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八年。八年来,改革在发展,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也在深化。为了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回顾和总结。本文仅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作一些说明和探讨。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商品经济是生产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条件下发展社会化生产力的必要形式,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必要形式。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改革不是要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小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制度和技术双重互动的过程。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所共知,但制度对经济发展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技术、制度、经济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总结出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模式特征:从动力系统到信息网络、从集中化管理到网络化管理、从社会的被组织到自组织。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水资源条件的改善,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东北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与经济战略地位突出,各类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从历史上逐渐形成了全国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在全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极,就需要东北三省的整体联动,共同构筑东北区域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李凌 《前沿》2013,(22):88-89
本文主要以日本为核心研究对象,对其在文化产业中发展的现状、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优化有何借鉴等进行分析探讨.本文通过研究考查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开拓市场的途径,技术参与的程度和范畴,为中国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硬实力及软实力,扩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均民 《当代广西》2006,(18):34-35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近几年来,广西重点产业及领域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具有广西区域优势产业如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的培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力、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等重点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五大区域经济的优势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区初步形成糖业基地、汽车工业、林纸化工、铝、电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但从总体看,我区产业集群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贵州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的初步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发展现状、环境和条件,然后提出了工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构想,继而明确了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与任务,最后提出了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振兴东北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中国发展》2004,(1):13-19
本文从东北三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发展所具有的得天独厚条件,论述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玉米和大豆深加工对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对阻碍东北三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体制、财政与税收、融资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东北三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封寅芳 《当代广西》2005,(22):56-56
县域工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县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环境下,科学地选择和发展工业主导产业, 对于加快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自己所工作的容县实际,对县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1.怎样科学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十三大提出加深对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科学理解并从三方面对改革性质作了分析: ①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不仅鼓励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的。②改革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发展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发行债券、股票,都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当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并在实践中限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沙市从1979年开始,进行了两年多工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1981年7月经赵紫阳同志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城市,至今已有8年。 8年来,沙市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及政府行政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是在生产、流通、分配领域里进行的。在生产领域,沙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组织工业改组联合开始,发展到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的简政放权,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造企业微观经营机制,改革市内工业管理体制。在这方面,主要内容有:(1)从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此为开端,我国先后启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从粉碎“四人帮”时的贫弱,发展到目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仅次子美国、日本、德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一千多万。这一世界上少有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的面貌,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浙江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类文化机构都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先于其他一些省份遇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这就使浙江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本文首先回顾了自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尤其是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以来,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和重要战略措施,然后分析和探讨了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主要做法和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14.
从全方位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上说,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发展,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改革中这两个中心环节的有机结合与配套。 然而,从我国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其中特别是七十年代末以来改革发展的实践来说,由于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和其它种种因素的制约,改革在初期发展以及整个发展的某些阶段,客观上呈现出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抑或经济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的状况。中国、匈牙利等国改革最初起步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农村经济改革为全面改革的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找到突破口的基础上推进其它领域改革的发展。苏联等国改革的注意力首先放在了诸如开放言论自由,要求社会生活公开性,以及推动民主化进程等政治体制改革方面。  相似文献   

15.
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不过,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期间经历了一些重大转型。首先是经济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开始高速增长,虽然经济增长率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前些年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是沈阳市农村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沈阳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村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政治样态.本文从世界现代化、中国历史与国情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多维视角探析了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轨迹,认为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政治发展过程中,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政治发展模式的特色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政治生活变化的基本状况.本文通过对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特色分析,从整体上展示了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基本架构和总体样态.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主题。本文从沈阳实际出发,提出建设和谐沈阳要以“工业立市”为依托,统领经济工作;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前提,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发展的带动力上要由传统重化工业转向信息产业和先进技术,在发展条件上要由不协调、难循环转向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观念上要由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以支柱产业集群为重点,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区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国的科技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劳动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平等问题。为了加速我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需要深入勘探的学术疆域,本文围绕三个基本问题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的10个思考.一是在为什么的问题上,提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变革性反思,指出传统工业文明受到两个基本的限制,即自然资本对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增长对于生活质量改进的限制,中国发展生态文明就是要处理好自然资本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挑战.二是在是什么的问题上,认为生态文明是要用较少的自然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是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实现传统工业文明的任务,为此需要转向循环型的新型工业化、紧凑型的新型城市化、功能型的新型现代化.三是在怎么做的问题上,强调中国生态文明需要遵循从文化到制度再到物质层面的推进顺序,提出了需要内化于生活之中的生态文明基本法则,呼吁中国的企业、社会和政府创新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