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而与此同时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被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就业前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上存在的自卑、依赖、攀比等心理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出做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相似文献   

3.
智效民 《政府法制》2011,(26):39-39
在1932年7月3日出版的《独立评论》上,有一篇胡适的文章,标题是《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当时,距“九一八事变”还不到一年,乃“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于是毕业生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支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往往面对的是从高中到大学的生活、学习等习惯的迅速转换,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过渡性心理问题。这种过渡顺利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心理健康,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高校党政工作、学生工作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对策上对大学新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并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住房难”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我们拿出怎样的举措,才能为大学毕业生解忧,防止人才流失,市律师协会监事、市政协委员林立华通过深入调查,在分析40份实际数据后.从建设原则、基本户型、公寓来源及设施配套、入住条件、政策挟持等五方面,为改善上海市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非上海生源本科毕业生和上海租赁房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袁婷 《法治与社会》2007,(12):50-51
他们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也是农民,仓储放弃了父辈所期望的城市生活方式,转而选择务农,他们带着知识,没有走进城市选择做白领,而是回到农村,自主选择当农民,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命运同样因知识而改变,甚至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叶扬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98-101
研究结果表明,顽危罪犯心理问题比一般罪犯严重,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比罪犯总体平均水平明显偏高;对立情绪明显而对处罚没有畏惧感是顽危罪犯主要的心理特征。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心理矫治手段对改造顽危罪犯具有重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能解决顽危罪犯共性的心理问题,个别化矫治则易于解决他们个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各种矫治方法要灵活运用,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渐攀升.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从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学毕业生不仅要面临就业市场和岗位稀少的问题,更遭受一些用人单位侵害求职者的合法权益的状况.加强法律指导,帮助大学生消除就业法律盲点,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既能做到诚信守法,又能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下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从优势群体逐渐转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不歧视的法律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从需求、供给和匹配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11,(3):55-56
北京地区高校云集,大学毕业生数量众多,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下,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遭遇权益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调研认为,大学毕业生求职权利受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程成 《法庭内外》2009,(12):30-31
当前,劳动力市场仍远远供大于求。仅就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今年新增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与往年未能就业的150万大学毕业生,便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曾这样描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仍会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会加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早春,40多名“老三届”毕业生和我们几个20岁上下的“娃娃”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学班集体。绝大部分“老三届”毕业生们早已是一个个家庭的“一家之长”,校园里戏称他们为“胡子兵”。入学前这些人担负着全家经济收入的主要责任,现在不仅没有经济收入,还要增加支出,几年的大学如何读下来,求学与经济困难的矛盾常使他们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4.
租赁爱情     
何卓 《江淮法治》2008,(14):48-49
一 2003年3月初.在沈阳某大学举办的一场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该校24岁的应届毕业生杨振朋浏览了所有招聘摊位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沈阳一家工程公司的招聘岗位上,尽管这是一家私营公司,但其工程质量赢得了市场,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其职工月薪要比其他同行高出几百元。  相似文献   

15.
今年来,大学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就业群体中极具特殊性的一个.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的局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业压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然而如今的大学生毕业生却频频“跳槽”.研究大学毕业生跳槽现状,不仅为探索从企业员工管理角度如何“招育用留”大学毕业生提供理论框架,而且对大学毕业生如何有序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探究大学毕业生在跳槽过程中的合法性也有利于职工和企业各自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各自合法权益,并且利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青年就业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并由此在世界各地产生不同于传统的青年群体亚文化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是构成青年就业的两大主力。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各大城市近年来都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论文在批判性地回顾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经验资料,认为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大都市中的在职贫穷问题,并建议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制定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蚁族一词,在继知青、农民工等词之后,也成为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代名词。蚁族因学者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而进入公众视野,其不是蚂蚁,而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因具有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三个典型特征,与蚂蚁高智、弱小、群居的特征类似,故而得名蚁族。他们虽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18.
李艳红  陈微 《法制与社会》2013,(30):184-184,186
本文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存在一些困扰的问题,对求职就业虽有一定信心,但不良心理也较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各大、专院校和各级政府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并困扰着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作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学历偏低、专业限制等原因,就业的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因而就业的压力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业更难。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怎样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应该选择怎样的就业之路,就业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等,都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的法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2月至3月,笔者随中国刑事司法高级官员研修团赴日考察,对日本国的司法制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将日本国的法官制度作一简要介绍。法官的任职资格在日本国,要想成为一名法官,首先必须是大学毕业生,而且大都是法律系或研究院的毕业生。其次,还要通过日本国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