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相似文献   

2.
性格即智慧     
章睿齐 《求贤》2011,(5):28-28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相似文献   

3.
经典语录     
正在己无不尽之心为忠,在人无不实之言为信。(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东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相似文献   

4.
谋位与谋政     
古人有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够,而耻智之不博。”纵观历史,正是这种患德不崇,耻智不博的思想情操,铸成中华民族谦恭礼让、贤德厚道的优良传统美德。   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是一个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姓”。鲁迅先生一生无品无级,却常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解放冲锋陷阵,为睡狮猛醒摇旗呐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陈嘉庚先生无位无爵,为支援抗战,不惜毁…  相似文献   

5.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9):59
《荀子》二则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韩非子》二则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有度》)  相似文献   

6.
“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早在春秋时,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顾炎武也曾说:“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这些流传的古训无不说明一个道理;知耻是做人的硬道理,只有知耻才能有所为荣,个体的荣辱、耻感,不只是人性的标志,还关乎民族和国家。  相似文献   

7.
方鹏  刘艳 《学习月刊》2013,(6):23-24
《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  相似文献   

8.
人生三乐     
楚奇 《党课》2012,(16):65-66
孟子曾说过:“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相似文献   

9.
大凡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者,无不以敬业奉献为神圣的职责,以敬业奉献为无上的乐趣,以敬业奉献为执着的追求,以敬业奉献为生命的寄托。古代大禹治水,锲而不舍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近代戊戌六君子为推行变法而甘愿流血牺牲;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事业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苦难,献出了无数宝贵的生命;当代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精英———袁隆平、王选、李素丽等无不以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敬业奉献更是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的体现。要敬业奉献,就要有良…  相似文献   

10.
齐白石一生以卖画卖印过活,别无经济来源。在他的客厅里,长期挂着1920年写的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同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尽管德才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对“廉”的评价总是少不了的。诸葛亮的识人之道有七,其中的第六即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史上有过齐桓管仲、刘邦陈平等不耻小节、唯才是举的佳话,但小节之耻能流传下来,说明千百年来人们仍以小节之耻为耻。尽管小耻不掩大德。承平时期、民主年代,人们对“德”的要求程度提高,通州区规定拟提拔...  相似文献   

12.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革命家和军事家,长征是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战略转移的得意之作;而作为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10月长征途中的《七律·长征》,堪称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美妙结合的典范之作。毛泽东十分喜欢自己的这首诗,一生中至少有五次书写《七律·长征》赠给别人。  相似文献   

14.
语录     
正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周易·说卦》)君子爱君而不谋身,忧国而不谋家,以公忘私,以义忘利。(《论君子小人札于》)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淮南子·主术训》)  相似文献   

15.
《管子·牧民》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尽绝,就会使国家由倾到危,由覆到灭。古人将“礼、义、廉、耻”放在立国安邦的高度,足见其重。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下,  相似文献   

16.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17.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18.
刘德伟 《党课》2012,(12):78-79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从政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德尚德,千年传承中,形成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绳墨的道德准则。老百姓历来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素养,“自古人正千夫敬,从来官清万民服”“官德正,则民风淳;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文统筹于义理、考据、辞章(修辞词章)、立诚、经世、致用,根植开元发端于中华先祖开天辟地之原本勤劳生活实践,宗法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和合,生生不息。”之乾坤屯三德之正道之纲纪之法理。  相似文献   

20.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