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联合国的改革陷入了安理会成员扩容的僵局中,难以前行。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组成的争常“四国联盟”曾一度对安理会的改革进程形成强烈冲击,然而,这只是反映了对联合国权力分配的某些单方面意向,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理论上而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增加意味着维系联合国运转半个多世纪的中、美、英、法、俄“五国均势机制”将被打破。其最终结果必然会导致现有联合国这一国际机制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刘柠 《南风窗》2010,(1):96-97
日本是联合国成员中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者,然而2010年底,日本非常任理事国的任期将届满,至2030年,其以非常任的形式再度"值守麦田"的可能性极低,故只能寄望于安理会的改革。一般来说,日本发起下一轮"入常"冲锋只是时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理会究竟如何改革,这是一个超高难度的问题。在林林总总的方案中,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各国之间形成最低限度的共识。需要各成员国本着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从而真正启动联合国改革,使得联合国及安理会得以全面反映21世纪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的"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公布了题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报告.该报告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做了详尽分析,对联合国如何应对这些威胁提出了101项改革建议.其中,有关安理会改革的两套方案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联合国何去何从,其权力核心机构--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的改革至关重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3年11月宣布组建的一个包括泰国前总理阿南、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等16名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组成的"威胁、挑战与改革"高级别名人小组经过一年的研究后,于2004年12月2日向安南提交了名为<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我们共同的责任>的报告,报告中有关扩大安理会扩容的内容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一轮的安理会改革即将拉开帷幕.在新成员的入选上有关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谁将胜出,世人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联合国居于主导地位,是现有秩序下的既得利益国家,面对新兴地区大国和区域联盟扩大安理会,增加安理会代表性的要求,美国将做出何种选择?本文根据美国外交档案,探讨了美国在1962-1965年间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的问题采取的政策. 这一个案例表明,既得利益国家面对变革要求很可能作出次优选择,接受损失最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集团的积极支持。同时,改革中的一些主要集团也发生着分化和重组。在原有的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等国家集团之外,L69集团、小岛国家联盟等新的集团也日益活跃起来。印度等国家领导的L69集团试图扮演协调各方立场的角色。非洲联盟内部的立场分歧有加剧的趋势,成为影响改革进展的一大变数。美国在这一阶段调整了对印度"入常"的态度,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为此,中国在政府间谈判中宜采取"低介入"的策略,防止安理会改革成为离间中印和中非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联合国历史上最不平静的一年.年初以来,在联合国内围绕着联合国改革问题已举行了多次大会辩论,其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但迄今依然意见纷纭,莫衷一是.这种激烈的辩论预计也将继续出现在9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联合国会员国首脑会议和新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9.
一、联合国和东亚世界 笔者首先整理出东亚在联合国的发展动向。 在联合国,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动,东亚的发展已被确认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第1期 1945—1956年 随着联合国的建立,安理会面临着如何发挥其正常机能这一考验。在当时,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虽然和美国等自由主义各国步调一致,但是,它是雅尔塔体制在亚洲确立的产物。在当时,整个安理会都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民主治理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改革是各方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世界国家论者、新帝国主义论者和全球治理论者分别为联合国改革规划了不同的前景。全球治理论者的观点与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对联合国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原则 ,影响着联合国改革的走向。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 ,中国较少提出自己的方案 ,但对各种方案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96年,您就在<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政党政治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党现代化"这个问题,但在那时人们对"政党现代化"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所以您的提法应该说十分"前卫".那么,您当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由于户籍制度等社会原因,他们下一代的问题日趋突现。根据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笔者从我国“外来人员第二代”的现实境遇出发,提出了对这个群体犯罪问题的预防与治理对策,以供社会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克里姆林宫易帜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之亡,戈尔巴乔夫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苏共领导人有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根源在于其制度基因和历史演变."斯大林模式"不过是斯大林主义的乌托邦,并非社会主义的合适的社会模式;大俄罗斯主义的单一制国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核军备竞赛、国民经济军事化都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极权官僚制度及其必然的腐败最终葬送了党和国家,苏联是"自杀自灭",亡于"脑坏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新认识.认清时代潮流,有助于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曾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概括为历史潮流.70年代以后,兴起了新的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将其概括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不仅对于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时代主题的理解和正确判断世界大事中的是非.  相似文献   

18.
苏共败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说明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善于借鉴和吸取其他政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欧洲左翼政党大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8-9日,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300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法共和捷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产党虽出席了成立大会,但由于党内有不同意见或对建党呼吁书内容持有异议,决定暂不正式参加新党.大会一致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国的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22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党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六次重大历史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对自身建设进行的一次深刻调整。研究它的历史演变 ,关注其现状与未来走向 ,对于研究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