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和谐社会语境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路径探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权责失衡、矛盾加剧的特征,这就要求作为社会分配宏观调控的国家工资政策和工资立法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两个价值目标,不能顾此失彼;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工会组织,应当是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实施的领跑者;作为社会分配主体的劳动者阶层要直面社会现实,形成制度与合力.以集体谈判等形式来争取自身利益,工资集体协商事关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及和谐社会大局,要完善立法,提升立法层次,增加罚则;建立专门的工资集体协商机构;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从哪些企业职工对其工资和劳动保险享有优先清偿权、享有优先清偿权的工资总额有哪些、具有优先清偿权的工资债权有无时间限制三个方面,对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的优先清偿权进行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为我国今后在这方面的立法完善,提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第82条及相关法律条文的立法原意及其基本法理,可以认定“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即是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从“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计算,也可以认定加倍支付的“工资”即为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从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这符合我国劳动立法的目的和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工资的拖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该完善劳动立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有效遏制层层转包现象,减化诉讼程序,方便农民维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工资的拖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该完善劳动立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有效遏制层层转包现象,减化诉讼程序,方便农民维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重要机制在中国的发展,但其全部效应并未全面发挥出来,立法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着力提升立法理念,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工资协商代表的保护,明确规定违反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责任,以充分发挥该制度在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公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报酬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意义重大。从实证研究出发,农民工的工资现状是:一是农民工的工资低,二是多年未上涨或上涨幅度不高;三是最低工资太低;四是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比较常见,讨薪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尽快制订《最低工资法》,提高农民工的最低工资和实际工资;通过执法保障有效的贯彻实施有关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制订《劳动合同法》;制定《工资支付法》;将恶意拖欠工资确定为犯罪行为;加大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力度;制定《劳动监察法》,从而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  相似文献   

8.
黄涛 《工会论坛》2010,(6):87-88
当前,《工资条例》正在制定中,笔者从"工资"概念的法律界定,工资立法的取向选择和立法原则的确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认为"工资"应采广义的概念;工资立法应采劳动法的方法取向;工资立法应贯彻"工资保障"和"分别调控"两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愈演愈烈,严重践踏了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严重破坏了劳动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对法律的公信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应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规定的形式进行立法,构建专门的民工工资支付法律制度,用法律铁腕整治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借助于国家力量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通过劳动法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从法律上明确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 依法处理拖欠工资案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必须加大对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行政处理力度,针对目前普遍存在农民工工资权益受损现象,明确立法的价值目标,延长追究时效,进一步完善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和提供证据的规定,约束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劳动者报酬水平总体偏低、增长缓慢、国民收入差距拉大、分配秩序混乱等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因素。可是,于消除此种不正常现象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工资条例》之出台,却遭遇很大阻力。必须真切认识到,《企业工资条例》的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是响应广大职工群众迫切呼声、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必然选择,应当设法突破阻挠,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12.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通过法定程序将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纳入规范化和契约化轨道。由于我国现有集体协商立法和政策规定只是宏观指引,刚性不足,导致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行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健全的法律制度乃是破解制约工资集体协商难题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真正关进法制的笼子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才能得以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13.
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实施二十多年来,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和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反呈越来越严重之势;借鉴西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在我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中央企业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相适应,悉心探索建立一种工资协商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影响职工工资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各因素间的关系亦很复杂。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应正确处理影响工资水平各因素间的关系,合理确定职工的工资水平,以促进公平劳动,实现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保证职工的合理报酬,是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关键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还存在较严重的形式化倾向。工会组织是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协调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推行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无疑应该注意消除这种形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规定了职工依法享有带薪年休假权,人保部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制定了两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国民旅游休闲纲(2013—2020年)》又进一步强调了落实带薪年休假之必。但目前许多单位职工的带薪年休假制并未得到落实。工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帮助广大职工真正享受到这一制度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新生效的<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个体打工者在劳动中受到人身损害获得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个体打工者与个体工商户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可能是劳动关系,也可能是雇佣劳动关系,因而导致适用上述法律的不同,致使受到人身损害的打工者特别是伤残者获赔的数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司法实践中的比较更能说明这一点.对个体打工者人身损害赔偿进行分析研讨,有利于促进立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强对个体打工者合法工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经过十几年实践,已形成基本框架与思路,但相关立法条件、社会环境及协商制度本身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影响着该制度的有效运行。工会应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症结和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发挥工资集体协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人工成本分析方法往往只通过指标测算给出企业人工成本效率的判断,但在如何利用人工成本分析的结果进行人工成本调整方面的讨论却比较少。结合企业人工成本历史情况以及同时期的外部人工成本情况,包括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水平,人工成本分析的结果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起指导作用。基于人工成本发生性质的薪酬体系成为调整的方向,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