政策形成与演变的各种制约因素,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总统里根连任总统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美苏双方在裁军问题上根据各自的环境和力量,都加强或调整了各自的战略和方针,美苏在裁军问题上以新的战略、策略进行的一轮争斗已两年多了。分析一下美苏当前在裁军问题上的战略及特点,肯定有其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不过,美苏在裁军问题上的关系是整个美苏关系的中心点,也是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因此,这种关系非常复杂,实际现状和以后发展的趋势很难定论,必须从多种角度和层次进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认为,冷战结束以后,地区性突发事件取代苏联威胁,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加强军事力量、军事结盟、军事援助、军备控制与裁军及军事打击等各种军事手段,提高其威慑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裁军”这一概念,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5年1月为联合国50周年纪念大会所作的《和平纲领补编》中首次提出来的。加利在《补编》中说:“根据联合国组织最近处理具体冲突的经验,我要集中讨论或许可以称为‘微裁军’的工作。‘微裁军’指的是,联合国在处理...  相似文献   

5.
1986年12月26日,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和外交学院共同在外交学院举办了“国际和平年一首都青年学者裁军问题研讨会”。中国人民争取世界和平与裁军协会、外交部、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研究生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外交学院10多个单位的170余名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洋倒爷     
倒爷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许多外国倒爷不是在本国倒,而是在各国之间倒,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倒爷”。 据洋倒爷们说,在华沙——北京这条路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贩运的商品品种繁多,贩运方法为双程阶段式。他们从东欧国家买上个五金到苏联出售,在苏联买上鹿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军控与裁军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为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军控与裁军问题很可能将成为影响双方信任和合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双方必须不断拓展共同利益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国联成立以后在推动国际社会裁军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国联基础不广泛,也没有相应的实力,导致国联力量软弱,在推动裁军,制止军备竞赛和维护和平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最终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苏联学术界和报刊在回顾苏联历史时,不时谈起苏联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其中特别是对斯大林,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诸如对斯大林在对待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在农业集体化和为苏联工业化而实施的经济制度,以及1934年到1937年清洗老党员和1939年清洗整个军事领导层,以至斯大林作为战时领导人的作用等等都重新提出了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10.
1964年 10月 ,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 ,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77年 6月 ,勃列日涅夫又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从 1964年 10月到 1982年 11月 ,是勃列日涅夫执政的 18年。苏联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 ,政局比较稳定 ,也没有发生大规模镇压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 ,综合国力在苏联存在的历史上最为强盛 ,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军事力量膨胀 ,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 ,俨然不可一世。本文就有关著作中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历史上的定位问题 ,作一综述。徐葵先生在《关于苏联 74年社会主义实践和苏联剧变的历史思考》一文中认为 :勃列…  相似文献   

11.
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裁军谈判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並向外空发展,裁减军备、保障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代突出的国际问题。本文试图透过战后裁军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说明裁军的复杂性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苏联宣布成为第一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到今天,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已有50余年的历史了。这5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也正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 这个阶段是从1936年苏联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50年代初斯大林逝世前后。在这个阶段,斯大林简单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苏联各  相似文献   

13.
目前苏联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消费品短缺。近15年来,苏联日用消费品生产增加了2倍,而货币流通量增加了3倍,与60年代相比,货币购买力几乎下降了1/2。目前苏联国内流通的货币有700—800亿卢布没有商品保证,这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居民银行存款2975亿卢布,加上手头现金,总数已超过4000亿卢布,大大超过1年的商品零售额。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月底,正值我百万雄师准备横渡长江之际,苏联驻华大使馆在大使罗申的率领下,随蒋介石政府一起迁往了广州。苏联的这段历史,多年来不仅一直遭到西方的嘲笑,苏联人自己也讳莫如深。事后,周恩来同志在谈到造成苏联此举的原因时曾指出:“我们准备南下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苏联对此有看法,要求我们停止内战。南京解放前夕,苏联同国民党政府仍保持着外交关系。蒋介石在南京呆不住了,迁都广州,苏联大使罗申也随同蒋介石政府迁馆到广州……苏联担心中国内战会打乱雅尔塔划定的势力范围,导致美  相似文献   

15.
苏波关系(1933-1939)─—集体安全政策与“中立”政策的冲突(摘要)袁恒革本文紧紧围绕苏联集体安全政策与波兰“中立”政策的矛盾发展,论述了1933-1939年苏联与波兰发生冲突的原因以及冲突的表现及其实质。1933年底,苏联与波兰分别确立了争取...  相似文献   

16.
美苏核政策与核战略思想是美苏对外政策及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仅就美苏核政策与核战略思想的演变作一探讨。一、美苏核政策的演变美苏核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五个时期(1945—1949,1950—1962,1962—1969,1970—1979,1980— )。 1.在第一个时期(1945—1949),美国从核垄断的实力地位出发,阻止苏联取得核武器,把核讹诈作为进行遏制政策的重要工具,苏联的对策是揭露美国核政策的侵略实质,力争打破美国的核垄断。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政府即决定把原子弹作为遏制政策的重要工具。1946年9月,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曾向杜鲁门提交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停止改进并封存原子武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0月11—17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在石家庄举行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17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以“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研究苏联解体的思想方法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科学地总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会议分析了前一时期学术界存在的思想方法问题,清理了片面性观点:①“外因论”,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看作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②“个  相似文献   

18.
第三阶段(1989年11月至1990年7月),从戈氏的《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变革》一文的发表,到苏联共产党第28次代表大会。这个阶段可称之为苏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的成熟阶段。 在第三阶段,有两个理论和政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1992年8月13—17日,由中国东欧中亚学会政治研究中心和历史研究中心、国务院东欧中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苏联史研究会、黑龙江省社会  相似文献   

20.
俄国1917年发生十月革命后,美国不承认苏联长达16年之久。而到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却迅速地同苏联建立了邦交。其中原因何在?有什么影响和意义?本文力图从较深的层次上作一分析,以为研究美苏关系的来龙去脉提供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